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猴脑缺血后行局部选择性深低温顺行脑灌注对谷氨酸(glutamicacid,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恒河猴8只,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性深低温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后深低温灌注,n=5);空白对照组(仅阻断双侧颈总动脉,n=3)。建立猴脑选择性局部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自缺血前30min开始利用微透析技术持续采集脑细胞外液,常温下临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行顺行性低温灌注,降脑温至18℃,维持6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线法测定谷氨酸、γ-氨基丁酸浓度。结果谷氨酸在常温下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后迅速升高(P<0.05),行低温冷灌注后较常温脑缺血时明显下降(P<0.05),恢复血供复温过程较冷灌注时谷氨酸无明显变化。γ-氨基丁酸在常温脑缺血、低温冷灌注及恢复血供复温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仅在低温冷灌注初期稍下降,随着冷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灌注前水平(P>0.05)。讨论Glu表达下降、GABA表达变化不明显,提示脑脑缺血后选择性深低温灌注过程中主要通过降低Glu表达,减低了Glu的“兴奋性”毒性,提高了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受损脑细胞的修复,是脑缺血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由链霉菌或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较强的碱性抗生素。主要包括链霉素、新霉素、卡那毒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和来自小单孢菌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小诺霉素等。虽然大多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为抑菌药,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却可起到杀菌作用,属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范围大,强而持久,且还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作用。从抗菌作用的特点看,氨基糖苷类是一类较优良的抗生素,然而,该类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窄,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有些是不可逆毒性,这是限制它在临床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卡那霉素对假单胞菌感染无效,尤其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及其严重的毒副作用,已被新的药物取代。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抗菌谱较卡那霉素广,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在临床广泛应用。半合成的氨基糖甙类药物阿米卡星等,为目前临床应用的氨基糖甙类的新化合物。
简介:摘要目的以茶碱为内标,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方法。方法经0.5%异丙醇叔丁基甲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能很好分离,无血浆内源物干扰,最低检测浓度(LLOQ)为0.5mg?L-1,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在0.5-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低、中、高浓度(1mg?L-1、5mg?L-1、15mg?L-1)绝对回收率分别为71.82±10.14%、61.48±1.8%、63.45±4.02%,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合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以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0-5岁的儿童发病人数最多,为18人,占全部患者的32.1%;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听力受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类型,为22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类型的39.3%。结论6岁以下患儿尽量不宜使用氨基糖营类药物,且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是很有帮助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不同剂量氨基酸对早期早产儿营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l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90例,所有早产儿接受静脉输注氨基酸治疗,随机将90例早产儿分成A、B两组各45例,A组出生24h内给予氨基酸2.0g/(kg?d),第2天开始每天递增0.5g/(kg?d),最高量为3.5/(kg?d);B组出生24h内给予氨基酸0.5g/(kg?d),每天递增0.5g/(kg?d),最高量为3.0/(kg?d)。结果A组早产儿与B组相比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百分比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安全性以及BE值、血氨、BUN、胆红素监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产儿早期静脉输注高剂量氨基酸,可以可以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