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会舆论往往对教师有较高的道德期待,希望教师有美德,能够为人师表。但教师往往会把自己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把知识和技能教育看作自己当然的职责,而放弃自己道德实践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何种意义上承担道德教化的责任,在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实践的主体地位?对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标签: 道德实践 教师 实践主体 社会舆论 为人师表 技能教育
  • 简介:<正>道德评价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人)、道德评价客体(即道德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原则和形式等。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和所具有的评价能力以及具体的评价对象的性质决定着道德评价标准和原则的确立,决定着道德评价采取的一定形式。道德评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道德评价对象,能否把握正确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人们

  • 标签: 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社会道德 论道 评价主体
  • 简介:师道文化自祖天师张道陵创教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如果加上其前身的道家学说和方仙道崇拜,历史就更加悠久。数千年来,宗派传承,历代高道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了与儒、释并立的中国主流文化之一。其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的人文哲理,至今仍闪烁着先辈智慧的光

  • 标签: 天师道 道教 传统文化 科仪 民俗文化 中国
  • 简介:禅宗六世、青原(行思)系五世大同禅师道场投子寺,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北郊外龙眠山东麓的投子山上。此山方圆数十公里,地势平缓,四周群山环绕,意境开阔,松枫深茂,风光幽雅。投子山原名凤凰山,传说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因避曹军追击,无奈中将爱子投于此

  • 标签: 投子寺 大同禅师 佛教文化 禅宗
  • 简介:择偶在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体偏好并参照一定的标准来选择自己认为是具有"优良品质"的伴侣,而人类特有的道德价值观则是挑选"高品质"配偶的有力工具。本文从Haidt的道德五基准理论出发,探讨道德规范与人类择偶标准间的联系,系统地阐述了道德的五个基准:伤害/关爱、互惠/公平、内群体、等级/权威和贞洁/圣洁准则对于个体择偶标准及心理的影响。未来研究应重视文化差异性、道德理论本土化等问题,并考察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标签: 道德理论 道德规范 道德五基准 择偶理论 择偶标准
  • 简介:关于道教斋醮,学术界和道教界已在思想和仪轨方面研究得较为深入。如柳存仁的论文《五代到南宋时的道教斋醮》考察了斋醮的历史和特点。陈耀庭的研究论文:《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论道教仪式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系统地提出了在仪式研究中的结构分析和层次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学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卿希泰教授曾发表《关于道教斋醮及其形成问题初探》一文。张泽洪专攻道教科仪,《步罡踏斗———道教祭礼仪式》、《道教斋醮符咒仪式》二书分别叙述了“斋醮源流”、“宫观仪范”、“醮坛仪范”、“斋醮仪式”和“当代斋醮巡礼”等内容。闵智亭编写了《道教仪范》的教材,陈耀庭编写了《道教科仪概述》的讲义。以上成果全面考察了道教斋醮、斋仪。近年来中生代的教内人士任宗权道长也出版了一系列著作研究道教斋醮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早期天师道斋醮的审美特性,重点旨在挖掘“指教斋”、“涂炭斋”等斋法的宗教美学内容与审美活动方式。一、早期天师道斋法之源与斋法之美陆修静认为道教立德之基为“斋”,道教寻真之门户亦为“斋”。正因为此陆修静在《太上玄皇等四十九章经》中说:“...

  • 标签: 师道斋 斋法 早期师道
  • 简介:四中班主任刘老师一上班就发现了压在教科书下的一封信.展开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竟是一封血书,斑斑血迹下有几行醒目的大字:"老师,我一定改,请千万不要传我爸来学校."信的落款是"你不争气的学生,崔婷婷".

  • 标签: 传家长 家长学校 家长沟通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了陶弘景对旧天师道'黄赤之道'的改造.认为陶弘景对'黄赤之道'的改造主要采用了虚化策略、语言策略,以及情调化策略.

  • 标签: 陶弘景 “黄赤之道” 天师道 道教
  • 简介:师道是早期的道教流派,信徒多为下层民众,为便于传教,其典籍语言通俗,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日常生活用语。魏晋南北朝天师道典籍中"县官"常表"官司"之义,这个义项在传统典籍中不多见。

  • 标签: 天师道典籍 县官 官司
  • 简介:文化“三自”的提出和阐述对思考道德“三自”,即道德自觉、道德自信、道德自强有重要启示。道德自觉是指道德对于时代的伦理使命和教化责任要有一个自觉的担当和深切的认同,道德要努力地构建时代的精神高地。道德自信源于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表现为在内涵上,相信并坚守着自己道德文化的优势和优越;在外延上,相信并扩大自己道德文化的实力和魅力。道德自强源于它立足于人性内部,来自于人性自身,即道德可以自强是因为道德可以从人性自身汲取永恒的力量。与法律相比道德自身拥有一种自强的力量,拥有一种内在约束力和内在的驱动力。

  • 标签: 道德自觉 道德自信 道德自强
  • 简介:本文对南朝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法箓部仪》做了细密的分析和考释。从此经我们知道南朝天师道举行登坛告盟仪,这是天师道传入南方后受南方道教(尤其是南方方士传统)影响而创立的新仪式。它应当是信奉"太一"神且自称"太一道士"的天师道道士举行的仪式,与敦煌写本S.203记载的南朝天师道授箓仪多有近似之处。

  • 标签: 天师道 登坛告盟仪 太一道士 授箓 黄赤券契
  • 简介:道德需要、道德层次与新时期道德建设陈小明一、道德需要与道德层次道德不仅是客观规范,而且也是人的内在需要。个人之所以需要道德,是因为:第一,道德是使个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道德是运用社会舆论、良心等力量来影响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社...

  • 标签: 道德需要 道德层次 新时期道德 道德建设 道德义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我国各大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宗教道德进行扬弃和提炼,继承和发扬它的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的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 标签: 宗教道德 道德建设 社会意识形态 传统文化 教义
  • 简介:道德情感是人所具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与人的道德认识相伴而生的,是人产生善的道德行为的力量和源泉。本文在对道德情感进行伦理分析的基础上,对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相通性进行了阐释,并针对今天人类道德生活中的情感缺失问题指出,道德自由的境界是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和谐统一的境界,人类要走向道德自由的理想王国就必须将道德情感还原于人的生活世界中去,给予道德情感应有的地位。

  • 标签: 道德情感 道德理性 道德自由
  • 简介:道德精神,就是人们敬畏道德、向往道德、享受道德、坚守道德的心理意识,也就是儒家所说的“诚”的精神。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旨归。当今社会,培育人们的道德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道德精神 道德教育
  • 简介:道德生活是人们通过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利益,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身幸福的过程.它具有自为性、精神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道德生活蕴含于现实生活之中又超越现实生活.道德生活的实现既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条件,更有赖于其内在要素,而连接外在条件与内在要素的桥梁和中介则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人们在追求幸福中过上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 标签: 道德生活 精神生活 道德教育
  • 简介:是日间暇,偶翻故书,重读老子《道德经》,思今忆昔,似有所悟。老子上下篇,八十一章新子反其数,以一十八段将所悟所得记于此,作为对老子的批判和继承,题曰“道德新篇。”

  • 标签: 《道德经》 老子 重读 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