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T组合复苏在产房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产房分娩出现窒息的8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T组合复苏进行正压人工通气复苏,对照组采用自动充气式复苏囊进行人工通气复苏。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1、5、10分钟Apgar评分,动脉血气指标及气漏发生率,探讨T组合复苏在产房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出生后1、5、10分钟Apgar评分、血气分析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1.38、1.09、1.00、1.28、1.42、1.56、1.49、1.65,P>0.05);实验组患儿气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结论在产房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应用T组合复苏简单、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气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T组合复苏器 产房 新生儿窒息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流管固定在“T”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胆道术后留置“T”管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5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办法对“T”管进行固定,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取引流管固定对“T”管进行固定,之后再对比两种办法的固定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T”管脱出情况,经再次手术重新安装“T”管后未发生脱落情况,两组患者的“T”管脱落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T”管松动、担忧“T”管脱落以及“T”管周围疼痛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引流管固定对“T”管进行固定,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T”管发生脱落或松动,减轻患者“T”管周边的疼痛感,而且可以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与观测提供便利,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 标签: 引流管固定器 &ldquo T&rdquo 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培美曲塞对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肺腺癌患者9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为6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4+/CD8+测得值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培美曲塞联用治疗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显著改善了血清中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培美曲塞 肺腺癌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56例心肺复苏患者,对其心肺复苏处理期间临床护理干预配合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病情观察、除颤护理、药物复苏、并发症预防等,总结本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死亡率为1.79%;本组心肺复苏后肺水肿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干预后FVC、FEVI、PaO2、PaCO2、SaO2等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提高复苏效果,减少安全隐患及风险,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病人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心脏骤停病人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效果。结果接受心肺复苏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具有突出效果,不仅心脏复苏的成功率高且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 标准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 人脑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需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急诊需心肺复苏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试验组采取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对两组的心肺复苏效果和气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心肺复苏效果(气道开放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意识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氧分压和酸碱度低于试验组,而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通气方式能够使急诊需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加强,有利于气血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 标签: 通气方式 急诊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期给予溶栓治疗患者的超长时间复苏的必要性。方法记录在心肺复苏期给予溶栓治疗的且复苏成功的患者的平均复苏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心肺复苏期间接受了溶栓治疗且复苏成功的11例患者中,平均复苏时间是(85.9±33.1)min,(25~160)min,溶栓后到复苏成功时间平均为(46.1±9.1)min,(25~60)min。结论对于心肺复苏期间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给予超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这些患者所必须经历的。

  • 标签: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复苏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ICU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体会,为日后护理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6年收取的27例ICU心肺复苏患者,在护理中加强一般护理、呼吸循环护理、神经系统护理等,并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14例患者存活(51.85%)、7例患者签字出院(25.93%)、6例患者死亡(22.22%)。结论对ICU心肺复苏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水平和技能、合理规范的应用急救器械、加强对患者的监测,特别是呼吸、神经、循环等系统,才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提升心肺复苏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 标签: ICU 心肺复苏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通气方式在急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急诊室所收治的急诊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研究组。研究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通气,实验组采用喉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通气。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与喉罩联合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无明显差异,均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心肺复苏效果,临床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选择。

  • 标签: 通气方式 急诊 心肺复苏 效果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隐患在麻醉复苏室的预防。方法选取我院92例麻醉复苏室患者。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加强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是7.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是95.12%。对照组的总满意率是73.17%,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复苏室存在的护理隐患有插管脱落、意外损失、护理记录内容不详细、暴露患者隐私、药物以及设备管理不熟悉以及医师和患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等方面。针对护理隐患进行预防干预后,不仅护理治疗有明显的改善,更得到患者的满意,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护理隐患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方法抢救,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观察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心脏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现场急救时,如患者心脏骤停,必须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促使患者心脏跳动及呼吸恢复,解除生命威胁,便于其他抢救措施的实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中,综述了急救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

  • 标签: 急救现场 心肺复苏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E是否可以联合Lac指导术后患者复苏。方法研究入选120例非感染术后患者。抽取T0和T6点时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气,评价BE和反应组织灌注指标的相关性以及BE和反应流量指标的相关性。根据T6点时BE和Lac分成4组,比较组间△PCO2、ScvO2、6小时乳酸清除率、12小时乳酸清除率。结果T0点时BE和Lac有相关性。T0和T6点时BE和△PCO2、ScvO2有相关性。BE≥-3mmol/L组内,Lac达标与否,组间△PCO2、ScvO2、12小时乳酸清除率均达标;Lac≥2mmol/L组,6小时乳酸清除率不达标。BE<-3mmol/L组内,Lac达标与否,组间△PCO2、ScvO2、12小时乳酸清除率均不达标;Lac<2mmol/L组,6小时乳酸清除率达标。结论BE可以联合Lac指导术后患者复苏,BE比Lac提前反映患者的循环状态,避免单用Lac导致的复苏过度或者复苏不充分。

  • 标签: 术后患者 复苏 碱剩余 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心脏骤停患者,对其进行复苏治疗及护理,根据复苏开始时间及骤停类型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观察开始时间及骤停类型对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复苏开始时间为0min的患儿,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高于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心脏骤停患儿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越高,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更高。

  • 标签: 小儿 心脏骤停 复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复苏期患者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中选取106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对照组(16.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应根据患者情况,对其加强监测,预见性的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此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麻醉复苏期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措施。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3月份至2017年8月份本院发生窒息的新生儿58例,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对新生儿进行复苏与护理后,58例新生儿产后5min复苏为42例,复苏概率为72.41%;10min复苏为16例,复苏概率为27.59%;无新生儿出现死亡。结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提升新生儿窒息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复苏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