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私人的复仇与公共的惩罚都代表了一种朴素直观的报应正义,但无论在何种社会文明阶段,这都不是也不应成为"独此"的正义符号。死刑和解是一个由多元复杂的运作逻辑支撑起来的命题系统,这其中既有生存的逻辑,也有宽恕的逻辑;既有惩罚犯罪的逻辑,也有救赎生命的逻辑;既有权力有限性的自省,也有对个体选择的尊重……既关乎正义,也关乎人性。

  • 标签: 刑事和解 合法性 罪刑法定 宽严相济 重刑主义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西方新史学重要代表的年鉴学派成为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随之丰富。相对而言,年鉴学派的国际影响问题并不为研究者所重视,既有研究往往停留在笼统叙述年鉴学派在世界范围得到积极反响这一层面,不免有令人误解之嫌。欧洲、美国、苏联史学界对年鉴学派的消极回应甚至刻意抵触,说明年鉴学派走向世界的历程并非一路坦途,政治意识形态、学术文化传统等因素极大制约着年鉴学派国际影响的拓展与效果。

  • 标签: 年鉴学派 国际影响 西方史学史 政治意识形态 学术文化传统
  • 简介: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重要的争议。首先是“有文化”与“是文化”。“文化即是人化”是近些年来人们在文化研究中渐成共识的一个命题。然而,这一命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风险,即文化的泛化。广义的文化论将人类的创造物或属人的存在物中的“有文化”转换成“是文化”,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其次是文化有无优劣。答案是肯定的。这一观点有着逻辑的根据:文化是生成的,任何文化总是在人类的历史实践中发展着的,因此文化是可比较的,有比较就有优劣之分。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历史与现实的理由,比如工业文化优于农耕文化。最后是文化与意识形态

  • 标签: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与现实 历史实践 农耕文化 工业文化
  • 简介:山水画所描绘的直接对象就是自然山川,但从山水画滥觞之时,其目的就不是为了表现山川结构和造化美,而是要通过山水阐幽发微、畅神明志、体悟大道。因此,山水画中的写生,承载着澄怀观道的目的。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沉浸于山水画,尤喜于写生中揣摩绘画之道,曾求学于北京画院王文芳、中央美术学院王镛等先生门下,体悟中国画传承之法门。二十余年来,笔者在山水写生过程中反复探求,并对山水画背后的文脉进行了系统思辨,以期将传统文化的精粹熔铸于笔端,实现艺术境的澄明与通达。

  • 标签: 山水画 文脉 20世纪80年代 中央美术学院 山水写生 传统文化
  • 简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受《道路运输条例》(简称《道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简称《危化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民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简称《烟爆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放射条例》)五部行政法规调整。后四部法规中涉及的剧毒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放射性物品称为特定种类危险货物,由于特定种类危险货物的运输管理部门还有公安机关,容易与运管机构的道路运输管理职责产生混淆,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有必要做一个分析探讨。

  • 标签: 危险货物运输 管理职责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道路运输条例》 民用爆炸物品 放射性物品
  • 简介:台湾少年法制承袭于大陆法系,经过“以教代刑”、“教刑并重”、“以教代刑”司法理念的转变后,台湾地区建立了保护处分与刑事处分双轨并行、保护处分优先的少年司法处遇模式,而以个别化、社会化理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少年观护制度亦是台湾少年事件法处理中极具特色的非监禁性少年犯处遇方法.然关于少年观护制度性质的确定,却是百家争鸣,无一准确定义.少年观护制度(保护管束),既是保安处分中保护管束的分支,又是保护处分制度的一大类别,具有超越刑罚、超越保安处分、超越保护处分的性质.

  • 标签: 台湾地区 少年司法 少年观护制度 保安处分 保护处分
  • 简介:明末佛教丛林窳败,积重难返,一方面佛教僧团内部修持不力,持戒混滥;另一方面国家设教未尽善,政令反复无常。揆诸史实,国家不恰当的宗教管理方式正是导致明末佛教丛林窳败的直接原因。

  • 标签: 明末 丛林窳败 政令析疑
  • 简介:西晋潘岳的《笙赋》中第10句提到了“熟簧”一词。关于潘岳所说"熟簧"的质料,文章的作者从文献记载、考古材料、《文选》注释版本、引文语法结构这四个方面对潘岳《笙赋》中所载"熟簧"进行初步考,认为潘岳《笙赋》中所说的“熟簧’’为竹制这一结论。

  • 标签: 潘岳 《笙赋》 熟簧 考辩
  • 简介:“有无”历来都为中外哲学所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其特殊需要出发,对“非存在”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了梳理,区分了“绝对的非存在”和“相对的非存在”,并形成了其富有辩证色彩的非存在思想。马克思辩证的“存在一非存在”观体现在对人、劳动、精神观念等具体范畴的分析当中,它揭示出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存在和非存在,它们是相对的,始终只能作为矛盾统一体的双方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无”克服了以往“有无”和非存在研究的各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化解了“有无”的一些常见难题,对于本体论、认识论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启发意义 非存在 矛盾统一体 认识论研究
  • 简介:爱新觉罗·颗琰,1796年即位,时年36岁,在位25年,年号嘉庆,卒于1820年,享年61岁,庙号(清)仁宗。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成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坤。诏求直言,广开言路。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卒于避暑山庄。

  • 标签: 嘉庆帝 瓷器 辨伪 清代 爱新觉罗 避暑山庄
  • 简介: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结果,成了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于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了千百万秉'教育'之名而用心良苦地'设计'着孩子的一切、'恨铁不成钢'的怒目金刚家长;看到了无数个肩负祖辈父辈'成龙''厚望'而负重前行、失却了童年自由与欢乐的'运动员'孩子;看到了'考不了第一名就是没出息''考不上一流名校就是失败'重压下的声声叹息,甚至生命的陨落……

  • 标签: 所谓输赢 起跑线辨 重要起跑线
  • 简介: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的讲题是《儒学与人格养成》.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但他说“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进行理解,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学习永远不可以停止下来,什么时候可以停止下来呢?只有当自己的生命结束的时候才可以停止下来,所以只要活着,我们就需要学习.我们一生不可以停止下来的学问是什么样的学问呢?我的理解是生命之学.

  • 标签: 人格养成 儒学 学习 生命 学问 荀子
  • 简介:由于一直被选进中学语文教材和几种版本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本,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早已家喻户晓,在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遗憾的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文本里,却有一个很大的错误一直没有得到更正。该诗在《全唐诗》中的文本是这样的:昔人已乘白云(一云作黄鹤)去,此(一作兹)地空余(一作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一作戍),春(一作芳)草萋萋(一作青青)鹦鹉洲。

  • 标签: 《黄鹤楼》 《全唐诗》 崔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首句 中学语文教材
  • 简介:<正>一、形成诉的诉讼标的:形成权抑或形成诉权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看来,形成诉,是与确认诉、给付诉并列的三大诉讼类型之一。权威教科书认为,形成诉是指原告要求法院变动或消灭一定法律状态(权利义务关系)的请求。人们关于形成权的纠纷,形成了形成诉,其逻辑联系是形成权-形成诉-形成判决-形成力。①中国学界关于形成诉的诉讼标的,一般均认为是民事实体法上的形成权。②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

  • 标签: 诉讼标的 形成权 合同解除权 民事诉讼理论 给付之诉 确认之诉
  • 简介:“军事法”概念及其边界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关“军事”与“国防”的关系无法从辞海、宪法和法律处获得清晰认识,但从党的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白皮书等中可以发现“国防”是与“军队”并列使用的概念。因此,“军事”是高于“国防”和“军队”的共同上位概念,军事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用以调整国防和军队建设两大军事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标签: 军事法 军事 国防 武装力量
  • 简介:11月23—24日在新加坡举行,由新加坡儒学会、新加坡炎黄国际文化协会、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主题为“儒家与宗教:互动和对话”。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本地约200名学者参会,共同探讨儒家精神如何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新加坡儒学会会长陈荣照认为,儒家的人文主义精神可通过与各宗教的对话与交流为建立普世价值提供很好的资源。

  • 标签: 国际 人文主义精神 儒学 儒家精神 新加坡 文化协会
  • 简介:在封建社会,儒学是中央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主流派。清代在丽江竭力发展儒学,创建书院,广设义学。清代丽江儒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士人,提高了丽江各民族的文化素质,推动了丽江各民族的融合,改变了丽江的风俗习惯。移民、官员提倡、乡绅支持等是清代丽江儒学发展的重原因。

  • 标签: 清代 丽江 儒学
  • 简介:浙西为清初宋诗风兴盛的三大坛坫之一。查慎行早嗜好“拟宋”,主于“拟苏”。这与查氏家族的诗歌氛围、浙西诗人崇尚宋诗的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慎行“拟宋”遭到朱奇龄的批评。黄宗羲讲学海昌,海宁士人从学如流。慎行接受梨洲经史之学,论诗则传“诗不分唐宋”之说:必有其“本根”,自见“真性情”,“归于自然”,而不斤斤于学唐学宋。“诗不分唐宋”说的根基是浙东之学。在黄宗羲等人的影响下,慎行《慎旃集》取法杜陵诗史。黄宗炎所评“步武分司”、“追踪剑南”俱未落在实处。然后世沿袭“追踪剑南”之说,误以为慎行“宗陆”。事实上,慎行三十而后提倡“诗不分唐宋”,出入唐宋诸大家,诗歌得力于杜、白、苏三家为多。“诗不分唐宋”说,在清诗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推动了浙诗派的大盛,也引发了清诗风气的变革。

  • 标签: 查慎行 “拟宋” “诗不分唐宋” “宗陆” 杜、白、苏三家
  • 简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初版本认为《品花宝鉴》作者为“陈森书”,1935年北新书局修订本《中国小说史略》在“陈森书”后面另加注文,认为“‘书’字或误衍”。本文据浙图藏崇恩《枕琴轩诗草》稿本中陈森题记,确定“陈森书”、“陈森”均为其曾用名。另据陈森题记所云道光十八年行迹,排除了柳存仁先生关于道光十八年陈森赴广西的推测。

  • 标签: 陈森 陈森书 名讳考辨 《中国小说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