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军训晕厥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1年~2012年发生的62例军训晕厥记录情况,诱因多与军训的高温、时间安排和知识宣传有关。结果62例在军训期间发生晕厥的新生给予平卧位休息,饮水,并给予藿香正气液、十滴水等解暑药物服用,一般可很快苏醒,无并发症。结论军训晕厥属血管迷走性晕厥,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其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热程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SBIs)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SBIs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7月,按照QUADA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同平均热程(<24、~48和>48h)PCT、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诊断SBIs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汇总,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使用Stata12.0软件判断发表偏倚并绘制漏斗图。结果初检到442篇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中文1篇,英文10篇)。1平均热程<24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95%CI:0.69~0.80)和0.80(95%CI:0.77~0.83),SROCAUC为0.870(95%CI:0.817~0.923);WB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8(95%CI:0.41~0.55)和0.54(95%CI:0.51~0.58),AUC为0.484(95%CI:0.440~0.663);AN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0(95%CI:0.21~0.40)和0.78(95%CI:0.73~0.83)。2平均热程24~48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95%CI:0.79~0.91)和0.63(95%CI:0.60~0.67),AUC为0.857(95%CI:0.761~0.953);WB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5%CI:0.44~0.65)和0.46(95%CI:0.41~0.51),AUC为0.558(95%CI:0.479~0.636);AN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7(95%CI:0.28~0.66)和0.12(95%CI:0.08~0.17)。3平均热程>48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5%CI:0.75~0.90)和0.55(95%CI:0.50~0.59),AUC为0.816(95%CI:0.596~0.996);2篇WBC文献的敏感度分别为0.69(95%CI:0.41~0.89)和0.34(95%CI:0.28~0.41),特异度分别为0.81(95%CI:0.69~0.91)和0.29(95%CI:0.24~0.35);AN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95%CI:0.75~0.95)和0.40(95%CI:0.34~0.46)。结论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诊断SBIs的价值,发热<24h检测PCT有较高的特异度;发热24~48h检测PCT有较高的敏感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晕厥患者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进行门诊常规护理,B组患者则在A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门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100例患者中,低血糖性晕厥25例,占25.0%;体位性晕厥20例,占20.0%;精神性晕厥34例,占34.0%;心源性晕厥21例,占21.0%。经过护理,B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晕厥患者的常见原因包括低血糖、体位不当、患者精神疾病以及存在心源性疾病。给予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术后换药发生晕厥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护理措施。方法所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均由一位医生操作,术后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发生晕厥率和疼痛感觉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晕厥发生率及主观疼痛感觉比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和减轻。结论针对晕厥发生的原因进行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会明显降低晕厥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间的相关性。方法直立T波无双肢对称组(对照组)和直立T波双肢对称组(前肢和后肢与等电位线之间的角度一致且基底部变宽或变宽及前肢与等电位线之间的角度小于后肢与等电位线之间的角度)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三组(180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88例,对照组(110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15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是预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参考指标,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源性昏厥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将随机收取的我院100例心源性昏厥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某些诱因使患者昏厥发作,然后在详细的记录下发作的时间、昏厥次数、心电图变化等状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昏厥症的40例(40.00%)、出现了心律失常60例(60.00%)、两者的发作时间相同。全部的昏厥患者中,R-R间期>3.0s40次,其中发生昏厥15次,心室停搏<3.0s115次,均没有发生昏厥,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治疗心源性昏厥,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疗效好等优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为心源性晕厥的患者82例,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晕厥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晕厥发作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82名心源性晕厥患者中,发生晕厥共计45例(54.88%)。晕厥发作的患者中,有33次R-R间期的时间大于3秒,其中有15次晕厥发作。发生的110次心室停搏的时间小于3秒的情况中,晕厥发作0次。晕厥发作患者和晕厥未发作患者的R-R期以及心室停搏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的检查手段,在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当成为首选检查。
简介:目的探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记录2组的治疗效果和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0.05)。观察组的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胃潴留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以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实施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的血生化改变。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于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选择移居海拔4300m3个月以上的458名汉族男性青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按照有无慢性高原病分配分成2个组,其中对照组为325名均无慢性高原病;观察组患者为133例均患有慢性高原病。然后将2组调查者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及血清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组调查者的血生化改变。结果观察组的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γ-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换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尿酸、肌酐相比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许多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及血清酶指标均比较正常人群发生异常,能够得出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发生了脏器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发生头痛时头痛性癫痫的诊断及与偏头痛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由院外诊断为头痛性癫痫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复查EEG1~3次后,重新确定诊断,实施治疗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51例患者中,34例为偏头痛,17例为神经性头痛。复查EEG结果显示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EEG中以弥散性慢波增多为主,仅有1例EEG显示有散在癫痫样波,但临床表现却符合典型偏头痛的诊断。结论头痛性癫痫临床少见,单纯以头痛诊断为癫痫是不可靠的,必须依靠临床表现、EEG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并和偏头痛进行鉴别。以头痛为主诉的儿童不应轻易诊断为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