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入放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诊断和治疗学科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二级医院逐步开展介入诊疗项目。装有血管造影的导管室是更好工作的先决条件。由于价格和性能的双重考虑,中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在中小型医院得到广泛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DSA设备的性能得到了改善,功能也得到了改善。

  • 标签: DSA设备 安装 导管室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苏州市管医院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辐射防护和设备性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借助专业检测工具,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对苏州市管医院28台DSA设备性能、周围环境、机房内部透视防护区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SA机房周围X、γ辐射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第一术者、第二术者的X、γ辐射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受照剂量从小到大分别是足部、下肢、头部、胸部、腹部,腹部受照剂量最大。DSA设备存在的性能问题主要是空气比释动能率、均匀性和伪影3个指标,合格率均为96.43%。结论苏州市管医院DSA项目需要有针对性地从放射防护、设备性能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

  • 标签: DSA 辐射剂量率 辐射防护 术者
  • 简介:摘要杂交手术室为新型手术室的一种,将移动性DSA设备应用到手术室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简要介绍了杂交手术室及DSA设备,对其理念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基于此,主要从手术室环境以及技术环境两方面,阐述了利用移动型DSA设备建立杂交手术室的方法。并对运动伪影、信息技术,以及设备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仅供各大医院给予参考。

  • 标签: 移动型DSA设备 &ldquo 杂交手术室&rdquo 伪影 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心理干预对DSA术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在我科接受诊疗的2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48例;参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较比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较小,较比参照组更为平稳;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97.97%>87.84%),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行脑血管造影/治疗、TACE术、CAG/PCI术的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对维持血压、心率稳定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DSA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和DSA资料,共5例患者,对患者进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使用双臂DSA进行肝动脉造影检查。分析CT和DSA检查结果特征。结果CT平扫时影像密度略低,CT值为62-69Hu,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强化明显(CT值为110-113Hu),强化程度不均,病灶影像呈条状或者放射状。门脉期密度改变(CT值为95-141Hu)。延迟扫描可见阴影低密度,强化。DSA显示均由肝动脉供血,表现为血供丰富的特点。动脉期肝动脉显示粗、曲状,规则分布,放射状,无血湖。实质期病灶染色均匀,中心呈放射状,无分隔阴影,边界清晰。静脉期病灶染色均匀,延迟排空明显,引流静脉阴影清晰,无动静脉瘘。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DSA表现特征明显,二者联合检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建议采取MRI或者核素检查辅助诊断。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CT检查 DSA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SCT与DSA在冠状动脉钙化性中重度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3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冠状动脉病患者,对其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DSA检查,将DSA作为诊断标准,对冠状动脉钙化性中重度狭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7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主要分支282支,DSA检查显示主要分支狭窄109支,经MSCT诊断确诊103支(103/109);MSCT诊断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0%、93.55%;MSCT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清晰,对非钙化斑块形成的狭窄评估和DSA检查相似,对钙化硬斑块形成管腔狭窄评估价值有限。结论临床选MSCT检查冠状动脉,可精准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标签: MSCT DSA 冠状动脉钙化 中重度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后患者出现尿储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护理措施,探讨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采取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一般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尿储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DSA后患者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尿储留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经股动脉穿刺 全脑血管造影术 尿储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DSA冠脉造影致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探讨DSA冠脉造影过程中辐射的防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DSA冠脉造影工作的2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DSA冠脉造影试验,测量医护人员各层面皮肤对于辐射的吸收情况,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与第二术者相比,第一术者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218±0.059)mGy<(0.342±0.044)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231±0.042)mGy<(0.315±0.026)mGy相对更低(P<0.05),而眼晶状体、甲状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与之相仿(P>0.05)。在第一术者中,与铅衣后相比,铅衣前的眼晶状体辐射吸收剂量(0.164±0.023)mGy>(0.064±0.009)mGy、甲状腺辐射吸收剂量(0.195±0.035)mGy>(0.142±0.054)mGy、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184±0.034)mGy>(0.134±0.011)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177±0.028)mGy>(0.125±0.013)mGy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DSA冠脉造影,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以有效降低辐射吸收剂量,保障其健康安全。

  • 标签: DSA冠脉造影 辐射医护人员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SA低剂量技术在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7年12月,医院共采用DSA低剂量技术指导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53例,纳入对照组,同期常规剂量DSA指导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69例,纳入对照组。对比手术、照射情况以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手术时间、累计曝光时间、累计曝光次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5分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介入治疗 DAA低剂量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DSA联合NVECG引导下进行PICC尖端定位,记录7个标志点的导管插入深度以及NVECG情况,并与常规体表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O点P波呈正向,A点、B点、C1点、C2点、C3点、D点的P波主波方向均为负向,而E点为正向。结论NVECG法引导PICC置管时出现宽大负向P波以及Q波,且呈W波形,将标志着导管尖端已抵达患者体内上腔静脉下段,为PICC导管尖端相对理想的位置。

  • 标签: 新型静脉内心电图 DSA PICC NVECG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不全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4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采用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SA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术后采用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不全肠梗阻的症状,可以有效提高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不全肠梗阻患者 临床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组开展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时间、患者手术配合度;护理前后患者负面情绪评分;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围术期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护理组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时间、患者手术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围术期护理组负面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护理组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在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患者配合良好,心理状态好,可加速手术进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 标签: 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围术期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3D-DSA检查诊断,分析其临床效果,分析对动脉瘤的检查效果,对动脉瘤大小、形状、周围血管的显示效果。结果25例患者共检出26个脑动脉瘤;动脉瘤颈宽最大5.28mm,最小1.60mm,平均3.04mm。瘤体最大11.33mm×8.25mm×8.89mm,最小4.2mm×2.5mm×2.8mm;21个瘤体为圆形或者类似圆形,3个瘤体为分叶状,1个为葫芦形,1个为宽颈锥形;2例后交通动脉瘤出现载瘤动脉变粗,其直径达到3.3mm,同时壁管性状发生改变,变得僵硬;此外还出现颈内动脉锥形突起、动脉闭塞、动脉硬化改变等症状。结论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良好作用,有助于医生全面掌握患者脑动脉瘤大小、性状等信息,对于制定科学有效治疗方案具有关键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 脑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诊断心律不齐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79例心律不齐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行CT冠脉成像检查后1w,给予患者DSA诊断。结果DS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136段,冠状动脉正常488段。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51段,冠状动脉正常473段。以DSA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脉狭窄敏感度94.67%,特异度为91.91%,准确性91.03%。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心律不齐的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结果与DSA结果较为接近,均可用于心律不齐的诊断。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 DSA 心律不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隐源性咯血和非隐源性咯血的DSA表现分析不同栓塞治疗策略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数字显影血管造影对50例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隐源性咯血组(31例)和非隐源性咯血组(19例),分析其DSA差异,使用单纯明胶海绵栓塞(方法1),单纯栓塞微球栓塞(方法2)、明胶海绵加弹簧圈混合栓塞(方法3)治疗,比较治疗差异。结果隐源性咯血和非隐源性咯血患者的责任血管主要为支气管动脉异常,两组患者DSA表现基本一致,增粗、迂曲、肺内异常染色等无显著性差异;栓塞治疗策略中方法2及3疗效显著优于方法1。结论隐源性咯血和非隐源性咯血患者责任血管主要是以支气管动脉为主,咯血患者使用永久性栓塞剂栓塞异常责任血管后效果显著。

  • 标签: 隐源性咯血 非隐源性咯血 数字显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月-2015年9月经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出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症状性狭窄组98例和无症状性狭窄组39例,收集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记录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将患者侧支循环状态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1)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分为未出现侧支和出现侧支组;根据侧支出现数量多少,分为出现侧支数〈2和出现侧支数≥2两组。(2)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Co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软脑膜吻合支(leptomeningealanastomoses,LMA)。(3)组合侧支开放情况:组合侧支按两种分类,一种根据Willis环开放情况,一种根据是否出现二级侧支循环,分析组合侧支循环状态与两组间的关系。结果共137例患者,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59.7±10.5)岁,其中男性97例(70.8%),所有患者出现侧支循环者94例(68.6%),出现功能完整Willis环、ACoA、PCoA、OA、LMA的概率分别为14.6%、58.5%、46.8%、43.6%、48.9%。无症状组39例,33例(84.6%)侧支循环开放;症状组98例,61例(62.2%)侧支循环开放,无症状组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84.6%vs62.2%,P=0.011,优势比(oddsratio,OR)=3.336],无症状组侧支数量≥2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症状组(64.1%vs38.3%,P=0.007,OR=2.820),无症状组功能完整Willis环者显著高于症状组(36.4%vs13.1%,P=0.009,OR=3.786)。结论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无症状�

  • 标签: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WILLIS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