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通过活性氧(ROS)蓄积及线粒体损伤诱导人肝细胞L-02凋亡的作用,为砷中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为对照组、NaAsO2组(10 μmol/L NaAsO2)、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5 mmol/L NAC)、NaAsO2 + NAC组(10 μmol/L NaAsO2、5 mmol/L NAC),培养24 h。分别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JC-1染色法、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和细胞凋亡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蛋白(Cyt-C)、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Ⅳ)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间细胞内ROS水平(3 857 392.33 ± 44 928.39、4 515 288.00 ± 32 660.64、3 670 150.67 ± 101 987.69、4 035 235.67 ± 99 995.30),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2.16 ± 0.54、7.95 ± 0.52、2.70 ± 0.29、1.01 ± 0.23),细胞总凋亡率(1.45 ± 0.03、4.27 ± 0.17、1.87 ± 0.12、2.52 ± 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2.62、159.81、112.70,P均< 0.05);各组间Caspase3、Cyt-C、COXⅣ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20、7.33、14.87,P均< 0.05);各组间活化Caspase3(cleaved-Caspase3)、Cyt-C、COX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42、8.01、83.30,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NaAsO2组L-02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增高(P均< 0.05);Caspase3、Cyt-C mRNA和cleaved-Caspase3、Cyt-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均< 0.05)。与NaAsO2组比较,NaAsO2 + NAC组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比例、细胞总凋亡率明显下降(P均< 0.05);Caspase3 mRNA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 0.05),Cyt-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 0.05),COX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均< 0.05)。结论NaAsO2可刺激L-02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发线粒体去极化,引发线粒体损伤,使Cyt-C向线粒体外释放增加,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Caspase3蛋白酶而引起L-02细胞发生凋亡,这有可能是砷致肝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健康人肝细胞株L02的影响。方法以健康人肝细胞株L02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剂量rhTPO[对照组(0 U rhTPO)、低剂量组(150 U rhTPO)及高剂量组(750 U rhTPO)]处理L02细胞,观察各组L02细胞的存活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A组(0 U rhTPO)、B组(15 U rhTPO)、C组(150 U rhTPO)及D组(1 500 U rhTPO)]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其磷酸化产物(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RK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L02细胞存活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843,P = 0.01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7.9 ± 4.0)%、(112.0± 1.6)%、(100.0 ± 2.5)%],且高剂量组细胞的存活率更高(P均< 0.05)。各组L02细胞间ERK蛋白及ERK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1.140,P = 0.392;F = 0.437,P = 0.733),而各组L02细胞间p-ERK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400,P < 0.001),且B组、C组及D组细胞的p-ER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细胞(P均< 0.05),而B组、C组及D组细胞p-ERK蛋白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rhTPO可通过激活ERK促进L02细胞数量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我院 2015-2018年细菌耐药趋势。 方法:对我院于 2015年 1 月至 2018年 1 月期间病原学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15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分离出 4289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567 株,比例为 13.22% ;铜绿假单胞菌为 578 株,比例为 13.47% ;大肠埃希菌为 589 株,比例为 13.73% 。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分离出 5179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698 株,比例为 13.48% ;铜绿假单胞菌为 784 株,比例为 15.14% ;大肠埃希菌为 754 株,比例为 14.55% 。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分离出 6357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986 株,比例为 15.51% ;铜绿假单胞菌为 881 株,比例为 13.85% ;大肠埃希菌为 967 株,比例为 15.21% 。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病原菌耐药性呈持续变化,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和对耐药菌的检测予以加强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砷酸钠(NaAsO2)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脂代谢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别以0(对照)、2、4、8、16、32、64、128 μmol/L NaAsO2染砷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制作拟合曲线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以IC50的0、1/8、1/4、1/2作为染砷剂量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GPO-PAP)法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REBP-1c、PPARα、FAS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REBP-1c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8、16、32、64、128 μmol/L NaAsO2组细胞存活率[(92.000 ± 1.414)%、(91.000 ± 0.000)%、(76.500 ± 0.707)%、(53.000 ± 1.412)%、(47.000 ± 1.41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0 ± 0.000)%,P均< 0.01],IC50为64 μmol/L,以0(对照)、8、16、32 μmol/L NaAsO2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1.000 ± 0.000)mmol/g prot]比较,8、16、32 μmol/L NaAsO2组TG含量[(0.691 ± 0.064)、(0.474 ± 0.162)、(0.184 ± 0.045)mmol/g prot]显著降低(P均< 0.01)。与对照组比较,各染砷组SREBP-1c、PPARα、FAS mRNA表达水平,SREBP-1c、PP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1或< 0.05)。相关性分析可见,NaAsO2含量与细胞TG含量,SREBP-1c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0.954、- 0.875、- 0.965,P均< 0.01)。结论NaAsO2可引起L-02细胞TG含量减少及脂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PPARα和FAS表达降低,提示砷致肝损伤过程中可引起脂代谢障碍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亚砷酸钠(NaAsO2)致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为砷致肝损伤的氧化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别以0(对照)、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2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以IC50的0、1/8、1/4、1/2倍剂量NaAsO2处理L-02细胞进行分组实验。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02细胞中和细胞核内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25、50、75、100、125、150 μmol/L NaAsO2组的L-02细胞存活率[(69.53 ± 0.06)%、(41.33 ± 0.08)%、(23.65 ± 0.04)%、(26.51 ± 0.04)%、(31.63 ± 0.01)%、(26.24 ± 0.0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 ± 0.00)%,P均< 0.05];细胞存活率的IC50为40 μmol/L,分组实验的NaAsO2剂量分别采用0(对照)、5、10、20 μmol/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中Nrf2、HO-1及L-02细胞核内H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5);10、20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中GPx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均< 0.05),L-02细胞核内Nrf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5);5 μmol/L NaAsO2组L-02细胞核内NQO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结论NaAsO2对L-02细胞中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影响,其致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探索高发县(市、区)可能的原因,为制定全国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PSS 16.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发病数据的季节性特征、人群特征和地区分布。结果2015-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阿米巴痢疾病例4 366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8/10万,其中确诊病例占68.23%(2 979/4 366)。阿米巴痢疾的流行季节为5-10月,2015和2017年发病高峰分别为7月和6月,2016和2018年为双高峰,为6月和10月。发病集中在<5岁儿童(占42.28%,1 846/4 366),在<10岁儿童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0~1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28/10万);广西、河南、广东、黑龙江和江西(省、自治区)的累计报告发病数居全国前5位,占全国病例总数的64.50%(2 816/4 366);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累计病例数占所在省份病例总数的比例超过50.00%。结论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5岁儿童高发,局部地区(市、县)病例数高发,提示可对重点地区阿米巴痢疾诊断和报告情况开展进一步的调查,推动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的更新。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5—2018年广州地区淋球菌分离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PPNG)、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本单位门诊分离培养的淋球菌437株,通过纸片碘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和四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测出PPNG与TRNG分别为32.7%(143/437)和28.8%(126/437),PPNG呈上升趋势,TRNG呈下降趋势;环丙沙星和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8.0%(428/437)和85.1%(372/437),阿奇霉素耐药率达13.3%(58/437),未发现大观霉素的耐药菌株,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低敏率波动大:7.1%~25.0%和9.2%~33.0%。结论头孢菌素类和大观霉素仍可作为广州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为科学地制定合理抗菌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应持续进行淋球菌耐药性监测。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 2015—2019年 住院死亡病人的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 采 用国际疾病分类 ICD-10对主要诊断进行统计 ,运用 Excel和 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间 ,男性与女性死亡 患者的性别比为 1.56: 1, 61-90岁的死亡患者构成比高达 74.4%, 91岁以上年龄段病死率最高为 7.84%,冬季( 12-2月)死亡构成比为 27.67%, 疾病谱 中居前三位的依次 是恶性肿瘤、 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结论 密切关注老年和男性患者的健康问题 ,冬季加强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干预,重视和提升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全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全国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36/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0.06/10万,2019年下降至8.45/10万,总体年均增长3.51%。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约为女性的5倍。5年间15~19岁、20~2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33.67%、22.77%,其余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总体下降或基本持平。2015—2018年高发年龄段为25~29岁、30~34岁,2019年变为20~24岁、15~19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与民工最多(29.81%~33.36%),学生年均增幅最大(31.09%)。高发省份(发病率>12/10万)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低发省份(发病率<3/10万)为河北、天津和西藏等。结论近5年中国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轻度上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农民与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家畜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 AKAV)的流行情况。方法2015年4月在云南省芒市设立5只山羊和10头黄牛作为哨兵动物进行家畜虫媒病毒监测,5~10月份每周采集动物血液,标本经实验室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物进行病毒基因(RT-PCR)扩增、核苷酸序测定及分析。结果1只哨兵山羊血液样品接种BHK-21细胞48 h后产生明显细胞病变,取细胞培养物上清液脑内接种1日龄乳鼠,3 d后乳鼠开始发病死亡,经RT-PCR鉴定和S片段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分离毒株为AKAV(毒株编号16415)。16415毒株S片段基因全长856nt,编码N蛋白233aa和Ns蛋白91aa,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新分离16415毒株与国内外分离的AKAV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内,核苷酸同源性在83.8%~97.7%之间;进一步分析发现16415株与广西2013年从竹鼠脑内分离到的AKAV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9.6%;与日本AKAV OBE-1毒株相比,16415株、广西竹鼠分离毒株和德宏迷糊按蚊分离毒株在N蛋白上存在2个共同的差异位点,分别是N115位和N206位。结论在云南省芒市地区设置的哨兵山羊血液标本分离到AKAV,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2015-2019年柘荣县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发展情况,为该地区梅毒预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5-2019年柘荣县收集的梅毒病例报告,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到的病例进行数据分析,讨论柘荣县梅毒患者流行特征与趋势情况。结果:2015年-2019年共报告发病1566例,每年梅毒发病率差异较大(趋势2=7.184,P=0.007)。流行特征显示,柘荣县发病以隐性梅毒和Ⅱ期梅毒为主,隐性梅毒占总病例80.52%;主要发病于双城镇,城郊乡、黄柏乡;梅毒主要发病时间为8月份,其次为5月、9月;患者发病年龄主要为45-岁区间,其中男性患者多发于50-岁区间,女性患者多发于40-岁区间;梅毒高发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家务及待业。结论:梅毒在柘荣县发病率未得到有效控制,疾病发展趋势严峻,需要由县级部门给予梅毒健康宣讲,针对疾病高发群体给予定期梅毒血清检测和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梅毒疾病发病率,对改善柘荣县梅毒流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嘉兴市2015—2018流感年度哨点医院患者的流行情况。方法对嘉兴市国家级哨点监测点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患者进行监测采样,对流感样病例(ILI)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结果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检测4 286份ILI样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04份,阳性率为18.76%;流感高发季以冬春季为主,个别年份出现夏季高峰;流行型别主要是甲型H1N1、甲型H3N2,2015年以甲型H3N2为主,2016年以甲型H1N1型为主,2017年、2018年继续交替变换;男女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岁组占比(32.34%)最高。结论嘉兴市流感在2015—2018年度中以冬春季流行为主,个别年份出现夏季流行,甲型H1N1和甲型H3N2隔年交替出现,0~4岁组儿童为发病高危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2019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分离的A(H1N1)pdm09流感病毒的抗原和基因特性。方法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对2018—2019流感监测年度的2 958株A(H1N1)pdm09流感病毒进行抗原分析,对其中的279株A(H1N1)pdm09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选取流行优势分支的代表株与免疫疫苗后的人血清进行抗原分析。结果检测的2 861株(97%,2 861/2 958)A(H1N1)pdm09流感病毒与疫苗株A/Michigan/45/2015抗原性类似,测序毒株的HA基因均属于6B.1分支,其中269株(96%,269/279)属于6B.1A分支,与疫苗株相比具有S74R、S164T、I295V氨基酸位点的共同变异,6B.1A分支中存在多个有共同氨基酸位点变异的小分支,并且具有S183P氨基酸位点变异的毒株占测序毒株的51%。用免疫疫苗后的人血清进行抗原分析的结果显示血清能抑制绝大部分的流行代表株。结论2018—2019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流行的A(H1N1)pdm09流感病毒与同期的疫苗株抗原性匹配,但HA基因存在多样性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为前列腺癌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癌症中心收集的全国501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将审核合格的数据纳入分析。根据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计算2015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并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进行标化计算中标率和世标率。结果经数据审核,368个登记处上报的数据纳入最终分析,共覆盖人口309 553 499人,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数的22.52%。2015年全国前列腺癌估计新发病例约7.20万例,发病率、中标发病率和世标发病率分别为10.23/10万、6.59/10万和6.47/10万,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谱第6位;估计死亡病例约3.07万例,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分别为4.36/10万、2.61/10万和2.65/10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死亡谱第10位。城市地区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分别为8.40/10万和3.11/10万,均远高于农村地区(分别为4.16/10万和1.90/10万);东部地区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分别为8.54/10万和2.99/10万,高于中部地区(分别为5.28/10万和2.34/10万)和西部地区(分别为5.32/10万和2.37/10万)。结论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存在升高趋势,且有城乡和地区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5—2019年河北省廊坊市流感病毒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趋势及特征,为今后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廊坊市流感网络实验室获得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判别阳性病例及其亚型。使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组间差异用x2检验判别其统计学显著性。结果2015—2019年廊坊市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0 147份,检测流感病毒阳性1 826份,阳性率为17.99%。4个监测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7.16%、16.75%、20.42%和15.60%,2017—2018监测年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3个监测年(x2=25.32,P<0.01)。4个监测年的优势病毒分别为甲型H1N1和B型、甲型H3N2亚型、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廊坊市流感流行呈明显的冬季流行高峰。性别分布方面,男性流感病毒阳性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1,P<0.01)。0~4岁年龄组、5~14岁年龄组、15~24岁年龄组、25~59岁年龄组和60岁以上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9.31%、16.67%、18.48%、21.06%和21.56%,其中60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90,P<0.01)。结论2015—2019年流行高峰出现在当年的1—3月,60岁以上年龄组为易感人群。流感病毒监测工作对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 2015- 2019 年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情况,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监测数据,以旗市区为单位,按现住址、已审核、发病日期、年龄、性别、职业选择病例;使用 Excel 软件将各项数据制作成图表进行分析。结果: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 11 月至 12 月;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主要分布在莫旗和鄂伦春旗地区;发病年龄集中在 40 ~ 54 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 3.03∶1 ;主要发病职业为农民,占所有病例的 36.1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8年我国临床护理基金论文发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2种护理核心期刊刊载的及WOS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籍作者发表的临床护理基金论文的年代分布、作者人数、地区分布、机构数量、研究性质、研究类型、统计学应用、专科分布、研究内容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8年临床护理基金论文比呈增加趋势,中文及WOS收录的基金论文比分别为44.06%和51.46%,单项基金资助来源以省(直辖市)级为主(中文为42.02%,WOS收录的论文为33.06%);中文基金论文以4人合作为主(20.18%),多为同一机构产出(67.83%),WOS收录的基金论文以6人合作为主(21.14%),主要由2个机构合作产出(40.65%);中文基金论文研究类型以临床实验(22.64%)为主,统计方法应用以统计推断(73.15%)为主;中文基金论文以江苏地区(14.58%)产出最多,WOS收录的基金论文第一作者多来自台湾地区(43.90%);研究主题主要为肿瘤科护理(中文及WOS收录的论文分别占16.65%、22.49%)和疾病及症状护理(中文及WOS收录的论文分别占23.57%、23.04%)。结论临床护理基金论文比逐年增长,统计学应用基本稳定,基金资助来源日益多样化,科研合作趋势不断增强,经济发达地区是科研产出的主要力量,临床护理研究热点集中在肿瘤科护理和疾病及症状护理。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8年我国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病媒生物监测系统上报的登革热发病及媒介监测数据,描述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整理数据和分析,采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地图。结果2015-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暴发111起,共涉及病例12 490例,占全国病例总数的73.7%。暴发集中在广东(77起)、云南(14起)、浙江(8起)和福建(8起)4省份,共累及85个县(区)。暴发集中在5-11月,病例≤10例的小规模暴发多于30 d内终止(28/34,82.4%),较大规模暴发多持续数月,于10-11月终止。登革病毒1型和2型为我国登革热暴发的主要流行株。疫情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大、卫生环境差的区域。主要暴发省份病例的年龄和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登革热暴发呈地域扩散、甚至向高纬度扩散态势,不同省份暴发特征各异,总体分为口岸型、乡村型和城市型,各省份应针对性调整防控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CR5Δ32基因多态性与A(H1N1)pdm09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EBSCO、Web of Science于2019年2月7日及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收集TNF-α及CCR5Δ32基因多态性与A(H1N1)pdm09相关的观察性研究,并按照NOS量表进行严格地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和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8篇符合排除纳入标准的研究被纳入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TNF-α的基因多态性与A(H1N1)pdm09的发病风险可能具有相关性。rs361525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A(H1N1)pdm09是G等位基因的2.25倍(A vs. G:OR=2.25,95%CI:1.09~4.65,P=0.03);rs361525位点AA基因型的携带者感染A(H1N1)pdm09的可能性分别为GG基因型、AG+GG基因型携带者的4.34倍(95%CI:1.65~11.41,P=0.003)、4.38倍(95%CI:1.67~11.48,P=0.003)。rs361525位点的AA+AG基因型可能是人群感染A(H1N1)pdm09的危险因素(rs1800750:AA+AG vs. GG:OR=2.42,95%CI:1.24~4.71,P=0.01)。亚组分析的结果提示,rs361525位点的A等位基因、AA+AG基因型是高加索人种感染A(H1N1)pdm09的危险因素,AA基因型是墨西哥人种感染A(H1N1)pdm09的危险因素(P<0.05)。CCR5的基因多态性与A(H1N1)pdm09的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基因的rs361525位点具有等位基因A或者AA基因型,或rs1800750位点具有基因型AA+AG的人群可能更易感染A(H1N1)pdm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