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认为,人们为了维护当前积极自尊,主观上会远离过去失败而亲近过去成功。本研究采用线段评估法,选取31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自尊水平、事件效价与时距对过去事件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检验该理论的文化普适性。结果表明:对过去事件的时距估计,自尊水平、事件效价及其交互作用在同一时距里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时距的主效应及其与事件效价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在负效价水平上存在显著时距差异,在正效价水平上无显著时距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基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

  • 标签: 时间自我评价理论 过去事件 时距估计 自尊水平 事件效价
  • 简介:CAD模型假定三种道德情绪(轻蔑、愤怒和厌恶)都是由对于特定道德领域(社会性道德、自主性道德和圣洁性道德)的违背而引发的。本研究认为这种道德情绪联结可以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解读。为此,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验证了CAD模型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适应性,以此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1采用自编的174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西方面孔表情图片测量情绪反应。结果显示,量表的有效性和CAD模型都只得到部分验证,这可能与用表情图片测量情绪产生的混淆有关。研究2采用修订的156题道德事件量表,通过亚洲面孔表情图片和文字测量情绪反应。结果表明,修订的量表适用于道德情绪联结的测量,在中国文化背景中,CAD模型同样成立,同时,用文字测量情绪的方式要优于用表情图片测量。

  • 标签: CAD模型 道德领域 道德情绪
  • 简介:路西法效应是指受到特定情境或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一面,路西法效应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近期发生的若干社会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道德焦虑,这些社会现象是路西法效应的体现。通过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路西法效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了解人性的特点。路西法效应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创造良好的氛围得以减弱或消失。

  • 标签: 路西法效应 社会热点 事件 反思
  • 简介:1956年下半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和匈牙利接连发生动乱,其中匈牙利事件对国际局势的震动尤为强烈。因为苏联对匈牙利的军事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反苏浪潮。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不仅没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声援苏联,反而发表普拉演说,对苏联进行了批评。铁托的演说引发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论战。在毛泽东的主持下,我国发表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妥善应对了这一论战,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 标签: 毛泽东 匈牙利事件 苏联 南斯拉夫 意识形态
  • 简介:当前,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面临一个长期以来困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即农村农民问题。农村农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最终落脚点。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社会各种利益的分化与矛盾冲突不断增加,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群体性事件,通过完善基层的各项运行机制,保障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有效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

  • 标签: 和谐社会 农村群体性事件 路径选择
  • 简介:本文以《新约》文本为依据展开对作为基督信仰的基督教的言说,指出其核心特征为基督事件,即上帝之言成为历史上的肉身的耶稣和历史上的肉身的耶稣成为信仰的基督的历史事件。两者简称为“言成肉身事件”(God’sWord-Becoming-theFleshofJesusevent)与“肉身成言事件”(theFleshofJesus-Becoming-God’sWordevent)。前者指耶稣的灵生、他关于人要爱上帝和爱邻人如自己的爱道的宣告、他替上帝的救赎计划与替人的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后者指耶稣死里复活、他的升天、再来、审判。《新约》文本中基督教神学的基督论,可以从基督事件的这七个方面展开言说。这种整全性的基督事件,是《新约》著作在神学上成为正典的动力根源,并且划定了后来的基督教的边界与范围。

  • 标签: 基督事件 七方同启论 耶稣基督
  • 简介:一、事件背景2011年3月15日(周二)晚上,一名中途辍学、外出打工的初三女生张某,回老家办身份证,顺便回学校看望昔日的同学。晚上张某想在学校宿舍借宿,生管老师查房时,她担心生管老师会反对她留宿,于是藏到了走廊尽头的卫生间,还给同学发了条短信告知自己的藏身之地。

  • 标签: 突发事件 恐惧 应激心理干预
  • 简介:这是一个混沌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年代。当下西方知识界对于多种重要议题的纷争,在相当大程度上表现出不确定性的思想特征。此前固有的知识与信念遭到怀疑,而未来的前景似乎于迷雾之中若隐若现。

  • 标签: 知识界 西方 综述 事件 思想特征 不确定性
  • 简介:突尼斯骚乱之初,几乎无人预见这会在周边地区引发连锁反应。毕竟,突尼斯社会太过“西方化”,缺乏阿拉伯国家的典型特征。欧美的中东问题专家们谨慎告诫“埃及不是突尼斯”,然后“利比亚不是埃及”。这一切都似曾相识。1989年讨论东欧变局问题,也有专家适时提醒“X不是Y”。而到了1990年,“苏联绝对不是东欧”的观点仍然相当流行。森林中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 标签: 西方化 知识界 综述 事件 阿拉伯国家 突尼斯
  • 简介:近年来,政府基本沿用封闭、僵硬的内部处置方式应对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在一些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成为影响舆论的关键力量,他们通过传递信息、发表观点,推动政府制定良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些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鲜明的法治意蕴。当前,政府应借鉴美国政治精英利用黑幕揭发运动促进制度建设和社会转型的经验,主动将网络群体性事件纳入体制化轨道,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完成社会转型。

  • 标签: 网络群体性事件 法治建设 社会转型
  • 简介: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海啸般从美国波及全球,对西方思想界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各种新的“终结论”席卷而来:新自由主义的破产、“美国世纪”与全球化的终结、资本主义体系正在走向灭亡……由此,一场思想争论的风暴正在兴起。无论是倍感兴奋还是心怀忧虑,许多欧美知识分子都试图探讨这场危机更深层的意义:它是否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根本矛盾?是否预示着某种历史巨变的来临?

  • 标签: 西方 知识界 综述 事件 资本主义体系 资本主义社会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以面孔、汽车、鸟和椅子为刺激,在汽车搜索作业及分类判断作业两种条件下考察了N170面孔特异性效应.结果发现,面孔在两种条件下均引起明显不同于其余三类物体的N170.实验任务对汽车刺激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搜索作业下,汽车N170有接近面孔N170的趋势,其波幅显著大于鸟、椅子N170的波幅;在分类作业中,则没有这种显著的差异.从而为证明存在面孔识别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提供了证据.

  • 标签: 面孔加工特异性 N170 事件相关电位 ERPS 心理学
  • 简介:欧盟50年:纪念与沉思1849年8月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和平大会的开幕词中,想像了未来欧洲“将会来临的那一天”:“到那时……所有欧洲的民族,在保持各自独特品质和光荣个性的同时,将会紧密地融合在一个更高的整体之中,将形成一个欧洲的兄弟同盟……到那时,仅有的战场是展开贸易的市场以及开发思想的心灵。到那时,子弹和炸弹将被选票所取代、被各民族人民的普选投票所取代、被一个伟大主权议会的庄严裁判所取代。”在历经了20世纪更为惨痛的战争创伤之后,欧洲的发展似乎走向了雨果所梦想的前景。

  • 标签: 知识界 综述 事件 西方 法国作家 开发思想
  • 简介:本文针对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事件,围绕潜在的负面效应及其影响范围展开系统分析,同时以态度干扰技术穿插于原始态度测量与结果态度测量(SD方法)之间,探讨、分析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克隆绵羊)对大学生科技态度的负面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各类被试对生物技术的态度均出现显著性的变化,由较积极、赞同的方向向较消极、中立方向发生态度改变。论文在借鉴同类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应用免疫理论等作为对策性建议。

  • 标签: 非预期事件 态度改变
  • 简介:26年前,在钱学森亲自召开的中国首届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会后,我写过一篇题为《顺应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过程的事件》的文章。26年过去了,当我们纪念钱学森提出思维科学30周年的今天。回顾思维科学走过的历程,更加感受到钱学森提出建立思维科学、钱学森倡导的在中国掀起的思维科学开创研究,是一个顺应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过程的事件。此时此刻,我想以新的感受再次讲述一下我对思维科学意义的认识。

  • 标签: 历史必然 科学发展 事件 顺应 思维科学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本文用自编问卷对在校17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认知与评价特点是:发生频率高的生活事件,并不是压力值最高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的是与学业有关的生活事件;年级、性别不同的大学生对压力性生活事件有不同的认知评价特点。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产生的精神压力特点是: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大四学生>大一学生;男生>女生。

  • 标签: 大学生 压力性生活事件 精神压力 认知特点 评价特点 自信心
  • 简介:非直接利益化成为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特征。非直接利益化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具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的网络反映,间接地反映或折射事件参与者的利益。此类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冲突各方乃至整个社会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一些负面影响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 标签: 网络 群体性事件 舆论 非直接利益
  • 简介: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成了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邓小平稳定思想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本文简要地运用邓小平稳定思想的方法论,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特点和对高校稳定的影响,进而探讨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以期对高校安全稳定的维护有所启迪。

  • 标签: 邓小平稳定思想 方法论 高校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 简介: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3)初中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初中生总体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主观幸福感 生活事件
  • 简介: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的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消极情绪。文章根据张洁海(1999)对事件类型的划分,在kahneman关于后悔的做/不做效应(1982)和标准理论(1986)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证据,认为一类事件的后悔表现为“做效应”,二类事件的后悔表现为“不做效应”。

  • 标签: 后悔 做/不做 事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