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更加全面广泛变量构建一个新的预测小细胞肺癌(SCLC)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SCLC的72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92例,女130例,年龄23~82(61±9)岁。使用随机种子数13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422例)和验证集(300例)。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临床变量对SCLC预后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基于多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整合布莱尔评分(IBS)以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区分能力、预测误差值和临床净收益,并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提出的第8版TNM分期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单核粒细胞计数(MON)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异常、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异常、M1a期、M1b期、M1c期、放疗、化疗≥4周期和预防性脑照射(PCI)是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HR值(95%CI)分别为1.39(1.00~1.92)、1.29(1.02~1.63)、1.41(1.11~1.80)、2.02(1.48~2.76)、1.09(0.77~1.55)、1.44(0.94~2.22)、2.01(1.49~2.71)、0.75(0.57~0.98)、0.40(0.31~0.51)和0.42(0.26~0.68);均P<0.05)]。基于以上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814(95%CI:0.765~0.862)和0.787(95%CI:0.725~0.849),高于第8版TNM分期[0.616(95%CI:0.558~0.674)和0.648(95%CI:0.581~0.715)];校准曲线表明其预测SCLC的2年生存率与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BS表明其较TNM分期具有更小的预测误差值(训练集:0.132比0.169;验证集:0.138比0.169);DCA表明其较TNM分期有更宽的阈值范围(训练集:0.01~0.96比0.01~0.85,验证集:0.01~0.94比0.01~0.86)和更高的临床净获益(训练集:列线图在0.19~0.96阈值范围内获益高于TNM分期;验证集:列线图在0.19~0.94阈值范围内获益高于TNM分期)。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性别、MON、NSE、Cyfra211、M分期、放疗、化疗周期和PCI共8个变量的SCLC 2年生存率列线图模型,能够为SCLC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晚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5年生存率、死亡原因和预后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92例晚发性SLE(发病年龄>50岁)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资料,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分析其生存率、死亡原因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失访8例(8.7% 8/92),随访84例(91.3% 84/92)中64例(76.2% 64/84)生存,20例(23.8% 20/84)死亡,中位生存期108个月,晚发性SLE患者5年、10年和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0%、77.9%和59.6%。感染(55.0%)和多脏器衰竭(15.0%)是其主要死亡原因。晚发性SLE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HR=1.113,P=0.001)、血液系统受累(HR=3.610,P=0.023)、合并心血管疾病(HR=3.128,P=0.011)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晚发性SLE的生存率及预后仍较差,预防感染及控制脏器损伤,关注合并的心血管疾病,对提高晚发性SLE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II、IV期宫颈癌患者神经周浸润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II、IV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5年随访,比较有神经周浸润和无神经周浸润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本组70例III、IV期宫颈癌患者中42例病理切片中检测到神经周浸润,神经周浸润发生率为60.0%,5年生存率为28.6%;无神经周浸润III、IV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6.4%,有神经周浸润III、IV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6.7%,无神经周浸润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有神经周浸润患者(P<0.05)。结论神经周浸润为初治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指标,其发生率与KPS评分、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到2015年间收治的胃癌患者3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胃癌切除术治疗,将其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两组,并发症组68例,无并发症组296例,分别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分级、生存时间、生存率进行统计,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胃癌切除后合并并发症和未合并并发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进分别为50.00%和70.95%,未合并术后并发症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合并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高,分别占25.00%、14.71%,分级以Ⅰ级和Ⅱ级患者最多,分别占45.59%、27.94%。结论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对其进行针对性防治,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Ⅰ~Ⅲ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我们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经组织学证实的腺癌或鳞状细胞癌的NSCLC术后患者共220例,且存活期大于3个月。影响因素有多个变量,如年龄、性别、吸烟、酒精、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抗糖尿病药物、肿瘤分期、病理学、治疗方式、发病部位(左侧或右侧)以及脂质水平。通过单变量分析,我们发现肿瘤分期与Ⅰ~Ⅲ期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关。此外,糖尿病、高血压和发病部位(左侧或右侧)分别与NSCLC患者Ⅰ期,Ⅱ期和Ⅲ期的5年生存率相关。由此可得,慢性病及其治疗药物可能对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具有潜在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及5年生存率影响。方法:以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早期胆囊癌根治术治疗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临床研究,以患者治疗术式差异分组,开腹组29例、腹腔镜组30例。分析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术后肿瘤复发率、5年生存率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术后PT、TT、APTT、D-二聚体、FiB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肿瘤复发率、5年生存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术式、开腹术式均可实现对早期胆囊癌的临床有效根治,且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相当,但就术后安全性而言,开腹术式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性较小,术后恢复安全性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管花肉苁蓉寄生及不同寄生数量对一年生中国柽柳光合特性和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未寄生、寄生1个、4个、8个管花肉苁蓉的柽柳分别为CK、处理A、处理B、处理C,测定分析柽柳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柽柳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茎叶和根干重等生长指标。结果:随着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的增加,柽柳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三者均表现为处理C〉处理B〉处理A〉CK;10月柽柳叶的叶绿素含量最高,9月11日柽柳叶的光合速率达到峰值,11月柽柳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的增加,柽柳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根长、侧根数、茎叶和根的干重均显著降低,各指标均表现为CK〉处理A〉处理B〉处理C。结论:管花肉苁蓉寄生促进了柽柳叶光合能力的提升,但随着寄生数量的增加,柽柳各部位的生长量显著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经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行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60岁)资料,分析年龄、性别、骨折侧别、骨折类型、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及其数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住院天数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内固定术后1年内共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χ2=4.989,P<0.05)、合并内科疾病数量>2种(χ2=4.505,P<0.05)、ASA分级Ⅲ、Ⅳ级(χ2=5.764,P<0.05)、手术时间>90 min(χ2=6.353,P<0.05)、骨折复位质量Ⅲ、Ⅳ级(χ2=11.898,P<0.05)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比值比(OR)=3.033,P<0.05]、合并内科疾病数量>2种(OR=3.078,P<0.05)和骨折复位质量Ⅲ、Ⅳ级(OR=4.517,P<0.05)是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内科疾病数量和骨折复位质量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相关危险因素干预、提升骨折复位质量可有效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术后实际5年生存率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到2015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HCC根治术的患者94例,分为存活超过5年组和未存活到5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差别。结果94例患者中19例(20.2%)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HCC的实际5年总生存率(20.2%)低于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算的5年生存率(22.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资料中,两组的病理类型(P=0.012)、淋巴结转移(P=0.001)、切除水平(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类型非乳头型、淋巴结转移、R1切除是影响HCC术后实际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评估卒中后尿失禁(UI)对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急性患者130例,按发病1-10d(病初)有无UI分为2组,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1年生存率,经多因素分析了解U1的危险因素以及U1与卒中1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UI组的全前循环综合征例数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UI组(P=0.000),与病初UI显著相关(OR=4.52;OR=7.15);UI组41例死亡21例,非UI组89例死亡3例,1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9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0.28,P=0.000);病初UI是1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74,P=0.000),患者年龄也与1年生存相关(RR=2.23,P=0.016)。结论病初UI是卒中患者1年生存的强力负性因素,需要加强治疗干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达临床完全缓解(cCR)的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情况及其失败模式。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183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因素,并分析cCR患者的失败模式及其失败后的预后等情况。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截至随访日期,全组患者1、3、5、10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3.1%、53.4%、36.2%、12.8%和68.9%、45.9%、30.5%、12.0%;中位OS期和DFS期分别为41.3、33.4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分期、cN分期和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而声音嘶哑、病变长度、cT分期、cN分期和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2、0.033、0.009、<0.001、0.003)。全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72例(39.3%),远处转移58例(31.7%),其中局部区域复发伴远处转移26例(14.2%)。治疗失败后的104例患者中接受挽救性治疗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χ2=39.153, P<0.001)。结论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达cCR的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临床有必要加强其临床观察和随访。cCR患者的主要治疗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进行积极挽救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发病≤12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生存率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6分钟步行法分别对上述两种冠脉再灌注疗法各33例AMI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对比。结果1.早期静脉溶栓成功+择期PCI与急诊PCI(发病≤3h)患者比较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早期静脉溶栓成功(发病≤3h)未行择期PCI的患者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比较,远期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优于PCI组,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PCI组(P<0.05)。结论1.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择期PCI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疗效显著,与急诊PCI(发病≤3h)疗效相当。2.单纯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方面对比则各有利弊,需综合评价。
简介:扦插是林木的重要繁殖方法。扦插生根率与枝条的幼态程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扦插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彻底了解无性繁殖材料组织与细胞的优化机理,而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核移植的试验表明,决定幼态的因素存在于细胞质之中。细胞器的形态数量变化以及超微结构水平可以鉴定细胞和组织的幼态程度。华北落叶松是中国北方重要造林树种,作者曾对胚、3龄和12龄树木一年生枝条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过一些比较研究,表明无性繁殖材料的幼态程度具有明显的年龄效应。本文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华北落叶松同一树冠不同部位一年生枝条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是,上部树冠与下部树冠相比,细胞中的质体具有明显的基粒片层结构和丰富的脂滴,前质体较少。线粒体数量多,具有更发达的嵴,一些线粒体处于增殖的初期阶段。液泡以次生溶酶体的形式存在。胞间连丝数量多,其中一些可观察到精细的管状结构。由此可见,树冠上部一年生枝条细胞超微结构较树冠下部复杂,即其幼态程度较低。在同一株树木中,幼态程度具有明显的部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