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探究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照组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结果研究组的骨水泥渗漏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当,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的后凸矫正率要高于研究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更好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3.01至2023.12在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0例,按随机法均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度无差异,P>0.05。结论:以PVP和PKP术治疗,均可缓解患者疼痛感,但对于椎体高度改善以及椎体形态恢复上,PKP术优势更为明显,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对30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术后效果好,疼痛明现缓解,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操做简单、创伤小、效果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1例,70个椎体,在C形臂X光机的导向下,局部麻醉,经椎弓根入路将骨水泥(粉、液、造影剂3∶2∶1的比例调制)注射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疼痛椎体,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3.0~5.0ml。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2~5ml。术后10~20min疼痛症状开始缓解,全部病人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住院3~6d(平均5d),随访4~20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状况,疼痛症状无复发〖HTH〗结论〖HTSS〗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VP治疗止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需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的规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感均明显减轻;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均较突出,两者各有其治疗优势,因此在临床使用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和观察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长,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DL评分、VAS评分、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和后凸角度更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传统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7例单节段行PK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改良PKP组(36例)和传统PKP组(21例)。改良PKP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73.9±9.4)岁;病程(2.2±1.5)个月;损伤部位:胸椎20例,腰椎16例。传统PKP组:男15例,女6例;年龄(72.6±11.9)岁;病程(1.8±1.1)个月;损伤部位:胸椎10例,腰椎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与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肺栓塞、骨水泥中毒反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33.3%(9/27)]低于PKP组[52.4%(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中线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术前好转;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PKP组各项指标优于传统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KP,改良PKP治疗Kümmell病更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