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七氟烷与七氟烷加丙泊酚在全身麻醉中维持镇静效果及麻醉苏醒程度的比较,确定单纯七氟烷用于全麻镇静维持的优越性。方法将120例ASAI-II级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七氟烷组(n=60),七氟烷加丙泊酚组(n=60),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和术毕MAP、HR、SpO2的变化;术中知晓发生率;术毕苏醒程度以及患者对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等。结果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I组MAP、HR无明显变化,II组MAP、HR波动明显(P<0.05);I组、II组术中知晓发生率均为0;术毕苏醒评分4分以上I组明显多于II组(P<0.05);I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II组(P<0.05)。结论与七氟烷加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镇静相比,单纯七氟烷维持镇静具有用药简单,操作方便,可控性强,循环波动小,术毕苏醒完全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和地氟烷在肥胖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肥胖患者,其中43例患者使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作为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地氟烷进行麻醉维持,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在诱导前、拔管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无显著差异(P>0.05),在拔管后,观察组患者MAP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为2.10±1.5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5%、11.63%,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和地氟烷对于肥胖患者均安全可靠,其中地氟烷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时间肿瘤手术时地氟烷和七氟烷全身麻醉(全麻)对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160例拟行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和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食管癌、胃癌各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食管癌+七氟烷全麻(CS组,40例),食管癌+地氟烷全麻(DS组,40例),胃癌+七氟烷全麻(CW组,40例),胃癌+地氟烷全麻(DW组,40例)。4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诱导,术中吸入麻醉药维持。记录不同组别患者诱导前(T1)、手术开始(T2)、术毕(T3)、拔管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诱导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达0.5最低肺泡浓度(MAC)需要的时间、手术开始时肺泡浓度、苏醒期患者具体肺泡浓度(XMAC)降至0.5 MAC的时间以及从0.5 MAC降至0.2 MAC的时间;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程度(RS)评分,比较不同组别间躁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CS组和CW组比较,DS组与DW组的MAP、心率、SpO2在T1~T4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组、CW组、DS组、DW组诱导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达0.5 MAC所需时间分别为(5.6±1.3)、(5.8±2.1)、(3.5±1.5)、(3.8±1.0)min,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538,P<0.05)。CS组、CW组、DS组、DW组苏醒期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从0.5 MAC降至0.2 MAC所需时间分别为(6.4±2.2)、(7.0±1.5)、(4.2±2.2)、(4.1±1.5)min,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113,P<0.05)。与CS组和CW组相比,DS组和DW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时间肿瘤手术时地氟烷和七氟烷麻醉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地氟烷能够缩短苏醒时间,早期拔出气管导管,提高苏醒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并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对于治疗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的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观察并记录从吸入麻醉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内插管时间,并评定插管条件,将术后患儿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哭闹、躁动等情况做统计学对比。结果气管插管条件为优49例,良12例,差1例。两组在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哭闹、躁动等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烦躁的发生率与异氟烷无明显差别,且七氟烷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吸入麻醉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七氟烷对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需在麻醉状态下手术治疗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异氟烷麻醉,研究组予以七氟烷麻醉。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完成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苏醒后产生躁动和哭闹比例仅为10.00%,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0)。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应用七氟烷实施小儿临床麻醉,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测定男性与女性患者七氟烷吸入诱导下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浓度(MAC-EI50)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方法择期全麻患者,男性组(M组)31例,女性组(F组)35例,呼吸回路进行七氟烷预充后行肺活量法面罩吸入,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进行序贯法吸入,首例患者设定浓度为4%,待气体浓度吸入(Fi)与呼出(Ft)均接近或达到设定的目标浓度(Fi/Ft=1)时,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5mg/kg,2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采用插管反应作为判断指标,出现7个交叉点(有效浓度-无效浓度)达到试验终点。结果M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3.021(1.8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208,3.520)。F组七氟烷的MAC-EI50为2.744(1.6MAC),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2.358,3.093)。两组间进行u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也是影响气管插管时气体麻醉的MAC值的一个因素,男性的MAC-EI50明显高于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单纯七氟烷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行短小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单纯七氟烷麻醉,研究组50例予以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1、T2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1、T2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3、T4、T5时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3、T4、T5时HR、MAP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T4、T5时HR、MAP显著高于T1时(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躁动发生率(16.00%)显著低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行短小手术患儿中应用可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地氟烷与七氟烷对妇科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46~7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每组20例。入室后静脉输注胶体液扩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分别吸入1.3 MAC七氟烷或地氟烷维持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和达设定浓度20 min(T3)时采集12导联心电图,测量计算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QT比值和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记录MAP和HR。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3时MAP降低,HR减慢,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七氟烷组iCEB增加(P<0.05);与T2时比较,T3时七氟烷组MAP降低,HR减慢,地氟烷组MAP降低(P<0.05);与七氟烷组比较,地氟烷组T3时Tp-e期间延长,iCEB减小,Tp-e/QT比值降低(P<0.05)。结论地氟烷对妇科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平衡无明显影响,七氟烷导致心脏电稳定性降低。
简介: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用于高龄高血压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全身恢复情况。方法将收入PACU的全身麻醉术后40例70岁以上的高龄且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异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在PACU期间的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留室时间等值。结果与A组相比,B组拔管前舒张压(DBP)显著升高(P〈0.01),入PACU时HR明显减慢(P〈0.01)。A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拔管前的SBP比入PACU时明显升高(P〈0.01),B组拔管前及拔管后的HR均比入PACU时明显增快(P〈0.01)。B组在出PACU时的HR亦快于入PACU时(P〈0.05)。结论与异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七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更平稳,苏醒质量上更优良。患者术后苏醒快,拔管早,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较适合于高龄高血压患者的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麻醉应用七氟烷、异氟烷分别联合丙泊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腹部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成七氟烷组与异氟烷组,每组均为43例,七氟烷组应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异氟烷组应用异氟烷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七氟烷组的丙泊酚用量大于异氟烷组,术毕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短于异氟烷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的阿曲库铵用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七氟烷组的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异氟烷组稳定,对比差异显著(P>0.05)。七氟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异氟烷组为23.3%,七氟烷组低于异氟烷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部手术麻醉应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的临床效果优于异氟烷联合丙泊酚,对患者术中心率、血压的影响较小,术毕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与单纯吸入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疝气手术的患儿 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单纯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在此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加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气腹效果,术中心率变化及复苏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术前心率值无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建立气腹后五分钟、建立气腹后十五分钟、气腹清除后十五分钟心率值以及复苏耗时差异显著,且为试验组较低,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应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稳定患儿术中心率,明显缩短患儿术后麻醉复苏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