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1父母亲情感变化在我16岁之前,我从没有看到过父亲。而我一提起父亲,妈妈总是告诉我所他已经死了。我再多问一句,妈妈不是哭就是大发脾气。于是,我再也不敢提起父亲。

  • 标签: 情感变化 心理咨询 患者 父母亲 父亲 妈妈
  • 简介:为了探索集体心理干预癌症患者应对方式影响,本研究在90名癌症患者随机选取46人进行干预研究。为考察干预效果,在干预后分别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因子前测得分为协变量,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因子后测得分为因变量,进行2(分组:实验组、对照组)×2(性别:男、女)×3(年龄:低龄组、龄组、高龄组)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集体心理干预实验组在应对方式各分量表上得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集体心理干预在性别和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集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癌症患者应对方式。

  • 标签: 癌症患者 集体心理干预 应对方式
  • 简介:金刚在2007年第5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从美国宗教状况看我国宗教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文章认为,美国对待宗教有两大原则: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和实行政教分离。这两大基本原则目的是保证宗教之间和平共处,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宗教自身在促进美国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宗教组织成为美国社会服务和社会救助重要力量。尽管中国和美国在国情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是,研究宗教美国社会和谐促进作用,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 标签: 宗教状况 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宗教信仰自由 政教分离 和平共处
  • 简介:积极心理背景下,人格研究取向是更多关注人格积极力量和正向特质,即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被称为积极心理健康,它不仅意味着消除或摆脱了各种心理问题,同时还意味着正向力量或积极品质产生与增加。很多研究已表明积极良好的人格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影响,那么这种作用具体如何发生,影响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将是本文探讨重点。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健康 影响
  • 简介:本文以主要症状为强迫性并以具有典型强迫性人格特征一名大学生为,主要运用心理动力学方法分析症状成因,促成其情感领悟和行为改变。咨询目标不仅在于缓解或消除症状,也试图促进其健康人格发展。另外,本案例也注意了认知改变、行为训练、与家庭辅导等方法综合运用。运用各种方法尽快减少症状影响,及时恢复其社会功能,并最大可能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对于人生发展关键期大学生有特别的意义。

  • 标签: 心理动力学 强迫症 个案
  • 简介:动漫,是动画和漫画合称与缩写,人们一般把属于印刷品漫画和属于影视动画合称为动漫。动漫在刚起步时,仅以纸质形式呈现,且普及面较小,以娱乐性为主,教育功能很小。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动漫在保持以漫画为载体同时,逐步向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

  • 标签: 青少年 动漫 心理认知 影响
  • 简介: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了心理距离不同维度后悔程度影响。本研究从心理距离四个维度展开,时间距离采用组内设计,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维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312名被试随机分配至各个维度参与实验处理,检验不同心理距离是否调节着后悔程度,其中有效数据275份。结果表明:在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和假设性条件下,均出现决策时心理距离越近,对决策事件或客体解释水平越低,随后在获得负性结果反馈时体验到后悔就越强烈。由此可见,决策事件心理距离越近,后悔程度越大。

  • 标签: 解释水平 心理距离 后悔
  • 简介: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四福音书,特别是前三福音,我们就会发现,耶稣传道时间大部分是在加利利度过,他传道事工也是围绕着加利利海展开。他在海边召聚门徒(可1:16—20);而他门徒大部分是渔夫;他经常到海边去(可2:13);在海边教训众人(可4:1)等等。

  • 标签: 门徒 海洋经验 耶稣 传道时间 传道事工 基督教
  • 简介:个体社会地位高低认知与患者医信任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又受到何种因素影响?本研究选取300名过去一年内自己或家属曾有就诊经历被试,启动其社会地位感知后考察医信任水平。结果显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高社会地位感知组患方医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8,p〈0.05),能够有效解释高地位感知组医信任得分变异3%。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低地位感知组患方信任具有显著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1,158)=2.21,p〈0.05]。研究结论:社会地位感知与患方医信任不存在相关关系,高低社会感知组医信任影响因素是有差别的:高地位感知组医信任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社会感知组医信任影响因素是性别。

  • 标签: 医患信任 社会地位感知关系认知 家庭经济收入 性别
  • 简介: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影响价值。方法:100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随机从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随机抽号方法进行分组,就对照组(5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集束化护理)血流感染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纳入对象血流感染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且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相较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流感染率,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开销,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临床广泛推荐之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流感染率
  • 简介:目的:探讨社会变化人们心理健康、适应、发展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分析现代社会变化特点与心理内在关系。结论:社会变化为人们心理发展提供了大量机遇,给心理适应带来了新难度,心理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人们心理素质提出了许多新更高要求。讨论:在促进社会发展时要根据心理卫生要求扬优抑劣,努力优化人们心理素质,尽快建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适应 心理素质 社会心理服务机制 社会变化
  • 简介: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文本阅读过程,疲劳和心理负荷因素瞳孔大小调节作用。实验一主要检验文本阅读疲劳效应;实验二分析不同文本加工水平者瞳孔变化差异,以探讨疲劳和心理加工瞳孔变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文本阅读,疲劳会使瞳孔缩小,心理负荷增大会使瞳孔放大,一定心理负荷可以起到维持瞳孔大小不变作用;疲劳和心理负荷因素瞳孔大小调节存在颉颃效应。

  • 标签: 瞳孔大小 心理负荷 疲劳 文本阅读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自信。广安市始终坚持以优秀文化凝聚正能量、以发展成效光大优秀文化,用文化力量推动改革创新,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积极弘扬中国民本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标签: 传统文化 改革创新 全面小康
  • 简介:宗教应对是近20年来西方宗教心理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人们遭遇疾病、丧失、战争等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压力事件时,往往转向更高力量以帮助自己应对,宗教也常常成为他们应对资源。在中国,关于宗教应对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宗教信众逐年增多、癌症等重大疾病威胁越来越多民众时代背景下,探索宗教如何影响个体应对疾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基督徒为,探索重大疾病宗教应对过程,揭示个案可能采用宗教应对策略和持有的宗教应对资源,应对过程宗教应对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可能存在变化。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原因在于:宗教是一种复杂现象,宗教应对领域目前仍缺乏坚实理论,质性研究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经验世界,进行细致、动态描述和分析,寻求解释和理解。本质性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10名身患癌症等重病基督徒共同建构他们宗教应对过程。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以扎根理论为指导,10名研究对象产生数据进行三级登录,产生一级编码53个,二级编码16个,其中主要类属为:宗教应对过程情绪/心境和态度,宗教认知应对,宗教应对行为,宗教应对资源,宗教应对结果;三级编码得出具有统领作用核心类属“重大疾病宗教应对动态过程”。效度检验采用研究者检核、研究对象检核、资料之间相互验证、共同编码、反馈法等。成文采用类属作为基本结构,在部分类属下穿插一些小型个案情境分析。从应对结果来看,本研究对象普遍在应对过程取得了生理、心理、灵性上正向变化。从总体应对方式看,他们基本采用积极宗教应对方式,他们并非没有经历灵性挣扎,但在这个过程依然�

  • 标签: 宗教应对 中国基督徒 重大疾病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
  • 简介:这是一以焦虑、抑郁情绪为主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求助者胡飞(化名),因在服刑期间父亲去世,妻子长期不来接见,引发了抑郁、焦虑情绪。为了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咨询师认为引发该问题根源在于求助者错误认知,如出现过分概括化、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不合理信念,故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进行了六次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双方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取得了比较好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
  • 简介:杰罗姆·布鲁纳访问记一九七六年你在牛津大学一次演讲,曾表示你感到有一种危机存在,言下之意是,心理学这门学科已发生了一场革命性变化。你还忧心忡忡地认为,心理学至今仍是专家学科,似乎依旧普通人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影响;反之,普通人日常生活似乎也专家心理学没有影响。或许我们可以先来谈谈,在你那次演讲所提到革命发生之前,心理学是研究什么

  • 标签: 心理学 革命性变化 日常生活 牛津大学 普通人 访问记
  • 简介:我们可能曾有过这样体会.手指不慎被灼伤或割破.疼痛钻心.如果此时久别的亲朋好友突然来访.手指疼痛就会减弱或消失。其实这时创伤对手部神经刺激并未减弱.只是心理疼痛注意力分散了.甚至被忽略了。相反.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疼痛时.痛觉可明显增大。可见.心理因素疼痛会产生一定影响。据此.科学家设计了一种不含任何治疗成分安慰剂.

  • 标签: 心理因素 疼痛 注意力分散 科学家 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