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士在麻醉药品管理中的相关措施及应用效果。结果 调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麻醉操作的180例患者的信息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基于患者就诊时间的不同,平均将其分为传统组(n=90例)和改良组(n=90例)。在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中,传统组应用常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改良组应用以手术室护士为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并对两组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麻醉药品损耗率明显低于传统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麻醉药品不良利用率明显低于传统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中,积极应用以手术室护士为主导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能够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同时还能推动相关手术的顺利完成,值得继续推广和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医院麻醉药品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智能化管理模式之后,能否取得更加满意的管理成效和管理效果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本院所有使用麻醉药品的科室之中,抽取两个科室1000例患者开展临床针对性研究,将使用常规的人工管理模式的科室设定为对照组,使用智能化管理模式的科室设定为观察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在干预方法方面的不同之处。对精麻毒药品的管理实际情况进行收集,评价两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率、登记漏记率、处方修改率及核对耗时情况进行对比对照,分析临床应用的价值和作用。结果 结果对照发现,两组患者麻药使用支数、处方数不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P>0.05),但观察组用药记录人数明显增多(P<0.05),产生了明显的不同之处。而在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率方面,二者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之处(P>0.05),但登记漏记率、处方修改率明显观察组更低一些(P<0.05),相比之下核对耗时明显降低(P<0.05),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干预效果。结论 在医院麻醉药品进行管理、管控的过程中,智能化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可以明显的提升用药管理方面的精准性、有效性,管理的过程中,各种管理的纰漏明显减少,查对所需时间也有所降低,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明显提升了临床药物管理的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与合理性。方法:回顾我院2020.1月--2020.12月本院所有涉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用药的患者,通过调取计算机药品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和合理性。结果:通过回顾上一年度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量分析,发现使用占比最多的是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艾司唑仑片。用药占比最高的为麻醉科,其次是ICU,最后是外科。结论:本院各类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临床医生和药师具有较高的规范化用药意识,可为我院以后用药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并评估其实施效果。方法在引入智能药柜的基础上开发相关软件建立与智能药柜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接的麻醉药品智能管控系统,构成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在管控系统中建立病区远程麻醉药品基数数据库(基数库),根据取用病区基数药品还是住院药房药品设计2条麻醉药品批号锁定闭环通路。基于智能药柜功能系统建立麻醉药品智能化管理流程,分别在处方开具、处方审核、药品调配和帐册登记等环节进行流程重塑。比较管控体系实施前、后流程重塑环节的工作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全院所有病区均部署了基数库,实现了全院级远程管理。2条批号锁定闭环通路有效管控了麻醉药品的先进先出,并解决了麻醉药品批号追溯难的问题,实现了麻醉药品从入库到患者应用全流程的批号闭环追踪和实时统计、准确查询的精细化管控。智能化管理流程的建立避免了医师处方开具环节和药品调配环节的手工操作程序,简化了药师处方审核程序,提高了处方开具、审核和药品调配的准确率。管控体系实施后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护士处理问题处方、药师审核处方、调配药品和药房盘点、专册登记等各项工作的耗时均明显少于管控体系实施前(均P<0.001),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构建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初步实现了全院麻醉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并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