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刺五加多糖(ASPs)对刀豆蛋白A(ConA)造成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模型组,ASPs低、中、高剂量(36.25、72.50、145.00mg/kg)组,联苯双酯滴丸(阳性药,200mg/kg)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NF-B抑制剂/抗氧化剂,200mg/kg)组。ASPs、联苯双酯滴丸组每天疃给药1次,连续7d;对照组、模型组和PDTC组以0.1mL/10g生理盐水ig给药。于末次ig后,PDTC组ipPDTC,再于0.5h后,除对照组外均尾iv20mg/kgConA诱导肝损伤。8h后处死动物取材,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脾脏组织中IL-2、IL-4、IFN-γ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SPs显著降低血清中AST、ALT,IL-2、IL-4、INF-γ血清、脾脏组织中的蛋白含量及脾脏组织中mRNA的表达(P〈0.05、0.01),且均呈剂量相关性。结论ASPs降低转氨酶活性、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中IL-1、IL-8、IL-10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招募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胃息肉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作为检测样本,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IL-1B-31C/T及IL-1B-511T/C、IL-8-251T/A、IL-10-592C/A及IL-10-1082A/G基因位点SNP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分型在不同中医证型及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评价各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IL-1B-31TT基因型和IL-10-1082AG基因型在脾胃湿热组中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IL-8-251AA基因型在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弱证中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IL-1B-511T/C、IL-10-592C/A各基因型在各组及证型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IL-1、IL-8、IL-10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携带有IL-1B-31TT和(或)IL-10-1082AG型基因的脾胃湿热证,或携带有IL-8-25AA型基因的肝胃不和及脾胃虚弱证胃癌前疾病患者可能患胃癌的风险增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微血管并发症与血清白介素-15水平的关系,探讨炎性机制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以及影响IL-15水平的因素。方法60例T2DM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DM)30例和有微血管并发症组(DMM)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5水平及生化仪器检测其他相关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M组IL-15水平(32.54±6.72)高于对照组(22.94±4.04)(P〈0.05),并且DMM组IL-15水平(54.62±17.27)高于DM组(32.54±6.72)(P〈0.05),同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糖尿病病程、白细胞计数(WBC)、脂蛋白a(LPa)这三项指标与IL-15水平变化有密切正性相关关系。结论IL-15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相关,并且其水平与糖尿病病程、脂蛋白a(LPa)和白细胞计数(WBC)呈明显正相关。因此IL-15在2型糖尿病的整个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8,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列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前TNF-α、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7d后患儿血清中TNF-α、IL-6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α、IL-6、IL-10可能参与了大叶性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可为临床探讨疾病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 外周血 IL-33和 IL-25对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作用 。 方法 选取某医院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53例健康对照者。将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水平,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用 肺功能仪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FEV1, PEF。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25, IL-33和 ECP有显著差异( 均有 P <0.05),不用组别中重度哮喘患者要显著高于中低度患者 ( F=100.55 , P<0.05)。各哮喘组之间 PEV1 和 PEF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含量能反映支气管哮喘的活动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 可用于临床中哮喘疾病的鉴别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结肠息肉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在我院收治的45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另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探究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和结肠息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TNF-α、IL-1β和IL-6水平与疾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炎性因子水平与结肠息肉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临床诊疗,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HB患者肝组织中IL-32与IL-1β、TNF-α细胞因子相关性。方法收集诊断为CHB的患者,共106例。根据患者肝组织标本,分为轻、中、重度CHB组。收集两院健康人群的正常肝组织标本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CHB组和对照组IL-32与IL-1β、TNF-α水平;轻、中、重度CHB患者IL-32与IL-1β、TNF-α水平;CHB患者IL-32与IL-1β、TNF-α的相关性。结果CHB组和对照组IL-32与IL-1β、TNF-α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轻、中、重度CHB患者IL-32与IL-1β、TNF-α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IL-32与IL-1β、TNF-α均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52、0.687,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CHB患者肝组织中IL-32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群,IL-1β、TNF-α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可能与IL-32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水平与肝硬化及癌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分为慢性丙型肝炎组(22例)、丙肝后肝硬化组(15例)、丙肝相关性肝癌组(10例),另外选取同期同院体检健康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IL-6和IL-12水平,分析IL-6、IL-12水平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及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ALT、TBIL、AST、ALP、GGT、TBA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相关性肝癌组(P〈0.05);各组患者血清层黏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peptide,PCⅢ)及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丙肝后肝硬化组LN、HA、PCⅢ及Ⅳ-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相关性肝癌组(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IL-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6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而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IL-12低于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后肝硬化组(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及IL-12水平与疾病进展存在一定相关性,IL-6、IL-12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而上升,病程进展至丙肝相关性肝癌时,患者机体IL-1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PCI治疗前后hs-CRP、IL-6、IL-8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IL-6、IL-8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PCI治疗后,hs-CRP、IL-6、IL-8水平发生明显改变,改善患者心功能,可作为PCI治疗患者心功能评价指标。
简介: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不仅与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但是其与肿瘤的之间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在不同的肿瘤中或者不同的免疫机制下,白介素17可能发挥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IL-17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等的表达促进肿瘤进展,另一方面,IL-17也可通过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发挥抗肿瘤作用。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IL-17作为一个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肺癌发生、进展的全过程,本文对目前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8和IL-6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30例(COPD稳定期组)和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5例(COPD急性加重期组),同期筛选在本院体格检查健康的5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价三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8和IL-6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MoCA、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MoCA、MMSE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升高更显著(P<0.01).25例急性加重期经治疗后外周血IL-8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OPD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和急性缓解期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与认知功能指标MoCA、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与CO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简介:目的探讨蛇葡萄素对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组、蛇葡萄素中剂量组、蛇葡萄素高剂量组6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d,测定大鼠结肠湿重及长度、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结果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湿重指数、结肠MPO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中IL-17A、IL-21、IL-23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蛇葡萄素可下调血清和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含量,下调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mRNA表达,调节IL-23/IL-17炎性轴功能失衡可能是其减轻结肠炎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免疫球蛋白E(IgE)与慢性荨麻疹(C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108例CU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CU组(66例)和Hp(-)CU组(4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p阳性率及血清IL-17、IL-23、Ig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U组血清IL-17、IL-23、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1),Hp阳性率(61.1%)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7%)(P〈0.05)。Hp(+)CU组血清IL-17、IL-23、IgE水平明显高于Hp(-)CU组(P值均〈0.01)。经S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IL-17、IL-23、IgE水平与CU患者Hp感染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Hp感染可引起慢性CU患者中血清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失衡,异常分泌IgE,共同促进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DNA复制期患者血清IL-12、IL-18水平变化及Foxp3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两院收治乙型肝炎患者137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A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5例(B组),HBV携带者67例(C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D组),采用定量PCR、ELISA法检测四组人群的血HBV-DNA复制,IL-12、IL-18表达水平以及Foxp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A、B组肝功能显著升高(P〈0.05),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B组血清Foxp3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DNA复制活跃程度影响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8及Foxp3的表达,复制程度越活跃,患者IL-12、IL-18、Foxp3基因表达水平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中与肺功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慢阻肺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阶段体检结果为正常者60例,形成对照组,检测和对比两组各因子水平,测定其与肺功能FEV1%pred,血尿酸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TNF-α、IL-6、IL-8和hs-CRP含量与FEV1%负相关,与患者血尿酸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患者存在气道炎症,或许是引起患者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