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清代学者汪中在总结国朝学术成就时云:"古学之兴也,顾氏开其端;《河》、《洛》矫诬,至胡氏而绌;中西推步,至梅氏而精;力攻古文《书》者,阎氏也:专言汉儒《易》者,惠氏也。凡此皆千余年不传之绝学,及戴氏出而集其成焉。"~①阮元称赞戴震以天文、舆地、声音、训诂数大端为治经之本,缜密简要,准古作者,而又博综群籍,由词通道,引领时代学术风尚,卓越当代,以绍前哲。~②作为有清一代考据学大师,汪、阮二家称扬东原治学之功,绝非虚美。戴震治经论学先考字义,次通文理,志存闻道而空诸依
简介:清戴震《屈原赋注》後所附的《音义》三卷,到底是出自戴震之手,还是出自汪梧凤之手?这个问题二百多年来一直是楚辞学史上的一段公案,至今仍困扰着学者们。究其原因,学者们大多只局限於《屈原赋注》及《音义》文本自身的考察,而忽略了对汪梧凤和戴震的学行的考察。实际上,只要我们仔细认真地对汪梧凤和戴震的学行作了考察,再联系文本加以分析比照,对这个问题是能够认识清楚的。本文便从这裹入手,试图探出《音义》的真正撰者。
简介:本文借鉴接受美学理论对屈原的人品、屈原赋与北方文化的继承关系两个问题在历史上被读者接受的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考查,并对接受史本身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以力图对屈原及其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简介:屈原赋里“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体现了春秋战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但屈赋里还有一个与文化转型期里其他文献不同的侧面,却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这就是对原始文化的合理保存与继承。屈赋是我们认识上古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此一事实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考古材料的证实。
简介:扬雄《蜀都赋》古今注中均有可商者。“稽”、“案”应释为考核、审察,“绝限”指难以逾越的自然险阻,“堪岩”指高峻的山岩,“期牛”指夔牛,“湲”谓水流。
简介:《三都赋》唐前旧注被李善收入《文选》之中,关于旧注的注者,历史上存在以下几种说法:张载注《魏都赋》而刘逵注《吴都赋》《蜀都赋》说,臧荣绪和李善等持此说;张载注《蜀都赋》而刘逵注《吴》《魏》二赋说,綦毋速等持此说;左思自注说,见于《左思别传》;张载、刘逵并注《三都赋》完篇说,主要见于近代学者。左思自注说及并注三篇说于情理皆有不通处,应非史实。余下两种说法虽各有所据,然通过文本细读,可知臧荣绪和李善的说法更为可信,即张载注《魏都赋》而刘逵注《吴》《蜀》二赋。
简介:上博简第八册包含四篇楚辞类文献,通过对这批文献的实词与虚词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将其虚词与屈原赋的虚词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批文献地域性明显,且内容极富个性,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
简介:小朋友,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大家都要包粽子,南方有些地方还要举行划龙船比赛。这些风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简介:一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是个比较复杂的语法理论问题。目前语法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予”和“余”是在写法上有区别。它们自古就是同音词,因此不发生‘变格’问题。……吾和我的分别,就大多数的情况看来是这样,“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格。(王力《汉语史稿》中册第260页至262页,中华书局1980
简介:《文选》李善注中保留了很多旧注,其中以赋类为最多,体现出唐前为赋做注的兴盛。本文对李善注中收录或提到的旧注逐一辨析,考察其概貌、真伪、引书及特色等问题。
简介:东汉班昭,博学高才,长于著史,踵成《汉书》。擅赋能文,所著《女诫》、《东征赋》等,影响至深,故论者亦多。曾为其兄班固《幽通赋》作注,出于何种动机而作,又有何种目的,体现何种思想,对后来注赋者影响如何等诸多问题,学者却少有论及。笔者不揣谫陋,试论之,以作引玉之用。一、班昭注《幽通赋》之动因、时间班昭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其《女诫》云:“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榖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
简介:内容摘要《屈原》中的屈原形象是丰满的,剧中屈原主要有五种不同的身份,他是一个老师,他教书育人;他是一个臣子,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却被主子陷害;他是靳尚的同事,但却因关系不好遭到眼红,早到陷害;他是张仪这一连横家的外交障碍,所以他遭到陷阱;他是老百姓的榜样,所以老百姓崇敬他。种种身份都有力地刻画了屈原这一形象,都在剧中起到不同作用。
简介: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文人。作为贵族大夫,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对国家的存亡深切关心,对国君的被蒙蔽和小人的谗言而忧虑感怀;作为爱国诗人,他作《离骚》,创楚辞,真挚热烈地吟唱出自己心中的忧愤与哀伤。而千百年之后,汉代的贾谊和南朝时的颜延之重游湘水,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分别写下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哀悼之文。
简介: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结合秭归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屈原文化元素如何赋能秭归脐橙产业,通过以脐橙产业为载体挖掘融合点、提升脐橙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设计多元化体验项目,扩大消费市场等手段促进屈原文化元素与脐橙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实现秭归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郭朝沛是个兼营商业的中等地主,母亲杜邀贞禀性谦和,且爱诗词,成为童年郭沫若内心智慧之光的开启者。求学阶段,因参加学潮,多次被校方“斥退”,但终不屈服,表现出反抗性格。1913年,郭沫若实现了“冲出夔门”的梦想,来到津京求学。早年在日本学医,1921年回国后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成立新文学社团——创造社。
简介:穿越两千年岁月从水的天堂而来儒衫已不再如往昔生辉在楚江岸边你消瘦的身影吟唱忧国忧民的诗歌
简介:哲人羽化入重霄,驾骥乘鹭玉宇遨。九死不移高士节,孤忠讵敌佞臣谣。忧民难遂鹪鸿愿,哀郢空余芷蕙操。怀石殒身东逝水,苍天啜泣地号啕。
论戴震《屈原赋注》的注释方法
戴震《屈原赋注》后所附《音义》撰者考
屈原赋接受史二题
文化转型时期的屈原赋及其意义
扬雄《蜀都赋》词语注商
《文选·三都赋》所引旧注之注者考辨
上博简(八)楚辞类作品与屈原赋词类比较研究
屈原
略论屈原赋第一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
《文选》赋类李善注所收旧注解题
论班昭《幽通赋注》的文学史意义
论《屈原》中屈原的不同身份
追思与感怀:千年的延续——对比分析贾谊《吊屈原赋》和颜延之《祭屈原文》的差异性
屈原文化元素在秭归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赋能机制研究
《屈原》导读
写给屈原
吊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