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是从中国传统家谱的角度撰写的一篇文章。全文基本是铺陈史料,叙述作家莫言小学辍学、自学中学语文、在军艺和鲁迅文学院完成大专和硕士课程的大致情况。有些史料已披露报端,有些是首次引用,读者借此可知作家备尝艰辛的个人奋斗之路,也可纵横观察他生活的时代与个人之间错综的关系。而对于农村出身的作家来说,则可推演至中国七十年代农村教育制度和教育史对他思想和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乏这种自学成才的杰出小说家,例如茅盾、沈从文等等。当然莫言的情况与他们有别,这是另一篇文章考虑的角度。但是假如从这个比较角度来观察两代作家的创作道路,也不失对百年中国教育史与文学的关系,做出进一步有意思的分析。
简介:百年康德美学的中国接受,学者们的价值立场选择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康有为、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康德哲学美学的接受者,由于受西上中下价值观念、康德学在19世纪的复兴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对康德都选择了仰视并抬高的姿态,当中缠绕着“为己”与“为人”的价值抉择;其二则是朱光潜、牟宗三、李泽厚等学者,分别基于西学、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唯物论等不同的文化立场,对康德美学均采用俯视性的审视,其中显现出来的是降低的价值取向;其三是理想中与康德哲学美学的平等对话,精通哲学与德文是平等对话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前的郑昕及其培养的学生,近期的邓晓芒和李秋零、曹俊峰等人,均显示出与康德对话的姿态,现实中学者们与康德的平等对话,尚在进行当中.尽管价值立场不同,但学者们取得的重要成就足以警示当代中国学人,告别康德美学决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