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提高学生的综合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首要课题。我校开设了综合研究型实验课——医学机能实验学,本课程整合了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将这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从原课程中分离出来,科学有机的整合成一门新型的独立综合研究型课程。通过此课程的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 标签: 综合研究型实验课 浙江中医学院 医学机能实验学 课程改革
  • 简介: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实验变应鼻炎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4组,其中,变应鼻炎组经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变应鼻炎动物模型;LPS刺激组经鼻腔滴入LPS(10μg/100μL);变应鼻炎+LPS刺激组为大鼠激发成变应鼻炎后再以LPS滴入鼻腔.观察各组的症状变化,如喷嚏,流涕等.行常规HE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鼻黏膜炎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行高倍镜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①变应鼻炎+LPS刺激组过敏症状评分高于其余各组(P<0.01);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P>0.05).②变应鼻炎+LPS刺激组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变应鼻炎组,差异有显著(P<0.05);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LPS刺激可以加重变应鼻炎的症状及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 标签: 脂多糖 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与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icrosomaltriglyceridetransferprotein,MTP)的关系。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组(B组)和MTP抑制剂组(C组),每组各20只。B组、C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确认非酒精脂肪肝建模成功,C组大鼠给予混有特异性小肠MTP抑制剂JTT-130的高脂饲料喂养,B组大鼠建模过程始终喂养高脂饲料,A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于第12周,分别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以及肝脏TC、TG、磷脂含量。同时测定肝脏中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的活性与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高脂组(B组)大鼠血清TC、TG、HDL-c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明显提高(P〈0.05),MTP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高脂组(B组)比较,MTP抑制剂组(C组)大鼠血清TC、TG、HDL-c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MTP活性及mRNA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非酒精脂肪肝病存在MTP表达下调,特异性小肠MTP抑制剂JTT-130可以有效抑制肠道对TG的转运,不影响肝脏TG分泌,并在降低高脂大鼠血浆TG和胆固醇水平的同时也降低肝脏TG含量。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 抑制剂
  • 简介:目的报道5例丝状真菌所致真菌鼻窦炎病例。方法分析5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鼻分泌物或鼻黏膜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结合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真菌为茄病镰刀菌、烟曲霉、黄曲霉、波氏假阿利什霉和萝卜镰刀菌。4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例患者采用伏立康唑、两霉素B控制病情,效果均良好。结论真菌鼻窦炎致病真菌多样,分子生物学可做准确鉴定,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真菌病 鼻窦炎 鉴定
  • 简介:目的播散隐球菌病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患者男,72岁,红皮病1年2个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双下肢出现结节、溃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尿素酶试验、PCR扩增测序比对明确诊断,同时做胸部及脑部CT。结果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酵母细胞。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区测序比对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空洞性病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引起的播散隐球菌病。给予患者静滴氟康唑400mg/d治疗2周,之后改口服300mg/d治疗,3个月后结节皮损全部消退,胸片显示左肺陈旧性病变,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治疗15个月后,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结论对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确定菌种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 氟康唑 红皮病
  • 简介:研究新疆冬小麦萌发期对旱胁迫的响应,并进行抗旱综合评价,为小麦萌发期抗旱品种的评价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20%PEG-6000胁迫剂并利用位于5BS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TaNRX-a1和TaNRX-b1分别进行萌发期抗旱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从而对8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进行萌发期抗旱综合评价。测定小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数、最长根长、苗高和胚芽鞘长度7个指标,结果表明,旱胁迫均值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30.86%、23.91%、31.37%、0.43%、31.07%、50.27%和6.61%。在8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TaNRX-a和TaNRX-b变异类型频率分别占83.1%和16.9%。具有种子萌发期高抗旱能力等位变异TaNRX-a为优势等位变异。在种子萌发期高抗旱能力的优势等位变异TaNRX-a变异类型的材料中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的分布频率依次为93.8%、82.1%和79.5%。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及分子标记检测相结合表明,抗旱最强且具有TaNRX-a变异类型的品种(系)有昌冬5号、旱洋麦、卡衣木红、纳瓦提然和高加索。相关分析表明,胚芽鞘长、最长根长分别与萌发期综合评价值D值的相关较大分别为0.557、0.516,可作为小麦抗旱快速鉴定指标。本研究将表型和分子标记相结合,能更有效地评价小麦萌发期抗旱能力。

  • 标签: 小麦 萌发期 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功能标记
  • 简介: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小麦生产,提高小麦耐盐是应对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耐盐种质资源是耐盐遗传改良的材料基础。本研究以小麦为材料,筛选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评价的适宜NaCl浓度,明确了小麦芽期耐盐鉴定的最适NaCl溶液浓度为1.2%,苗期耐盐鉴定的最适土壤NaCl浓度为0.8%。用该盐浓度胁迫处理321份小麦材料,获得芽期高耐盐材料21份,占供试材料的6.5%;苗期高耐盐材料18份,占供试材料的5.6%;芽期和苗期均为高耐盐的材料2份,分别是中作60115和冀麦一号。

  • 标签: 小麦 耐盐鉴定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采用反复干旱法,研究了自国外引进的15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抗旱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来源胶质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苜蓿抗旱鉴定指标归纳为地下生物量因子、生长发育因子、地上生物量因子、根系因子、胁迫指数因子5个主成分,其中根冠比、地下生物量胁迫指数、根冠比胁迫指数、株高、叶面积、根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胁迫指数、侧根数、叶面积胁迫指数等11个指标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大小对15份胶质苜蓿种质资源抗旱进行了排序。通过该方法旨在筛选出抗旱较强的种质资源。

  • 标签: 胶质苜蓿 苗期 抗旱性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olic,pc)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esssyndrome,ARDS)大鼠疾病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用百草枯(Paraquat,PQ)一次灌胃,剂量250mg/kg,治疗组分别于染毒6、24、48h各给予PC治疗剂量500mg/kg,染毒组与治疗组分别于24、48、72h,取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液(BALF),测试其血浆和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各组取肺病理组织做病理组织观察研究.结果治疗组与染毒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GSH-P\-X、SOD活力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P<0.05,MDA含量下降,差异有显著P<0.05,染毒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SOD和GSH-P\-X活力下降,差异有显著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ARDS组肺泡壁充血,炎症细胞浸润,Ⅰ型与Ⅱ型细胞破坏,肺泡内有炎症渗出物,对照组肺泡壁完好,肺泡内没有炎症渗出物,没有炎症细胞浸润;给予PC治疗后,肺泡壁充血、出血减轻,炎症渗出物减少;结论PC对ARDS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花青素 治疗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实验用SPF大白猪和长白猪SLAII类基因的多态。方法分别采集15头SPF大白猪和22头长白猪抗凝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后RT-PCR扩增DQB1、DRB1和DQA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获得的SLAII类等位基因序列多态。结果3个基因共获得25个等位基因,包括8个DQB1,10个DRB1和7个DQA,全部获得ISAGSLA命名委员会的官方命名,其中3个等位基因首次提交完整序列,命名为DQB1*02:12(KU754590)、DQB1*02:03(KU754591)和DRB1*06:07(KU754601),3个DQA等位基因为新发现等位基因。SPF大白猪和长白猪DQB1等位基因与外源性抗原结合的15个氨基酸中,共有5个氨基酸具有高度保守;DRB1等位基因的16个外源性抗原识别位点中,仅1个位点高度保守;DQA等位基因19个抗原结合位点中,有11个高度保守。SLAII类基因氨基酸序列分子进化树表明,3个基因分别聚为两大类,与国外Yucatan小型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其他猪种未表现明显遗传距离相隔。结论成功鉴定了大白猪和长白猪的25个SLAII类等位基因,发现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态,所获得SLAII类等位基因在其他品种猪也广泛分布,具有多样,这一研究结果对大白猪和长白猪发展为经典实验动物模型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猪白细胞抗原 SPF大白猪 SPF长白猪 SLA II类等位基因 多态性
  • 简介:目的播散隐球菌病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患者女,47岁,肝移植术后2d,面部、肩部、四肢皮肤出现多发溃疡,伴昏迷。通过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及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确诊,并对获得菌株进行尿素酶试验、API试验、PCR扩增测序等实验研究。结果皮损组织病理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菌体,PAS染色阳性。血液和脑脊液真菌镜检均为阴性。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API试验鉴定为新生隐球菌。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与培养获得的菌株直接PCR扩增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脑脊液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血液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脑CT显示为多发结节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播散隐球菌病,致病菌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结论通过对该病例的深入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播散隐球菌病奠定基础,确立了显微切割技术在皮肤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肝移植 显微切割技术
  • 简介:应用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2份红三叶材料进行抗旱评价,结果表明:比根长、最长根长、可溶性糖、地下生物量、游离脯氨酸、相对持水量、叶绿紊持有率和丙二醛8个指标是评价红三叶苗期抗旱的重要指标;抗旱综合评价得出材料的抗旱由强到弱依次为:CQ9〉CQ7〉CQ3〉瑞德(Red)〉多丽(Dory)〉CQ2〉CQ8〉CQ6〉巫溪红三叶〉CQ5〉CQ4〉CQI。

  • 标签: 红三叶 抗旱性 苗期 综合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实验Ⅰ型糖尿病恒河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7只恒河猴分别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STZⅠ型糖尿病恒河猴模型,观察其心脏、肾脏、胰脏、脾脏等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动物胰岛数量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残存胰岛萎缩,胰岛大小不等,成纤维细胞增生。。肾小球增大,毛细血管壁增厚、僵硬,肾小管内膜细胞玻璃样变性,肾小球球囊内皮细胞增生。心肌变性、坏死、淤血,心肌细胞肥大,中、小血管壁增厚,血管壁纤维组织增加,冠状动脉内膜局部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脾脏小动脉硬化。结论通过对STZ诱发的Ⅰ型糖尿病模型胰岛、肾脏和心脏等结构病理观察说明,该动物模型可用于糖尿病组织病理研究和药物疗效的评价。

  • 标签: 糖尿病 恒河猴 组织病理学 动物模型 肾小管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嗜肺巴氏杆菌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中的传染.方法取源于野鼠、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嗜肺巴氏杆菌3株,对30只受试大鼠和小鼠进行交叉人工感染,并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取咽拭子分离培养,对感染前后菌株,应用RAPD-PCR、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基因型、蛋白和抗原成份比较,以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结果受试实验动物对3株嗜肺巴氏杆菌均易感,被接种的动物能稳定携带嗜肺巴氏杆菌直到试验结束,重新分离的嗜肺巴氏杆菌在生物学特性、蛋白成份、抗原性和基因型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同一株嗜肺巴氏杆菌能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中相互传染.

  • 标签: 巴斯德菌属 大鼠 小鼠 感染 嗜肺巴氏杆菌
  • 简介:2009BioprocessInternationalChina大会于9月7日~8日在北京全茂威斯汀大饭店隆重召开。会议旨在交流当今国际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关心的技术和能力,讨论了涵盖生物药物工程工艺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通过了解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和经验.与国际企业分享细胞培养和配方、细胞株工程和开发、蛋白配方及制造过程中的一次使用/可抛弃产品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 标签: 一次性使用 设备发展 生物实验 应用 生物技术 制药企业
  • 简介:目的:研究roTOR和PTEN蛋白在实验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内mTOR和PTE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免疫组化法和RT-PCR两种方法结果均显示,脊髓损伤后mTOR表达明显下降,而PTEN的表达明显增加;两者呈负相关(r=-0.862,P〈0.01)。结论:P13K/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的调节位点和节点PTEN在实验脊髓损伤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而mTOR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该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实验脊髓损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实验性脊髓损伤 信号传导 mTRO PTEN
  • 简介:目的观察小鼠皮肤着色真菌病模型发病过程中趋化性细胞因子MCP-1、MIP-2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宿主防御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3组,A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灭活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B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C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卡氏支孢霉悬液(1×108cfu/mL,0.025mL)。接种后第7天、30天、60天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皮损组织MCP-1及MIP-2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皮损组织匀浆中MCP-1及MIP-2蛋白水平。结果接种后卡氏支孢霉悬液的B组7d时MCP-1、MI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30d、60d,且7d时B组MCP-1、MI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C组,但30d、60d时A、B、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卡氏支孢霉所致的着色真菌病模型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MCP-1、MIP-2这两种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参与。

  • 标签: 着色真菌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简介:目的对中国实验小型猪中内源反转录病毒的存在与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摸清中国实验小型猪中内源反转录病毒的携带情况.方法根据已发表的PERV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三对引物,分别用于检测PERV核心蛋白基因(gag)、多聚酶基因(pol)及囊膜基因(env)的存在与表达;同时,根据目前通用的env基因分型方法合成了三对用于分型检测的引物env-A、env-B、env-C.应用PCR、RT-PCR扩增的方法,对来自于中国实验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和RNA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在6个被检DNA样品中均检出了PERV特异性DNA的存在;同样,在被检RNA样品中均有PERV特异性RNA的表达,且所表达的PERV均为A型和B型,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C型PERV的表达.结论初步表明中国实验小型猪中存在内源反转录病毒序列,且能以mRNA的形式表达,这一结果为我国特有小型猪的开发、利用及其病毒安全评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中国实验小型猪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当前侵袭真菌感染在临床上的危害日益增大,其诊断和治疗存在严峻挑战,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主办,卫生部主管《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和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专业组联合承办的此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临床侵袭真菌病学专家就临床侵袭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深入研讨。会议将围绕以下重点议题展开:(1)临床常见侵袭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鉴定技术。(2)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3)侵袭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4)侵袭真菌耐药监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实验室诊断 侵袭性 真菌病 学术研讨会 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