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侧重以互联网时代中国普通网民的网络政治表达为研究对象,把网络政治表达视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尝试从哲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运用系统结构的方法,对网络政治表达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体和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普通网民教育、主流媒体引导、网络传播平台建设和网络传播过程控制四个层面,去解决中国普通网民网络政治表达的消极效果的问题.

  • 标签: 网络政治表达 结构 中国普通网民
  • 简介: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兴起造成了现今时代特殊的文化语境,作为社会文化的表征,艺术形态总是伴随着社会思潮和文化语境的变迁而演变.网络艺术是诞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的一种新兴艺术形态,网络艺术生成的根本逻辑在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艺术与媒介的完全融合.总观网络艺术的美学生成:从文化语境上看待,网络艺术服膺着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与后现代社会相表里;从审美状态上看待,网络艺术颠覆了传统审美活动中的“沉潜”——审美主体“沉潜”于自身;从审美性质上看待,网络艺术则明显偏向于感官性愉悦.

  • 标签: 后现代语境 网络艺术 美学生成
  • 简介:近些年来借助网络的日益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污蔑否定毛泽东为核心的“非毛化”错误思潮在网络空间蔓延开来,呈现出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形态隐蔽化、传播方式恶俗化等新特点。在政治、经济、心理、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这股错误思潮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扩散。如任由其发展泛滥,势必产生消解民族意识、削弱政治认同、扭曲价值立场的巨大危害。因此,必须找准症结,在掌握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原则和方法、增强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建立抵制“非毛化”错误思潮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精准发力,抵制它对人们的思想腐蚀。

  • 标签: 网络空间 “非毛化” 历史观
  • 简介:旨在探究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面对网络相关刺激与网络无关刺激的ERP成分差异。利用词汇和图片材料,招募网络成瘾者以及非成瘾者各30名参加了N—back(N=2)工作记忆任务的ERP实验,同时记录行为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与网络无关图片相比,两组被试对网络相关图片的反应时显著更长,正确率也显著更低,而在言语工作记忆中无此显著差异;(2)非成瘾者面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N2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的P3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两组差异表明网络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工作记忆上对网络相关刺激的早期加工存在差异,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的视觉工作记忆水平较低。

  • 标签: 网络成瘾 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N-BACK
  • 简介:电影是叙事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中外电影在叙事与造型方面有较大差距,国外电影比较注重叙事与造型的结合,相对来说造型是重心;而国内电影则要么注重叙事,忽略造型;要么注重造型,而冷落叙事,相对来说,叙事是重心。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电影在叙事与造型相结合方面的良性发展,就要在新技术、教育、观念认知等方面向国际看齐,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地进行作品创作,才能真正了解叙事与造型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才能使电影成为叙事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

  • 标签: 数字媒体 叙事与造型 差距与结合 文化元素
  • 简介:新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而网络舆论又处在这个主战场的最前沿,网络舆论引导尤为重要。但是政府及其主导下的媒体存在主体客体化的缺场。由于网络舆论引导缺场,在网络日常生活境域中呈现出集体无意识化的错误意识形态殖民,在网络非常时期呈现出群体极化的网络舆论围攻。缺场的根源在于网络意识形态自身的双重遮蔽性以及舆论引导者绝对话语权的消解和"高级黑"绑架。为超越网络舆论引导的缺场,应做到360度的网络在场,给互联网种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植被;开展网络群众路线,促进群众的"微言"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义"的统一;建构交往理性,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统一战线。

  • 标签: 新时代 网络舆论引导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简介:制度是人们交往实践的产物,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公正的制度体系能够起到协调交往关系、缓解社会冲突和整合社会秩序的作用。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度的缺失和滞后会制约人与社会的发展,异化的制度会成为压制人性、束缚人发展的工具。需要优化制度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要在制度框架中增强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公众参与促进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 标签: 制度 交往 人的发展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又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探索习近平政德思想形成脉络,不仅有利于领导干部“立政德”,而且更能全面正确理解其德治思想的深刻内涵,推动和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本文尝试以习近平任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委书记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讲话或著述为基础,粗浅梳理了习近平政德思想的形成脉络。

  • 标签: 德治思想 习近平 脉络 思想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 党员领导干部
  • 简介:共享发展是"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和"共享"的价值合理性的有机融合,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义和分配正义的特殊蕴涵。补齐共享发展的短板,实现共享发展的均衡普惠理念,满足共享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内容,都亟需构建共享型政府。共享型政府是大数据推动下顺应共享发展需要的政府改革的新模式,具有民主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强互惠性等特点。构建共享型政府,需要在行政文化上向以人为本和公平转变,在组织设计上向多中心治理结构转变,在治理机制上向参与式治理转变,在治理方式上向精细化治理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推进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

  • 标签: 共享发展 共享型政府 构建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考察,来揭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变迁,以及这些变迁背后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需要。同时,本文特别想揭示的是,1840年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西方文明的碰撞,梁启超、孙中山、张岱年等人是如何思考道德中的公私、古今、常变、继承与创新等问题,以及他们如何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提出新的美德体系,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滋养和借鉴。

  • 标签: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
  • 简介:灵宝派为中国道教三山符箓之一,是道教史上传承绵远的道派,随着道教在台湾的发展演进,灵宝派也传入台湾并逐渐发展。本文梳理台湾灵宝道坛的兴起、分布与传承延续,通过灵宝道教会团体组织在台湾地区的创立与推广历程,道教灵宝派法脉在台湾社会的传承,说明道教有联系大陆、台湾民众的特殊功能。

  • 标签: 台湾道教 道坛传承 宗教团体 灵宝宗坛
  • 简介: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逐步形成了“抬头、挺胸、望远,做一个阳光中国人”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行以“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模式。

  • 标签: 身心发展 心灵 素质教育模式 初级中学 百年历史 第三中学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的经验,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双创”作为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有着丰富的当代价值。为我们如何整理和利用传统文化、如何发扬和创新先进文化,提供了基本立场、正确态度、科学方法。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创造性 创新性 新时代
  • 简介:孟子的仁义观源自孔子,受曾子和子思学派的启发,因而对孔子之道做出了相应的发展和推进.孟子之仁义观把仁、义组合为仁义,实现仁礼、仁智到仁义的转变.仁、义到仁义的组合弥补仁义分割而各自膨胀的流弊;仁礼到仁义和仁智到仁义的转变,为解决礼制丧乱殆尽而权谋术智大兴时代问题指明了方向.另外,孟子把孔子畏天知命的天命观发展为以仁义立命的天命观,主张人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够主宰的领域即属于人性的东西(比如仁义),而不是去追求那些不属于人性的东西(比如富贵名利),从而化解人们在现实中不得志时的烦恼.

  • 标签: 孟子 仁义观 孔子之道 发展
  • 简介:黑龙江美术人才辈出,尤其是北大荒版画及冰雪画派,在国内外有着巨大影响。近年来,国内外美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优势画种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逐渐减弱,但以水彩、漆画为代表的小画种发展势头强劲。面对黑龙江美术存在创作语言单一、美术设施建设有待提高、相关政府扶持政策较少等问题,黑龙江美术可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艺术商业化,设立省一级艺术基金会等,从中找到黑龙江美术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 标签: 黑龙江美术 多元化 冷逸之美 北大荒版画 水彩画 漆画
  • 简介:社会发展总是存在各种张力现象,共享发展过程同样具有其内在的张力。共享发展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以及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分别存在功利与道义、整体与局部、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间的内在张力。适度的张力既有利于遵循社会规律推进"发展",又符合伦理价值目标而实现"共享",使得"共享"与"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张力的积极效应、降低或避免其消极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调适。合理调适需遵循客观性、动态性、适度性、人本性等基本原则。

  • 标签: 共享发展 内在张力 合理调适 矛盾
  • 简介: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及其规律认识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实际,先后阐述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理论、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理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形成了"一元多线"的整体性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对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社会发展理论 “五种社会形态” “三形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