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儒家思想中,仁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悟和自觉,具有个体性。天命体现社会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具有普遍性。理论上,仁发生的个体性与人格评价的社会性之间存在张力,如果一个人一味本着良善的初心做事而忽视社会价值追求可能最终成为不了君子仁人。在孔子,仁心发生后由天命引导,使个体仁心能够与社会良知结合,形成完整的道德成长机制。但是,孔子之后不少儒者虽然对仁的道德主体性大加弘扬,却忽视了天命在仁的实现中所产生的引导与规范作用。所产生的后果是,仁独自承担起自我做主的道德责任,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道德意志的任意性。因此,天命作为社会道德的普遍原则能够也应该为仁的发展与成就提供保证。
简介:邓小平在总结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党内思想路线问题的重要性。为此,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对历史与现实问题分歧严重的时刻,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宜粗不宜细,团结一致向前看;搁置争议,大胆地闯;思想不通,组织服从等解决途径,有效规避了正面冲突,缩小了分歧,从而为“四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这些策略在提出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能为今后化解类似危机提供启迪,即要善于区分党内思想分歧的类型和程度,要正确运用策略以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掌握好策略运用的量和度,要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策略运用的能力。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所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指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坚持和传承,是精准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迫切要求,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现实需要,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在要义,也是各级领导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题中之义。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特定利益群体稳定工作的全过程,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掘正能量;二要坚持辩证思维,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三要坚持情、理、法并进,创新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