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对内涵主义解悖路径进行反驳,证明信念悖论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自指,美国学者孔斯严格建构出一种不需要自指的悖论,史称“夫曼-孔斯悖论”。他指出,只需要两个断言与四条认知逻辑公理模式,即可在不使用语句谓词的情况下构造此类悖论。夫曼-孔斯悖论的本质涉及了“合理行动”,是一个异质于认知悖论的严格的“合理行动悖论”。这种指认使得逻辑悖论研究与当代行动理论及行动哲学研究的深层关联得以彰显,同时也是对出现在决策论与博弈论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疑难的逻辑抽象,并且为阐明这些难题的本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 标签: 认知悖论 美国学者 认知逻辑 哲学研究 行动理论 逻辑悖论
  • 简介:一种纯语义学的意义概念是能够得到界定的,因而除了与数学和/或逻辑有关的那些承诺,并不需要妄称其他更多东西。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可以充当一种逻辑分析法,而且这能为分析性与综合性之间的严格分界提供辩护。事实上,奎因并非驳斥而只是拒绝了对于自然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思路,因此,分析与综合之间的区分并不过时。

  • 标签: 分析性 综合性 内涵 构造 概念 语用学
  • 简介: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针对未成年危罪犯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CopingStyleQuestionnaire,CSQ),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SCL-90总分前后测平均减分率为17.35%,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维度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05),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2、应付方式的退避维度(t=2.88,p=0.02)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自责维度(t=1.95,p=0.08)前后测差异临界显著,后测分数低于前测。启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未成年危罪犯掌握积极的应付方式,是提升未成年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值得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未成年罪犯 团体辅导 心理干预
  • 简介: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疑难。通过借鉴海德格尔关于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来类比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有助于我们达到对“颠倒之谜”的本质性理解: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绝不是简单的翻转和剥离,而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转向出来。马克思是通过穿越黑格尔哲学的意识形态幻象,“退回’’到对象实际的此岸世界(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从而达到这一转向的。沿着这一理论路径,马克思破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化”,最终确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 标签: 马克思哲学研究 黑格尔辩证法 颠倒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意识形态幻象 柏拉图主义
  • 简介:人们通常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是互为他者乃至是相互对立的,这是一种误解。真实的情况是,非实证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并不隔阂,历史必然性告诫也并未消解正义,而正义研究最终只能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两者之间相激互融、彼此依托的内在兼容性关系,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发掘与开显需要在重新解读和梳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路径上推进。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此路径切近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思想逻辑,同时也由于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创生的基本要求。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正义思想 兼容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哲学 辩护
  • 简介:天下观是儒家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最高表达。唐虞之际、殷周之间的圣哲叙事凸显了儒家“天下而不与”的天下观。尧、舜、禹之有天下,泰伯、文王、武王之让天下,都是为了“天下治”,其表征就是“至德”。这样的天下观,正是君子投身社会洪流的权力取向,即所谓“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 标签: 论语泰伯 至德 天下
  • 简介:适应主义的物种本质的整体原则,为解决目前人文学科内关于身份、本真性、相对主义、再现危机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等问题的支离破碎的关注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框架。不同的情景会在不同的个人那里引发不同的反应,但这些人都有着一致的潜在心理生物需求。本文提出艺术是具有适应性的观点,反驳了关于进化和及其核心概念(功能)的某些误解,对当前关于艺术的进化起源和功能的四个适应主义假设加以审视,提出和详细描述艺术的共同特性的假设,并分析了接受以人性为中心的艺术史和美学的意义。

  • 标签: 艺术 进化论 功能主义 适应主义 共同特性
  • 简介:摘要:自我没有广延,已成定论,但胡塞尔晚年试图对这一定论发起挑战.因为他发现行为会“起效”,而“效用”会在自我中沉淀“堆积”起来,形成“广度”、“深度”和“厚度”并延展着的存在,这些存在构成自我的习性、人格、禀赋或倾向并以此组成心灵的持守着自身特质的“本体”。经过进一步的论证,自我的这种广延被等同于胡塞尔晚年所探讨的“原对象”。从后者出发,耿宁在讨论阳明学派的道德意识时所提出来并企图在胡塞尔现象学的框架内加以解决的“寂静意识”的难题会迎刃而解.这种意识所包含的非对象性特征、静谧性的体验以及伴随性的情绪都得到了说明。

  • 标签: 胡塞尔 耿宁 自我 广延 原对象 “寂静意识”
  • 简介: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心理痛楚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广东、河南、天津、北京等地的1092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建立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考察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与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心理痛楚在该调节模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累积情境风险可正向预测职业女性的自杀意念;(2)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该调节效应以心理痛楚为完全中介,即,心理痛楚是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变量.

  • 标签: 累积情境风险 坚韧性人格 心理痛楚 自杀意念 职业女性.
  • 简介: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与特色,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礼与德是较之仁要出现更早、更为重要的观念与实践。礼,三代甚至更早既已产生,到了周代形成了礼乐文明制度,德观念的出现,体现了周代人文意识的觉醒。要研究清楚中国道德文明的渊源、本质、特色与规律,就不能不对上古社会的礼与德或者宗教与伦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注重礼仪,礼仪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因此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 标签: 伦理思想史 中国传统伦理 中华民族 礼仪文化 核心观念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