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的临床护理对策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积极救治与综合护理干预后,有82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8%.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肝硬化消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肝性脑病(HE)等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SBP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肝性脑病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ALT、AST和ALB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前提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预防肝硬化消化SBP的发生,且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 标签: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自发性腹膜炎 肝性脑病
  • 简介:目的:对急性消化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临床救治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消化出血患者40例,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效可行的抢救方案,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观察疗效.结果:40例急性消化出血患者,通过配合医生积极实施抢救及有效的护理,痊愈30例,好转出院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2例,死亡2例.结论:消化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但经过有效的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在临床上均能取得很好的治愈效果,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上消化道 急性大出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0例过敏性紫癜初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消化分为消化组11例,非消化组6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地区、性别、发病季节、紫癜分布特征、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CRP、ESR、血常规、生化等。结果:与非消化组相比,消化组患儿的发病季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钙离子(C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紫癜性肾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化组合并紫癜性肾炎的比例(45.5%)明显高于非消化组(21.7%)。结论:夏冬季节、高水平血清CRP、低水平血清Ca2+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消化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硝酸甘油(glyceryltrinitrate,GTN)经消化吸收的分解代谢机理.方法以实验兔为动物模型,应用电生理监测仪动态检测血压,血气分析仪检测高铁血红蛋白(MetH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色法检测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果GTN经消化吸收后代谢产生亚硝酸盐,实验动物血压、红细胞GSH降低,MetHb、ALT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机体内GTN分解代谢过程中可消耗还原性巯基和产生亚硝酸盐,对血红蛋白和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硝酸甘油 消化道 吸收 动物 代谢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与PB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6+/CD56+、CD3+HLA-DR+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BC组CD3+CD8+、CD3+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减低(P〈0.05),CD3-CD19+、CD3-CD16+/56+细胞、CD4+/CD8+明显增高(P〈0.05),CD3+、CD3+CD4+细胞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BC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比例减少,导致B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在PBC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人类消化中定植的真菌分为66个菌属和184个菌种,其中念珠菌占优势。与共生的细菌相类似,共生的真菌是消化微生态的一个重要成员,起帮助器官发育、参与营养代谢和诱导(或抑制)免疫等作用。当宿主防御系统受损(如免疫缺陷)或消化微生态失衡(如抗生素使用后)时,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真菌性食管炎,还可能在感染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真菌 消化道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为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共2次,治疗后半年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正常,腹水消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简便、有效。

  • 标签: 脐血干细胞 静脉注射 失代偿期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并发上消化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该病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上消化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治过程,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骨髓瘤并发上消化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果MM患者1,女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个月发生腹泻伴腹部隐痛,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治疗无效,经胃镜诊断消化念珠菌病,予卡泊芬净治愈出院。MM患者2,男性,化疗过程中疾病进展,并出现腹胀、腹痛,对症处理改善,再次化疗时上述症状加重并发肺部念珠菌病,发生急性心、肾功能不全,经胃镜诊断消化念珠菌病,予伊曲康唑、米卡芬净治疗,最终因肺部真菌感染加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上消化侵袭性念珠菌病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首选电子胃镜明确诊断、判断疗效。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念珠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及其预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7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ACI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溶栓HT将其分成HT组(65例)和NHT组(65例),两组均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个性化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血清MMP-9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后,记录死亡人数及Barthel指数,并分析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T组LDL-C及TC水平均低于NHT组(P<0.05)。HT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3d、溶栓7d的血清MMP-9水平、NIHSS评分均高于NHT组(P<0.05)。随访6个月后,HT组的死亡率高于NHT组,而Barthel指数低于NHT组(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Barthel指数、LDL-C及T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与ACI溶栓HT具有紧密的关联,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临床上可考虑在治疗ACI溶栓HT时监测MMP-9水平,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辅助性数据参考。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出血转化 相关性 预测意义
  • 简介:5月19日是世界肝炎日,来自台湾成功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性激素在引起与乙型肝炎有关的肝癌中扮演着一个角色。这可能有助于解开一个几十年之久的谜团。即为什么罹患乙肝的男性会比女性更容易得肝癌。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

  • 标签: 肝癌 女性 男性 乙肝 医学 转化
  • 简介:目的明确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在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中发病情况及主要病因。方法依据IFI和乙肝诊断标准,筛选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科慢性重症乙肝患者,60例IFI者为病例组,66例未发生IFI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FI患病率47.62%,病死率40%。乙肝病毒DNA水平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当DNA高于3.16×10^3copies/mL,IFI发病可能性增大。结论慢重肝患者IF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超出临床预期,降低DNA拷贝可延缓乙肝进展,在预防及治疗IFI中亦具积极意义。

  • 标签: 慢性重型乙肝 侵袭性真菌感染 DNA 危险因素 白念珠菌
  • 简介:美国德州拉斯市贝勒大学医学中心的RobertPerrillo及其同事在AmJGastroenterol上报告,在肝炎B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经60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产生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其应答率比通常使用的48周标准治疗方案高。

  • 标签: 治疗方案 聚乙二醇 干扰素Α 乙肝 Robert E抗原
  • 简介:目的研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电镜检查在隐球菌活力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8例经过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8周,脑脊液中仍然可以查见隐球菌的患者,采用透射电镜对其脑脊液中的隐球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隐球菌菌体结构都显示了明显的变异:菌体大小差异显著,菌体形态变化明显;荚膜结构紊乱,菌体内可见空洞状或多个巨大脂滴,部分菌体胞膜破损,胞浆溢出。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治疗虽然脑脊液中还存在菌体,但是菌体的超微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提示菌体活力降低或死亡。电镜检查可以作为隐球菌活力判定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高隐球菌脑膜炎疗效判定的准确性。

  • 标签: 隐球菌 电镜 超微结构
  • 简介: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泛指动脉变硬,由于形态特征不同分为三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一种动脉硬化疾病,其病灶累及弹性动脉和较多弹性纤维的肌性动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和坏死细胞构成的“粥样”成分。另两种动脉硬化疾病分别为门克伯格氏中膜钙化性硬化(Mfinckebergmedialcalcificsclerosis)和微(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硬化模型 小型猪 弹性纤维 形态特征
  • 简介:消化系统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食管、胃肠、肝胆、胰或消化系统的其他组织或器官,该文对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感染 真菌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在脑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5例脑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进行微创抽吸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22.73%和40.91%(P〈0.01);治疗微创组血肌酐值为107.65±22.06μmol/L,显著低于保守组139.45±22.8μmol/L,P〈0.001。结论:早期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能迅速有效地解除脑室内高压,阻断恶性循坏而使病情得到缓解,同时也能明显改善肾功能。

  • 标签: 脑出血 肾功能不全 微创血肿抽吸术
  • 简介:创伤应激障碍(PTSD)是临床上常见的应激反应,多见于重大创伤,具有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颅脑损伤是引起PTSD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针对颅脑损伤PTSD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颅脑损伤PTS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颅脑损伤与PTSD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以及药物和心理治疗中的进展和面临的困难进行综述,以期为颅脑损伤PTSD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残存或复发鼻咽癌患者接受陀螺刀(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再程放疗的生存质量.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复查的放疗1年鼻咽癌无瘤生存者为对象,采用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H&N)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以陀螺刀再程放疗的无瘤生存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来院复查的初程放疗的无瘤生存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及自觉症状.结果观察组的情感状况领域、功能状况领域和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口干、吞咽困难、味觉减退、牙痛症状比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存或复发鼻咽癌患者接受陀螺刀再程放疗的生存质量比初程放疗患者下降,主要影响的是情感状况领域和功能状况领域,应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以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残存 复发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低剂量敌百虫对高脂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为A组: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加敌百虫清晨空腹灌胃(18mg·kg^-1·d^-1);B组:单纯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检测喂饲饲料前和喂饲5周、10周、15周血清PON1、胆碱酯酶(CHE)、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和血糖(GLU);实验第5周、第10周每组处死5只免,第15周处死全部剩余兔,取主动脉全段,苏丹Ⅳ染色,Photoshop系统测定粥样斑块面积占内膜面积的百分比;检测肝PON1活性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RR)。结果:喂饲高脂高胆固醇,A组和B组动物的TC、TG、HDL、LDL、CRP、GLU水平明显增高,但A、B组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PON1、肝PON1活性降低,但A组PON1活性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动物主动脉EDRR均降低,A组EDRR降低大于B((P〈0.05);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各组动物主动脉均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但A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内膜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敌百虫加速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ON1活性有关。

  • 标签: 敌百虫 动脉粥样硬化 对氧磷酶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