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历代帝王中,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个与山西与忻州有过较多关系的人.杨广在北周大象年间,还是个七八岁孩子的时候,就因其父杨坚的功勋,被封雁门郡公.雁门郡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属肆州,领原平(今原平北境)、广武(今代县、繁峙)二县.北周大象元年(579),肆州治所自九原移上馆城(今代县城).也就是说当时的原平、代县、繁峙是他的领地.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仅十二岁的杨广被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成了山西王.这山西王一直当到开皇十七年,杨坚任命小儿子汉王杨谅为并州总管.杨谅当并州总管,掌握了山西实权,但晋王仍为杨广.开皇二十年(601)杨坚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杨广当太子后,晋王由其子杨昭承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甲酸雌二醇配合缩宫素治疗及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350例产妇按胎儿娩出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予苯甲酸雌二醇6mgim,同时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肌肉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完整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胎盘残留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苯甲酸雌二醇配合缩宫素治疗及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产后出血优于单纯应用宫缩素,对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少。
简介:本文从记载孙权二子夺嫡事件的基本文献《三国志·吴书》及裴松之注引殷基《通语》人手,首先分析二子夺嫡事件的历史记载与文献依据,探明对二宫夺嫡事件的政治结论在孙皓即位之前并无定论,此后褒扬太子党而贬斥鲁王的主流评论是从孙皓即位后才逐渐确定的。进而对太子、鲁王党争两派各自结党原因进行溯源,太子党主是以顾、陆子弟为首的,具有一定操守与传承的吴郡士人群体,鲁王党则是以全琮为首的以共同利益为枢纽的临时政治集团。由此认为孙吴统治集团内部实际早已存在矛盾,即以陆逊、顾谭为核心的吴郡士人与全琮、步骘等或因军功,或因孙权出于限制陆逊等人权力的目的,而在建国后大力奖拔的后起官僚的矛盾,这种矛盾因“二宫并阙”而公开化,最终以二党皆败,孙权改立孙亮而告终。笔者认为,不应将二子夺嫡及党争简单归咎于孙权晚年昏聩,而应从孙吴君臣内部矛盾的发展人手,从而探明孙吴中后期政局变动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