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茯苓(Poriacocos(Schw.)Wolf)是多孔菌科真菌类的干燥菌核,为传统中药。始载于古典医著《神农本草经》,收载于我国历年版《中国药典》,具有渗湿利尿、和胃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曰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提取物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过敏、抗肿瘤、抗炎等生物活性。茯苓应用十分广泛,是既可防治疾病,又能保健强身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大品种。本项目前期对茯苓的药材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有效成分、药材栽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诠释其药效物质的基础上,将该中药提取物研制成野茯苓多糖散冶兽药,主要用于猪瘟、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增效。
简介:为了筛选陆海杂交后与海岛棉具有相近遗传背景的材料,利用海岛棉做轮回亲本,通过回交使杂交后代背景与海岛棉一致,将具有供体陆地棉的目标性状,分别构建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进行杂交后代遗传背景选择。选取供体陆地棉与三种受体海岛棉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实验室已有的130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对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且分辨能力强的核心引物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不同棉花材料的指纹图谱。筛选出63对陆地棉和海岛棉之间差异性大、多态性好的引物,分别分布于棉花26条染色体,并分别构建了供体陆地棉和三种海岛棉的指纹图谱。筛选出的这63对引物具有良好的鉴别和区分能力,适用于作为首选的核心引物。本研究为开展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后利用回交快速获得纯合遗传背景的杂交后代提供了研究思路。
简介:我国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测定有效数据比例不高等一些问题,本文就DHI测定有效数据低的可能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简介:2003年采捕的野生哲罗鱼Huchotaimen幼鱼养至2008年性成熟,人工繁殖获得了G0代苗种,G0代性成熟后又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性成熟,人工繁殖获得G1和G2代苗种。2017年9月(3月龄)、12月(7月龄)和2018年3月(11月龄)随机抽取相同条件下饲养、混交繁殖的各世代幼鱼50尾,测量体长和体质量,比较3个选育世代哲罗鱼早期的生长性状。结果显示:3个世代不同月龄的哲罗鱼体长由大至小依次为:G00.05);11月龄G0代与G2代苗种间体长、体质量差异均显著(P=0.008、P=0.002),其余不显著(P>0.05)。体长与体质量关系式W=aLb中,b值在2.8337~3.2819之间,4月龄到11月龄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表明,G2代苗种的生长性能略优于G1代,二者生长优势明显优于G0代,但还需持续监测和评价,以获得具有生长优势的新品种。
简介:本系统为一种智能输液支架,上下同时固定输液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若输液过程中产生不适,可以一键终止输液,安全程度高。内部通过步进电机和滚珠丝杠的配合使用,能够自动实现旋转换液的过程。当每一瓶输液结束时,即到达液位传感器所设置的页面,触发报警提示,灯条闪烁,报警器鸣叫报警。不论白天黑夜,声光联动报警都更易于发现异常所在位置。采用备用电源供电设计,当发生意外情况突然断电时,机器自动跳转切换备用电源继续供电,可防止机器停止工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利用体温模块和心率血压模块实时检测提取病人体温、心率、血压等体征数据,通过蓝牙模块实现无线传输功能,将接收的体征数据传送至云服务平台,使医生可以远距离观测,具有较高的便捷和安全性能。
简介:在感染桑树根结线虫病田块里,用噻唑膦、阿维菌素、吡虫啉、灭线磷、毒死蜱、辛硫磷、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8种农药的9种制剂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后,栽种敏感品种——桂桑优12健康桑苗,结果显示以5.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防治效果最好,达92.32%;10%噻唑膦颗粒剂防治效果次之,为88.42%;对家蚕的残毒期最长的是5.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为67d。结合桑树根结线虫的生活习性、根结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和广西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土壤翻晒、土壤细作、土壤药剂消毒和桑苗药剂浸根等一套有效防治桑树根结线虫病的技术措施。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措施,在重病区的桑园重新种植桑树,桑树根结线虫病的田间根结防效达95%以上,对家蚕的残毒期为67d,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金属氧化酶,对机体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系统地了解水稻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的基本情况,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成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研究发现,以拟南芥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基因At5g21105为靶序列,利用BlastP为工具在水稻基因组中共搜索到38个同源基因;这些基因的蛋白产物都依次含有Cu-oxidase3、Cu-oxidase和Cu-oxidase2三种结构域,各结构域中含有铜离子结合位点,二级结构具有α-螺旋和β-转角等基本特征,特推断它们都属于三结构域多铜氧化酶家族成员;进一步地,根据同源性程度将水稻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亚家族,其中ClassⅠ包含31个基因,ClassⅡ包含7个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多铜氧化酶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