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应应用超声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检查完毕后,采用多层螺旋CT的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96.30%)明显高于采用超声诊断的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测对于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检测准确率,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62例颅脑外伤后疑为颅底骨折患者,同时予以62例患者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为观察组,常规CT扫描诊断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扫描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扫描后,观察组患者中显示骨折人数(55例)明显高于参照组(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显示出现颅前窝骨折30例,颅中窝骨折20例,颅后窝骨折5例,参照组患者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分别为15、8、2例。结论在诊断颅底骨折上,多层螺旋CT扫描比常规CT扫描的影像学诊断更为明显,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大力推广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经手术证实为胃肠道穿孔的患者30例为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胃肠道穿孔部位及MSCT表现。结果本组胃肠道穿孔患者30例,其中MSCT检出为29例,检出率为96.7%;术前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病因诊断有14例出现误诊,其中包括胃癌3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小肠憩室炎2例,阑尾炎2例。手术及病理结果胃癌5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小肠憩室炎5例,阑尾炎4例。本组3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中,CT发现腹腔内有游离气体有29例,表现为新月状或泡状,在肝上、下间隙、脾周围及前腹壁下方有18例,在脏器组织脂肪间隙有11例,1例未出现游离气体。结论MSCT能够有利于显示胃肠道穿孔部位,显示腹腔内游离气体,准确的为胃肠道穿孔术前进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利用MSCT扫描图像观察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形态以及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精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行双踝CT检查的单侧踝关节外伤患者的健侧踝关节影像资料。取距离胫距关节面9~11mm的水平位CT扫描图像分析下胫腓联合形态,并测量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及胫腓骨前缘距离,分析各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5例下胫腓联合CT影像显示其形态有3种,其中为半圆形14例(31.11%),新月形15例(33.33%),矩形16例(65.56%)。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和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为(2.69±0.19)cm、(2.45±0.46)mm和(8.48±2.30)mm,新月形的分别为(2.82±0.17)cm、(2.74±0.90)mm和(6.80±1.62)mm,矩形的分别为(2.89±0.25)cm、(3.15±0.8)mm和(6.86±1.89)mm。其中,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中心距离和胫腓骨间隙宽度均较矩形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2、3.602,P值均〈0.05);而半圆形胫腓骨前缘距离较矩形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17,P〈0.05);但是,新月形的相关参数分别与半圆形和矩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国人的下胫腓联合在CT影像上可分为半圆形、新月形和矩形三种形态。以下胫腓联合前后缘的切线作为测量基线,可提高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国人下胫腓联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