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新课改实施后,文言文内容增多,这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无形中增加了文言文教学的难度。如何教文言文已经成为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 课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以及理解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加上文言文的枯燥和无趣,使得文言文教学难免困难重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文言文教学却一直成为初中语文教改中的“死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现阶段文言文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呢? 一、一“读”为快,培养语感 即便文言文特点倾向于枯燥和呆板,然而作为一种语言方式就势必离不开“读”,文言文教学理应重视“读”的重要性,从学生的默读、诵读到全班学生的齐读、分角色读,再到教师的示范读和领读,每一种朗读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只有亲自去朗读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才能在朗读中逐渐形成文言文语言,才能更好地把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文言文中很多读法和今天的读法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如果不亲自去朗读和感受,是无法明确这些读法上的区别的,更是找不到自己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如在朗读《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时,学生也无法正确念出“属”应该读 zhǔ,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示范读为学生朗读出正确而又标准的读法,学生也会在第一时间内掌握这句话的正确读法。文言文中类似于这种多音字和通假字的情况数不胜数,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才能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文言文常识,并在不断的朗读中形成成熟的语感,从而为接下来的文言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精准点拨 传统文言文教学多以“满堂灌”方式为主,一般来说教师都会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按照顺序解释一遍,每次触及同一教学环节,课堂氛围就会变得非常沉闷,学生并无任何快乐的感觉。为了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并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先学,教师再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准的点拨。自主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人翁的学习地位,他们可以利用查字典等方式自行学习大概的文言文知识,在细节问题或理解误区上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要求我们班学生一人一本文言文字典,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字典工具查找他们不理解的字词。为了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每节课之前我都会检查学生的课本是否会有自主学习的痕迹,是否会遗留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接下来的教学重点。比如在学习《爱莲说》之前,我就要求学生事先利用手边的字典自主预习一遍,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我发现学生的课本上标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有的学生重点标记出了“说”,并打了一个问号,有的学生在“焉”的旁边写笔记“啊,语气词”,有的学生在“植”的旁边标记“挺立”等等,通过学生提前自主学习,他们基本上可以将这篇文言文翻译出来,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我再进行深层次的指导和点拨。比如,有的学生在“说”旁边打了一个问号,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我虽然了解了‘说’是古代的一种问题,但是我觉得我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老师再给我们讲一遍吧!”这种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讲解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文言文教学的难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思维导图,触类旁通 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文言文知识,虽然很多文言文与今天的解释较为类似,但还是有很多文字的释义与现如今的运用有着天壤之别,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通假字和多音字的运用,更是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往往在一番学习之后就产生了松懈的情绪,甚至于有些学生开始出现抵制情绪,这对于文言文学习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文言文知识虽然烦琐而又杂乱,然而我认为学生完全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看似杂乱烦琐的文言文知识放置到一张网中,利用发散性思维找到文言文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以此简化文言文知识学习的难度。 比如,在讲到文言文中的“当”时,由于“当”在文言文中有着多层含义,学生必须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在教学中,我就充分运用了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提前收集课文中出现过的“当”,让学生以实际案例来巩固“当”的用法。当在现代汉语中有着“承当和承受”的含义,但是在古文中就不僅于此了。有的学生收集了《出师表》中的“当将率三军”,“当”在这里是应当的意思 ;有学生收集了《出师表》中的“今当远离”,“当”在这里是“将要”的意思 ;有学生收集了《木兰诗》中的“木兰当户织”,“当”在这里是“向着”的意思 ;有的学生收集了《陈涉世家》中的“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利者”,“当”在这里是“值”的意思。我分别将学生收集到的实例与其含义罗列在黑板上,以“当”字为中心分别向四周发散,学生自然会清楚地看到“当”的各种含义,从而利用思维导图达到了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可见,思维导图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将无限的文言文知识放到一张有限的网中,进而实现文言文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四、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古人运用了几千年的文言文知识并不是初中阶段几篇文言文就能够学完的,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只能让学生学到其中的皮毛知识,接下来学生想要在文言文上有所成绩,或者是为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文言文,拓展有关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都会遇到一些新的文言文片段,对于这些文言文片段,我都会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精读和细读,将其作为一篇典范来学习,当学生脑海中的文言文知识足够多了,学生就会感觉到文言文学习愈加的简单了。 比如在学习了蒲松龄的《山市》后,我就会给学生推荐《聊斋志异》,很多学生已经读过了《聊斋志异》现代文版本,鲜有学生会去阅读文言文,这时候给学生推荐此书,不少学生都会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再一次尝试阅读《聊斋志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扩展文言文知识。此外,初中文言文篇目多选自一些古书,我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文言文篇目的出处,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一些文言文阅读和积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文言文的习惯,让文言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是学生谈虎色变的“妖魔鬼怪”,文言文看起来有很大的学习难度,事实上在我看来文言文学习说难不难,只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加以教师适时和精准的点拨,我相信初中生一定可以克服文言文这一学习难题,从而带领他们在文言文世界中感受到我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学精髓。 参考文献:
简介:摘要: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其简明的文字,扼要的中心,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学好文言文,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一种教育手段。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平均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初中语文从教者对文言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因为初中阶段是进行语言学习的承上启下期,文言文又恰好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学好文言文,可以发现汉字强大的作用和魅力。但文言文中的词性、语序、句法、语法都比普通话复杂,不仅使初中生难以全面掌握,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语文教学的策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各地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固化、单一、重读轻教、局限于教材、缺乏迁移等问题,导致学生感觉枯燥难懂,逐渐对文言文丧失了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