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消费是个可疑的词。如果“消”有消灭、消失和消亡的意思,那就是“使之减少”;“费”如果有消耗、耗费和靡费的意思,那就是“耗尽一切”。无论何解,仍是不解:如果一切以斩尽杀绝为代价,地球上的东西不久将消费干净,人也就灭亡。这样,不如把消费干脆说成掠夺。

  • 标签: 消费 消耗 心灵 物质 意思 耗费
  • 简介:鲍曼以消费为核心,阐述了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通过对消费社会中“新穷人”消费状况以及新社会关系的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和民主政治的虚伪性。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野下,鲍曼的社会批判理论显示了研究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局限性。

  • 标签: 消费社会 鲍曼 新穷人 底层阶级
  • 简介:食品消费安全问题,表现为国家或政府为全体消费者提供一套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以及这套体系有效性的欠缺与消费者实现自己消费安全这个基本权利之间的一个矛盾。食品消费不安全不仅仅是市场公平交易的经济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公正安排问题。普遍信任构成了实现食品消费安全所必需的社会伦理条件。食品消费不安全的矫正,需要合理有效的社会基本制度安排,政府监管的到位和规范,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纠正消费观念。

  • 标签: 食品 消费安全 伦理思考
  • 简介: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消费观念,是在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世界性的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一系列危机之后,人们进行探索和反思而产生的.人类通过对古代节俭消费观念的重新审视,对传统工业文明消费观的全面批判,于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型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的确立不仅仅是一场消费方式的变革,在更深层次上是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发展观念的根本革命.

  • 标签: 传统消费伦理 消费主义 可持续消费
  • 简介:精神消费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其实,精神消费价值早就广泛存在于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之中了。如何正确处理好正负两个向度的精神资源的转化,如何建构精神转化为消费资源的渠道,如何衡量和实现精神消费的价值是精神消费问题所面临的三大挑战。精神消费的生成与实现,主要取决于人类科技存在的水平与状态。科学不仅帮助人类逐步认识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构成,而且逐步实现了抽象精神的视像符号化存在,把越来越多的各类精神文化转化为了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资源,更好地延展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 标签: 精神消费 现实性 技术 转化
  • 简介:最近很多基督徒的微信群都在流传“两种信仰,两种结局”的帖子,内有两个视频,第一个说的是,一家六口去拜关公出了车祸,结果五人死亡,一人重伤。另一个视频则是,一家三口发生车祸,然后高喊哈利路亚,一家人幸免于难。视频后有一段评论,嘲笑拜偶像的人如何愚昧,所以出了车祸死亡,而基督徒因为信主故能转危为安!

  • 标签: 福音 苦难 消费 基督徒 视频 车祸
  • 简介:<正>一、什么是"文化消费主义"?文化从作为资本、生产、流通到日常生活消费,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物质实践活动对应,也就是文化横跨社会精神一物质两大文明领域。消费属日常生活与市场行为。消费文化或文化消费也就是文化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进入日常生活。约翰·费斯克指出,仅用财经术语是不能充分描写文化商品的,对其"大众性"起关键作用的流通发生在与其对应的经济之中,即"文化经济"。这里所交换和流通的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消费主义与经济学上的供应学派相反,强

  • 标签: 文化进步 市场行为 文化经济 社会精神 需求结构 利润最大化原则
  • 简介: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相对过剩为特征的社会,延续和发展消费社会需要大量消费它生产出来的商品。于是“资本”利用消费文化,将生产经营者所制造的需要转化为消费者自身的需要,并最终使消费者确信这是自己的需要,引导并刺激大众消费。另一方面,消费文化通过改变消费性质,转变消费观念,控制大众的消费行为,从而维系消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意识形态功能。

  • 标签: 消费文化 消费社会 意识形态
  • 简介:异化消费的盛行隐含着时代的意识和社会的因素,其生成逻辑以劳动异化为分析起点,需求异化为中介,最终导致异化消费,以至于当下社会日渐依赖用商品及消费来表达一切,造成人们生活意义的空场以及生存的焦虑。其消解路径就在于从消除异化劳动开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下,用"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和"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不在于消费活动"这两条路径对异化消费进行消解,不失为可探讨之策。

  • 标签: 异化消费 生成逻辑 消解路径
  • 简介:<正>消费者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行为科学的知识用于研究组织和管理,称之为"组织行为学",用于研究医学问题,称之为"医学行为学";而行为科学的知识用于研究消费者,就称之为"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与消费者心理学是两门有着密切

  • 标签: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心理学 市场细分 行为科学 市场策略 消费行为
  • 简介:信息模糊(obfuscation)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解释了在商品买卖过程中,销售商通过把商品信息复杂化等手段,让人们的消费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从而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面对信息模糊做出种种不明智的选择的现象问题。本文从以往的研究成果出发,就信息模糊、有限理性和销售者的决策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信息模糊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信息模糊 有限理性 消费决策
  • 简介:鲍德里亚在使用消费概念来构建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时,仅仅将批判停留在文化的表层,他忽略了产生这种消费文化的物质基础。因而在鲍德里亚那里,生产理论和消费活动是割裂的。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理论的形而上学性质,反而企图使用符号这个功能性表称整合人与物的世界,并将物和人作为符号系统的产物来看待。这可谓是一种黑格尔客观精神的唯心论变种,因为它忽略了消费社会现实的经济状况,从而忽略了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而这一点却恰恰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体现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鲍德里亚的做法背离了马克思生产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符号消费理论的批判力度。

  • 标签: 消费社会 鲍德里亚 异化 符号消费 形而上学
  • 简介:新媒体图形是以计算机为创作或展示的工具,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科技的发展为“图形消费”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消费社会”的出现则是“图形消费”到来的社会根源。只有提高新媒体图形的设计品位,尽快走向创意第一、创新为主的阶段,提升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层次,中国的新媒体图形产业才有可能领导世界潮流。

  • 标签: 消费社会 新媒体 图形 网络文化产业 交互功能 技术支持
  • 简介: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警惕强制性“两田制”对农民的剥夺●俞可平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总结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时,不约而同地认为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选对了经济改革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农业改革。我国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然...

  • 标签: 适度规模经营 “两田制” 强制性 农业现代化 家庭联产承包制 农民
  • 简介:消费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命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异化不是当代社会一种表层的现象,而是在现代性的驱使下生成的一个深层的社会问题,它导致的不是单一的人与消费品的二元悖结,而是人与他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多方面的深度矛盾。消费异化理论是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领域一系列问题的学理反思与把握,它既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也有令人生疑的断言。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消费 异化
  • 简介:<正>存在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问题。存在是否真实,如何证实存在的真实性,如何感受存在.人类的哲学、宗教、艺术,无不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也无不是由这些问题激发出智慧的光芒。古典时代,西方世界从高高在上的神灵或"理式"之中找到存在的依据.传统中国则在"天人合一"的信仰中找到存在的归宿,或者在祖先崇拜、传宗接代的强大集体意识中为个人在历史与未来的时间延续中找到位置。然而,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当人类社会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之际,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此,理性成为人之存在的依据,人在理性思考和对自身理性

  • 标签: 文化特征 古典时代 古典形态 我思故我在 祖先崇拜 人类社会
  • 简介: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兴起,许多企业开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提升品牌吸引力,获得消费者认可和喜爱。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企业责任形象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责任形象能够积极影响消费者响应,而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关系方面。消费者企业认同是影响企业责任形象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重要中介变量。本文既丰富了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文献,又为企业运用社会责任战略获得消费者积极响应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消费者响应 消费者企业认同
  • 简介:存在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问题。存在是否真实,如何证实存在的真实性,如何感受存在.人类的哲学、宗教、艺术,无不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也无不是由这些问题激发出智慧的光芒。古典时代,西方世界从高高在上的神灵或"理式"之中找到存在的依据.传统中国则在"天人合一"的信仰中找到存在的归宿,或者在祖先崇拜、传宗接代的强大集体意识中为个人在历史与未来的时间延续中找到位置。然而,古典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当人类社会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之际,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此,理性成为人之存在的依据,人在理性思考和对自身理性

  • 标签: 中存在 全球化时代 存在全球化
  • 简介:通过两个实验检验空间距离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实验一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影响他们对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的偏好。实验二中.两种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交互作用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使他们在两产品之间空间距离远时比近时更偏好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距离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是不同的。强调两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远,会影响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对不可匹配属性的使用。

  • 标签: 空间距离 产品属性 选择偏好 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