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有比较丰富的科学论思想,主要涉及科学概念、现代科学的宇宙观、科学探索的动机、科学定律、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其思想导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是彭加勒和皮尔逊。

  • 标签: 胡明复 科学 科学论 批判学派 彭加勒 皮尔逊
  • 简介:在生活实践中,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人类不断将对审美的追求和创造渗透到桥梁的建筑中,并结合美的规律来设计桥梁。桥梁也正因它横跨于河流、峡谷或其它交通线路之上,呈现纵览河山之势,往往成为审美的对象。桥梁美是结构、环境、人文的三位一体。

  • 标签: 桥梁美学 景观 人文 艺术
  • 简介:黑川雅的《素材与身体》一书阐述了自己对皮革、黄金、橡胶、瓷器、玻璃、不锈钢、各种木材等多种设计材料的理解以及运用。同时阐释了"身体性的8个概念"以及如何把设计材料与身体的感知结合。作为当代设计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赋有灵魂,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文化、文明的这条延长线上延续下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 标签: 黑川雅之 《素材与身体》 材料 身体 设计
  • 简介:今天,国人对圣诞节有不同的态度,如何过好、阐述中国教会自己的圣诞节,是基督教中国化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愿意借助圣诞“道”进行信仰的浅析与论述:基督教的圣诞节是“道”的平安信仰文化阐释。圣诞“道”的临在的包容性具有五大现代启示意义:第一,基督教信仰圣诞“道”临在的包容性体现在始终尊重主流价值观,一直有融入文化、政主教从、多元通和的政教传统。圣诞“道”临在的包容实践不但在于主降生的时代,就是在当代中国社会,也可以塑造基督教“爱的宗教”的形象,进一步改善人们对基督教的观感。

  • 标签: 圣诞节 “道” 基督教信仰 文化阐释 主流价值观 包容性
  • 简介:布德尔不仅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雕塑教育家,贾科梅蒂、穆希娜等世界级的雕塑大师都曾受教于他,他有着自己完整的教学理念和对艺术独特的认知。艺术的真实性、构造与布局、侧面与体积这三个角度可以体现出布德尔的艺术理念和雕塑教学理论。

  • 标签: 布德尔 雕塑教学 真实性 构造 布局 侧面
  • 简介:《左传》《国语》所载三则言"八"的易筮例是"遇艮八""得贞屯、悔豫,皆八也"和"得泰八"。"八"为筮数,三则易筮例均属于多爻变动而其不动爻皆阴的情况,所以自其不动者言之,故言"八";同时,因为至少有一阴爻不动,所以其动爻数区间为2—5个爻位。按此,"得泰八"就有一阴不动、二阴不动、三阴不动共三类七种可能的情况。

  • 标签: 《左传》 《国语》 易筮 遇艮之八 贞屯悔豫皆八 得泰之八
  • 简介:众所周知,理学对性的讨论,通常从天命性与气质性这两个角度展开,而此论性之功常常归于张载与二程。而实际上,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的开山祖师,其论性之说已然触及天命性与气质性的分别,而其善恶之说并非伦理上的判定,而是气质上的多寡,其论性以中性为至善,其论修养工夫的最终目的也是使人归于性之中。而后世理学家,如闽学的朱熹和湖湘学派的张栻等人,在理解周敦颐论性说上产生了分歧,这也从侧面说明其说影响深远与广泛。

  • 标签: 周敦颐 性之善恶 朱熹 湖湘学派
  • 简介:笔者在现场聆听了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此后又认真学习和研读这个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领性文献。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 历史 《讲话》 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
  • 简介:儒家经典的外文译介,一直是汉学的热点之一。罗坚的西班牙文“四书”作为已知最早的“四书”西方文字译本,不仅在文本翻译角度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作为欧洲人对儒家经典的首次尝试,还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罗坚西班牙文“四书”的深入分析,着重揭示译者在概念西方语境中如何解释儒家核心问题上的创造性及其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如何进一步彰显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特色,以此来重塑罗坚译本及其本人在中学西传史上的应有价值,并确定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初遇时的契合点。

  • 标签: “四书”西文译本 罗明坚 耶稣会士
  • 简介:卢德博士新著《论共享文明——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新形态》2017年12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与近两年出版的《资本精神——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力量》《论资本与共享——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重大主题》构成了他的“资本与共享三部曲”,比较系统地展示出了他多年来关于资本、资本精神、现代慈善、共享、走向共享、共享文明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 标签: 人类文明 出版发行 共享 博士 资本精神 协同发展
  • 简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离开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目的,就像一种人生方向,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一团乱麻,无从下手,看不到下一步到底在哪里。所以说,一个人有目的,不是什么坏事,它是使生活蛮得更美好的一个设想。当然,那些属于假、恶、丑的东西,都应该在目的之外。或者说,我们的目的,不包含那些乌烟瘴气、扑朔迷离的内容。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包含着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蕴。历经时间和文化的积淀,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化审美系统,而且其每个部分也同时包含着它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意义。中国艺术有对“枯拙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枯拙美,包括匾额楹联的书写、叠山立石的设计和对枯树残荷的欣赏,从看似颓败苍凉的景象中去体悟一种真正蓬勃的生命感,从枯拙素白中去发现生命的绚烂和反者道动的艺术智慧。

  • 标签: 中国古典园林 枯拙之美 牌匾楹联 叠山立石 枯树残荷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人民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执政之基 习近平
  • 简介: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伦理与儒学日常生活伦理是合二为一的。儒学的日常生活伦理不是通过概念的抽象演绎或建构形而上的体系得以证实,其价值体现于"日用即道"中,即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伴随着形上的终极关切,在日用生活伦理中蕴含着"知性、事天、立命"与"知天命"的终极追求。儒学日常生活伦理形上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日常伦理生活的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在儒家的内在超越和伦理认同的理论与实践中,人的生命与道德终极根源、个人日常生活与伦理责任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中遵循着"中"与"和"的人生价值,并通过"诚"与"信"对超越人类自身的形上本体进行确认与体认,从而为日常生活伦理提供形而上的途径与担保。

  • 标签: 儒学 日常生活伦理 形上之维
  • 简介:王门以内在证超越取径,在王塘南的思想中,主要有以心证仁、以良知而非情识证性体、以"外"证"内外中道体"等具体形态。其中,以心证仁体现了王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别于程朱以超越证内在的基本理路;良知情识之别,是江右王门特色所在;而以"外"证"内外中道体"是王塘南本人基于江右、融会浙中的义理创发。

  • 标签: 王门 以内在证超越 孟子观 王塘南
  • 简介:"一画"属于易学哲学的专用范畴。布颜图、戴德乾认为古代画理、画论都是从太极"一画"本体理论中发展而来。变易、神知、感而遂通之理为文学、诗赋、书画等艺术的审美创作体验提供了开放的审美心理依据。画家必须慎守《周易》的精诚之道,勤劳谦虚,专心积累,戒骄戒躁。

  • 标签: 画学 易道 一画 太极 变化 感而遂通
  • 简介:先秦时期,儒、墨同为显学,墨子批判周、孔,后来的孟、荀又批判墨子.20世纪以来,儒学几经波折,然根基从未断过;墨学不温不火,却亦有复兴迹象.近年来,儒、墨两家在思想形态上又有新的发展:其一,新儒家内部当中,“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间的论战愈演愈烈;其二,在应对现代性问题上,以新墨家为代表的新子学开始跃跃欲试,正逐步跻身主流学术交锋的行列.基于以上内容,从逻辑、义理两个角度出发,即可得出“兼以易别”乃墨家思想逻辑起点的结论;而以“兼别辨”为切入点,可便于探讨古今儒、墨两家论战当中所涉及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 标签: 兼以易别 仁爱 兼爱 礼力之辨
  • 简介:借由魏晋时期道家哲学和佛家哲学两位代表性人物王弼和僧肇,在构建自身哲学体系或进行哲学思考的过程中,基于语言使用之自觉和对语言局限性反思,比较道、释两家在探讨此一问题时的差异.因二人所处时代背景和所要处理的议题的相似性,以及受到对方学派影响可能性所构建出的共通平台,从三个方面来比较两人在处理此一问题时的异同.一是语言使用的起点,即基于从事注释工作和最高境界的“不可言说”所带来的语言自觉;二是名与实、名与理之间的关系;三是语词使用中信息的传递问题,即对于言、象、意以及言、名、相的讨论.

  • 标签: 王弼 僧肇 名与实 言象意
  • 简介:"Wabi-sabi寂"美学根植于禅宗思想,是日本独具特色的自然美学观。"寂"形成于日本中世时代,是其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理念。寂美学实质上是一种生活态度,其倡导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无印良品突出的特点是其简约素朴的外观、自然环保的材料等。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理念向我们诠释了寂美学的内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印良品是对寂美学的继承和延伸。

  • 标签: Wabi-sabi寂 古朴自然 无印良品
  • 简介:在经历了元明以来的“理”的理解方面的“去实体化”的转向以后,理学思想家大都走向了理气一元论。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朱子原有的理论形态。陆世仪站在申明朱子之说的立场,坚定地维护朱子理气二元存在论架构以及理先于气说。陆世仪的论证依据,虽不外朱子既有观念,但充分反映了复兴朱子学这一时代需求,也表现了其个人对朱子理学体认心得。其理先于气说特色及其效果,在对抗诸儒异说目的下;显示了清初朱子学发展之一重要侧面。

  • 标签: 陆世仪 理先于气 理气动静 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