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康德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哲学研究,并把人是什么作为自己哲学的全部追求。他在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把立法之人和执法之人结合起来,并因这种结合为自己的哲学探讨人是什么规定了三个基本方向,即:人能认识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能期望什么。在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追寻中,康德得出了三个结论,即:人永远处于走向真理的途中、人永远处于走向自由的途中、人(作为配享幸福的人)永远处于走向幸福的途中。尽管他没有直接解说人是什么,但是,他对前述三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表明:在他那里,人是处于永远走向无限的有限人。康德对人的这种理解使他的哲学成了西方近代哲学走向现代西方哲学的"桥梁";并且,从哲学影响社会的方面看,他的哲学也是从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桥梁"。
简介:在福柯看来,康德真正天才的地方在于,他通过将有限性奠基于先验的层次而翻转了先前在有限性中所包含的否定性的意义。但福柯却将先验主体置于生活、语言和劳动这一经验背景中。跟福柯一样,海德格尔也将康德通过转移到先验层面来克服经验有限性的尝试看作是康德之批判的(失败的)核心。他们都认为,康德在《人类学》中将对人的有限性问题的三个批判性考察重新置于中心,这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失败的原因何在这一点上却大相径庭:福柯认为基于人的解决办法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海德格尔则认为是康德在人的此在面前的退缩。于是他们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补救策略:或者寻找一个对先验有限性进行重新诠释并使其相对化的非人类学方式,同时保留其基础性的视角,这是作为历史先验性研究的考古学的目标;抑或重新定义人的有限性自身,从而避免那种困扰着后康德哲学的经验一先验的混乱,并因而提出一种对生存的全新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有限性?福柯认为,康德的人类学的有限性是一种经验性的限制,但是也可以放到先验的立场上来了解,但这就与起源概念相矛盾,导致先验的有限性反过来取决于人的种种经验的限制。这就是理性的“盲点”,它能够使认知成为可能,但是无法从本质上被认识。关于起源的人类学悖论就是由于人自身的矛盾:起源只能通过经验时间来发生,但是时间自身的存在又必须被归因于先验主体。生命、语言和劳动不只是知识的对象,它们在人的先验有限性这一基础性的背景下被如此这般地给予,哥白尼式的逻辑被人类学转向所击败。是否可以认为福柯对海德格尔是一个暗示,即基础存在论能够在有限性分解之外提供给我们一个选择?通过基础存在论克服胡塞尔的先验现�
简介:本文探讨和发展了雅克·拉康的'资本主义话语',将它与马克思的理论相结合以分析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本文同时吸收了马克思与拉康的观点,主张必须与危机的症状性特征建立联系,而不是倒错地迷信资本主义具有永恒自我更新的能力。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的教学当中,拉康力图解决一直沉寂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前提问题,他提出价值——这种根植于人类劳动的、资本主义特有的抽象——源于无意识,换句话说,源于工人本身内在固有的创造性知识,只不过这种知识已经被无意识能指所过度决定。在拉康看来,资本主义的抽象给自己设定了历史任务,那就是将人类知识的无意识实质转换为看起来可计算、可量化的价值以便交换并从中获利,以废除人类知识的无意识实质。对这一困境的分析使我们在探讨当前危机时能够注意到,资本通过剥削人类劳动产生利润的能力正在消失,当前的危机与这种能力的消失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有关。本文对与今天的绿色资本主义的'创新悖论'相关的这一困境加以探讨,并提出以下观点:与相信新一轮的科技攻势所具有的变革能力相对应的是一种具有潜在灾难性的否认。
简介:有人称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有人统计办网络公司赢利者寥寥无几,但综观著名网上“搜索引擎之父”——雅虎公司的经济“发迹”和其不挂靠任何“大腕”巨企的保持独立运作的风格,人们就会由衷佩服它的卓而不群。但不知你是否知道,它的卓尔不群“秘笈”之一在于雅虎公司麾下活跃着一名“赚钱管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蒂姆·库格尔。猎头公司为“雅虎”奔忙猎“头”雅虎公司创业的早期阶段,蒂姆·库格尔尚未加盟,当时主理公司要务的头儿是两名美国斯坦福大学机电系研究生大卫·菲洛和杨致远。此二人颇“不务正业”,花在互联网上“冲浪”的时间竟多于攻研其计算机学科论文的时间。当他们“玩”出了些“名堂”时,二人干脆合伙成立了一家网络公司,主要经营项目是开发软件,帮助其他“网友”在漫无边际的“网海”中搜寻、识辨、编辑有用信息。当1995年初公司成立近一年时他们公司经手处理的业务量已急剧膨胀,当时他二人尚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难以分身全力处理,遂将大量业务转移委托给美加州芒廷尤维市的著名“网景通讯”公司代做。但随着时间推移,二人逐渐形成一项重要共识:不如干脆招聘一伙儿志同道合者执行公司日常业务而自己专心致志埋头搞科研,这样一来真正有了自己的实体公司,...
简介: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已经被广为接受,实务中也多有应用。然而,综观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IPO公司盈余预测自愿性披露甚为缺乏。本文就这一现象展开分析,发现新兴资本市场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在新股发行制度、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竞争强度、信息的供求结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方面,均存在显著区别,从而形成了盈利预测自愿性披露的外部约束机制差异。本文进一步展开实证分析,发现外部约束机制与IPO盈利预测显著负相关,且统治了其它因素对盈利预测的影响。IPO公司根据盈利预测制度变革和监管规定不断做出权衡和反应,是影响盈利预测行为的首要因素。本文的政策意义在于,无论是政策制定者、监管方还是学术研究人员,在借鉴和应用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时,不能脱离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法律监管的实情,否则难免南辕北辙。
简介:相关资料初步表明。在中国古代。客观地把握人性及人与宇宙变互作用的自觉与努力业已发生。本文试图阐明《易经》的思维理路,借此思维理路,《易经》不仅塑造和影响了早期儒家形上学,而且也塑造和影响了诸如意识研究,尤其是意识学之类的当代研究领域。《易经》的发展及其在西方的传播,正说明了这一点。意识学研究人性,思考存在的其他领域。在这些方面,意识学与《周易》是相通的。将意识学同中国古代思想相比较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意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早已有之。基于这一历史事实,我们有必要在意识学的起始处研究意识学。在意识学研究中,意识进化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须进行研究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易经》来探索意识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