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2年8月~2023年11月期间,共纳入80例至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进行检查。所有患者观察指标有诊断结果、病灶最小值、SUVmax、钙化情况以及边界等情况。结果:所有8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的患者占43例,恶性病变的患者占37例;良性的SUVmax比恶性的SUVmax更低,且结节以及钙化情况比恶性少,边界比恶性病变更清晰(P<0.05)。结论:应用中PET/CT检查对甲状腺病变进行诊断,其呈现的病变情况以及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诊断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病变 (18)F-FDG PET/CT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中乙腈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聚乙二醇-20000毛细管柱(30m×0.32mm×0.5μm),载气为氮气,压力0.3MPa。火焰电离检测仪(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30min,分流比为20∶1。水为溶剂,外标法测定18F-FDG中乙腈的残留量。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被测物峰面积与检测浓度在所考察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102.5%,相对标准误差为2.53%。乙腈的最低检出限为1μg/mL。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色谱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18F-FDG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乙腈残留量的检测。

  • 标签: 2-氟-2-脱氧-D-葡萄糖 乙腈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检查在局灶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病理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并在检查结束10日内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计算(18F-FDGPET/CT诊断宫颈原发部位肿瘤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18F-FDGPET/CT检查诊断的宫颈原发部位肿瘤的敏感度为79.25%,特异度为86.79%,准确度为84.9%;以病人为单位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85.71%,特异度为97.87%;以淋巴结为单位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84.61%,特异度为99.00%。结论:PET/CT显像对宫颈癌诊断,分期诊断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宫颈癌 18F-FDG PET/CT 诊断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ET/CT检查过程中应用(18)F-FDG对医务人员所产生的辐射情况。方法选取以往在我院就诊的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射检查;观察组应用(18)F-FDG进行PET/CT检查。对比两组医务人员所产生受到的辐射剂量、出现放射性检查工作风险事件的例数、患者对临床检查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所产生受到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有1例出现放射性检查工作风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患者对临床检查的满意度为95.1%,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显著(P<0.05)。结论PET/CT检查过程中应用(18)F-FDG,可以有效减少对相关医务人员所产生的辐射,降低发射性检查工作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PET CT (18)F-FDG 医务人员 辐射
  •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PET/CT发现恶性肿瘤的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8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的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皮肌炎 肿瘤筛查 18F-FDG 间质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 ~(18)F-FDG PET/CT 显像对肾癌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肾癌诊断患者 76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 (18)F-FDG PET/CT 显像诊断,通过此种方式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效果。 结果 通过诊断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患者并未出现不良状况,患者疾病预后良好率也较高; (18)F-FDG PET/CT 诊断时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有效度。 结论 研究发现 (18)F-FDG PET 在进行肾癌诊断时敏感度低于 CT ,但对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也有自身优势,可有效判定肾癌分期,也可为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值得推荐。

  • 标签: PET CT 显像 肾癌诊断 治疗方案选择
  • 简介:目的评估无症状体检人群中18F-FDGPET/CT筛查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应用18F-FDGPET/CT筛查恶性肿瘤的无症状体检人群4899例,平均年龄(51.8±9.5)岁,男性3390例(69.2%),女性1509例(30.8%)。结果PET/CT检查发现可疑高代谢或占位病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72例,包括肺癌、甲状腺癌以及结肠癌等13种肿瘤,筛查阳性率为1.5%。PET/CT筛查假阴性8例,假阳性65例,筛查的敏感度为90.0%,特异性为99.8%,阳性预测值52.6%,阴性预测值98.4%。结论体检人群中PET/CT筛查可发现全身多部位的早期恶性肿瘤。为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PET/CT筛查恶性肿瘤应与甲状腺、肝脏超声及胃肠镜检查相结合。低阳性预测值及射线暴露诱发肿瘤的风险是在无症状体检人群中应用PET/CT筛查恶性肿瘤时应重视的问题,应注意选择适应症,防止滥用检查和过度医疗。

  • 标签: 肿瘤筛查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脾脏弥散性改变的 良恶性鉴别 诊断中,应用 (18)F-FDG PET/CT联合 临床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患者 80例。其中 40例经脾脏病检或骨髓穿刺检查结果为恶性病变者作为观察组,将 40例检查结果为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机体恶性病变独立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 Plt、 Hb、 RBC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脾 /肝 SUVmax、骨髓 SUVmax、脾脏 SUVmax、脾脏指数 SUVmax、骨髓 /肝 SUVmax、 LDH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诊断机体恶性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为脾脏指数增大、脾脏 SUVmax增高及红细胞的减少。结论 在脾脏弥漫性病变的 良恶性诊断中,应用 (18)F-FDG PET/CT联合临床指标诊断,能对脾脏病变 的良恶性进行早期判断,进而 提升临床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良恶性病变 (18)F-FDG PET/CT 脾脏弥散性改变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肥胖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密切相关。评估肥胖最常用的指标为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等,但随着对肥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不同部位及类型的脂肪组织得以区分。人体内的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AT)2种类型。WAT的过度积累是肥胖的特征,而BAT在肥胖者中活性较低。18F-FDG PET/CT可以同时获取不同部位及类型脂肪组织的体积和代谢情况。笔者从不同脂肪库的角度综述18F-FDG PET/CT在肥胖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肥胖症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小动物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脑显像是脑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动物实验中,饮食、麻醉、显像剂的给药途径、温度及光照等实验条件均会影响其脑部活动,使脑灌注和代谢显像出现整体偏倚,进而影响对脑认知功能的判断。笔者就啮齿动物显像研究中不同实验条件对18F-FDG脑摄取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动物显像研究提供指导。

  • 标签: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啮齿目 脑显像
  • 简介:摘要PET/MRI一体机在2006年被首次提出可应用于临床;2010年,首台临床型PET/MRI一体机诞生。在20世纪早期,PET/CT和SPECT/CT一体机的广泛应用体现了融合显像的优势,为PET/MRI一体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目前,全球大约有150台全身PET/MRI一体机投入了临床应用,其中肿瘤显像是PET/MRI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迄今为止,尽管PET/MRI临床应用在增加,但标准化的PET/MRI扫描方案还很少。因此,有必要制定患者检查和多中心研究都可遵循的标准化且一致性好的显像方案。该文总结了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I全身显像的患者就诊、检查准备、工作流程、显像方案以及报告书写等主要方面的专家共识,由长期使用PET、MRI和较早使用PET/MRI的相关资深专家制定。

  • 标签: PET/MRI 肿瘤 全身显像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纸质报告或其电子版报告是影像医师与转诊医师的主要沟通方式。报告的内容不仅影响患者的管理和临床结果,而且可以作为法律性文件用于医疗纠纷的评判,用于证明医疗的必要性、计费的准确性和监管的合规性。融合显像的复杂性使得完成一份高质量的PET/CT报告可能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报告困难。该文讨论了一份简洁、完整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肿瘤显像报告应具有的基本要素,并通过日常临床实践中的例子对这些要素进行阐述。

  • 标签: 肿瘤学 PET/CT 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18F-FDG18F-PSMA-1007制备及联合PET-CT对前列腺癌的显像结果。方法:为3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18F-FDG18F-PSMA-1007制备及联合PET-CT显像观察,分析其对治疗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18F-FDG PET/CT、18F-PSMA-1007 PET/CT和联合显像检出率分别为66.67%、100%、100%,差异明显。18F-FDG PET/CT显像原发灶SUVmax=25.2(20.2,37.0)。18F-FDG PET/CT原发灶假阴性10例,对18F-PSMA-1007摄取十分明显。结论:18F-FDG18F-PSMA-1007制备及联合PET-CT对前列腺的显像,能够改善分期,指导临床科学治疗。

  • 标签: 18F-FDG18F-PSMA-1007制备 PET-CT 前列腺癌 显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施宏萍 罗亚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现在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6610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类癌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类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特征、代谢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16例肺类癌患者包括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65岁;典型类癌(AC)5例,非典型类癌(TC)11例。采用t检验比较TC与AC两组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结果16例肺类癌均为单发,病灶密度均匀,均无坏死囊变和钙化,CT值为(38±7) HU. 9例中央型肺类癌中,8例可见"冰山征",5例伴阻塞性肺炎;7例周围型肺类癌均未见阻塞性肺炎。1例AC患者可见多发骨转移,其余15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6例肺类癌的SUVmax为4.00±1.64,最大径为(2.59±1.00) cm,SUVmax与最大径无相关性(r=0.238,P=0.375)。TC的SUVmax为3.32±1.17,AC的SUVmax为5.49±1.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08)。结论肺类癌18F-FDG PET/CT多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对18F-FDG的摄取轻度增高。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类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在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于瑞金医院接受PET/MR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可疑肝转移瘤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58.9±14.3)岁],分别基于病灶和患者计算并比较增强CT、PET、MR与PET/MR诊断肝转移瘤的效能(McNemar检验)。结果75例患者共检出肝转移瘤病灶306处,其中45例(179处病灶)随访或病理证实为肝转移瘤。基于病灶的分析显示,增强CT、PET、MR和PET/MR的灵敏度分别为74.9%(134/179)、60.3%(108/179)、98.9%(177/179)和100%(179/179),特异性分别为96.9%(123/127)、100%(127/127)、92.9%(118/127)和92.1%(117/127)。PET/MR的诊断效能高于增强CT和PET(χ2值:51.000和81.000,均P<0.001),但与M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368)。基于患者的分析显示,增强CT、PET、MR和PET/MR的灵敏度分别为82.2%(37/45)、84.4%(38/45)、95.6%(43/45)和100%(45/45),特异性分别为86.7%(26/30)、100%(30/30)、70.0%(21/30)和70.0%(21/30)。PET/MR与增强CT和PET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3.000和16.000,均P<0.05),但M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368)。结论18F-FDG PET/MR较单模态显像具有更高的肝转移瘤检出率;其整体诊断肝转移瘤的性能优于增强CT和单纯PET,但与MR相比无明显优势。

  • 标签: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肝肺吸虫病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的病例,该病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或肝脓肿等。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以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PET/CT作为全身检查可以发现更多器官的受累情况。笔者通过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深了对肝肺吸虫病分子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以期对肝肺吸虫病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加强认识,减少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胃腺癌乳腺转移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病例,从临床表现、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胃腺癌乳腺转移在临床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确诊需经组织病理学检查。18F-FDG PET/CT检查可以早期筛查全身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