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该研究分别考察了儿童中晚期(9~12岁)、少年期(13~15岁)和青年早期(17岁、19岁、21岁)个体心理时间旅行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情景记忆和自我对情景预见作用模式的转换。研究采用访谈法评估心理时间旅行,以自我描述(儿童期和少年期)或自我连续性(青年早期)作为评估自我的指标。研究发现:(1)儿童中晚期,想象未来情景细节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情景预见能力则趋于平稳,与情景记忆的发展趋势一致;(2)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情景记忆对情景预见都是有效的预测源;(3)自我描述在少年期才开始对情景预见产生预测作用;(4)青年早期,情景记忆以自我连续性为中介变量作用于情景预见。
简介: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尤其是在齐国腹心地区发现的城组、城址和遗址对西周时期齐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西周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营丘地望,商人、周人和土著夷人之关系诸问题也做了探讨。文中利用近年盐业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资料,对齐国以盐业为基础的工商贸易经济发展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简介:自我根本上是由其目的论属性所定义的.自我是与生命相关联的,具有复杂大脑的生物所经验到的自我,在许多方面是由有机体存在的自我所涌现的.从主体性问题回到对有机体维持、保护和繁殖自身的原因分析,可以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视角.我们相信存在一种科学性的说明,可以解释自然界的目的论过程如何从非目的论的前件中产生,这有赖于一种形式因果关系调解从动力因果关系到目的因果关系的涌现.那么,什么能够构成这个过程中的自主性?依据康德,我们认为一种双重自反的形式生成的动力学构成了自然目的生成的关键程序,或者说,一个自我是以一种双向自反方式而组织的,具有以自反的方式组织的自反性和因果关系的循环递归性.然而,关于人类自我的主体经验成分还有待说明.在解释主观自我时,一个重要的模型在于阐明拥有大脑的生物体的出现是演化阶段上一次特殊的水平跃迁,并引发全新的自我动力学涌现领域,人类大脑所具有的超个体符号工具,增加了又一层自反性循环,从而能够产生目的论关系和更高级的主体形式.
简介: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是近年在西方关于自尊的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为了探讨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作用和性质,特别是其对行为产生的调控作用,以9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进行测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自我价值感、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变量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对被试的活动或任务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感权变于个人目标的个体较少愿意参加助人活动,较少选择难度大但有利自身成长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