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梭成像技术在头颅磁共振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020年7月至8月,共招募无磁共振扫描禁忌证且健康成年志愿者20名,其中男10名,女10名,年龄22~69 (40.2±13.3)岁。采用联影uMR780 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24通道相控阵线圈,对志愿者进行脑部数据采集。具有主治医师水平以上的2名放射医生在不知道图像序列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估:基于视觉评估、综合信噪比、伪影、灰白质边界的清晰度等进行Likert 5级评分,数据结果进行Kappa检验。在解剖结构相应的灰质(gray matter,GM)和白质(white matter,WM)以及背景噪声区域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对灰质、白质信号及噪声信号(noise signal)强度重复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计算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以上均采用SPSS 23.0版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研究图像质量Likert 5级评分结果为4~5分,检验评分结果:Kappa值是0.801,P值为<0.001,认为2名医生图像质量评估结果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显著一致性。对于SNR和CNR进行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结果两者之间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梭成像技术组高于并行采集技术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计量学CAT-12软件分别得出脑实质总体积,灰质总体积,白质总体积及脑脊液总体积,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P值分别为0.98,0.25,0.50,0.11,均大于0.05,两组不同扫描方式数据基于体素的形态计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梭成像技术组扫描时间减少116 s,减少为40%。结论较传统的并行采集技术,光梭成像技术在头颅T1W-3D 序列中具有更优的图像信噪比并可以明显缩短扫描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光梭成像技术 压缩感知技术 并行采集技术 全脑三维T1加权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MR血管成像技术和常规的T1W增强序列对颈动脉显影及勾画的影响,观察鼻咽癌放疗过程中颈动脉大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所有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以及放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MR血管成像序列和常规T1W增强序列,每个患者得到6套MR图像。在左右两侧颈动脉分叉处前后6个层面,分别对颈动脉进行勾画,并测量颈动脉横断面直径和面积。对2种扫描序列所得图像的勾画结果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在3次扫描中,T1W序列勾画的颈动脉面积分别为(47.84±20.86)mm2、(45.03±20.60)mm2、(44.51±21.65)mm2,直径分别为(8.41±2.43)mm、(8.11±2.53)mm、(8.44±2.73)mm,血管成像序列勾画的颈动脉面积分别为(50.88±23.62)mm2、(49.97±25.08)mm2、(42.30±21.69)mm2,直径分别为(8.89±2.70)mm、(8.94±2.83)mm、(8.23±2.68)mm,均显示血管成像序列与T1W序列存在显著差别(均P<0.05),血管成像序列对应勾画面积比T1W增强序列大。放疗前、放疗结束以及放疗后3个月的颈动脉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结论T1W增强序列提供的血管增强图像中,颈动脉边界较为模糊,不利于临床对颈动脉的准确勾画。血管成像序列提供的颈动脉边界更为清晰,建议临床采用血管成像技术。同时,鼻咽癌放疗前后颈动脉存在较为明显的缩小,可应用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观察。

  • 标签: 鼻咽癌 颈动脉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洗浴中心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疫情,为有效防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杭州市某洗浴中心1例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患者和105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并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患者为W135群流脑病例。在接受采样的103名密切接触者中,9人咽拭子样本分离到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8.74%,其中1人鉴定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对密切接触者随访未出现后续病例。结论杭州市首次确诊W135群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出B群脑膜炎奈瑟菌,警示该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菌群已发生变化。

  • 标签: 奈瑟球菌,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W135群 流行病学调查 密切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4 w运动干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前4 w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施术前4 w运动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4 w运动干预应用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可显著缓解其术后膝关节疼痛,加快其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术前4周运动干预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疗工作环境辐射对塑料闪烁体探测器Exradin W1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计划绝对剂量验证的影响。方法将立体验证模体(SDVP)的电子计算机断层(CT)影像扫描后导入计划系统,利用自制档铅分别在屏蔽或不屏蔽光电组件的条件下进行3 cm×3 cm至20 cm × 20 cm的方形梯度射野照射、虚拟靶体积(PTV)非共面弧照射以及10例容积调强弧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VMAT SRT)临床计划验证,记录各测量值并对比分析环境辐射在不同条件下对剂量测量的影响。结果光电组件的噪声效应随开放射野面积增大而增大,随光电组件与等中心距离增大而减小;非共面弧对光电组件噪声效应贡献随射野增大而增大,最大可达4.16%;临床SRT计划验证测量时,屏蔽前与屏蔽后与治疗计划系统(TPS)相对误差分别为(1.39±1.05)%和(0.59±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43,P<0.05);与A16小空气电离室实测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1.22±1.56)%和(0.42±1.42)%,W1测量误差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14,P<0.05)。结论Exradin W1探测的测量结果与电离室及计划系统的计算结果一致度较好,但其准确度易受放疗工作环境辐射的影响。测量非共面照射时应将光电组件尽量摆放在远离辐射等中心位置,并予以适当遮挡或屏蔽,可有效提高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临床精准放射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 剂量验证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质量保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