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用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进行动态监测,评价血液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缓解率。结果11例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均达血液学缓解,其中9例患者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消失,提示遗传学缓解率为80%。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能达到部分或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缓解,优于常规化学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腰俞麻醉应用于痔手术的效果。方法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腰俞麻醉20例与1%利多卡因20ml腰俞麻醉20例进行对比观察,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和MAP.HR等变化,并观察术后麻醉并发症(P<0.01)。结果两组在术中及术后HR.MAP无明显差异,甲磺酸罗哌卡因组术后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镇痛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优于利多卡因组。
简介:摘要马替麦考酚酸(MycophenolicAcid)又名霉酚酸是一种免疫抑制剂,由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产品中主要存在两种杂质,通过HPLC分析后它们对于马替麦考酚酸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26(杂质1),0.87(杂质2)。本实验通过制备液相提取纯化、质谱与核磁结合分析对两种杂质进行了结构分析。最终鉴定结果杂质1为5,7-dihydroxy-4-methylphthalide,杂质2为mycochromenicacid。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在三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并考察外观、pH值与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三种输液配伍后,4h内配伍液外观、含量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三种输液配伍后,稳定性较好,且不受氯离子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45例晚期NSCLC,予吉非替尼250mg/天,口服,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45例均可评价疗效,CR1例,PR16例,SD13例,PD15例,有效率为37.78%,疾病控制率为66.67%,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6个月,1年生存率41.5%,腺癌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结论吉非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耐受性好。
简介:摘要伊立替康是细胞毒类药物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特异性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1。有S期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其在体会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为SN—38,SN—38抗肿瘤活性是伊力替康的100-1000倍2。近年来伊立替康已较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伊立替康对大肠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均有不同的疗效,但其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延迟性腹泻、急性胆碱能综合征、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和特殊毒性,在使用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科应用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癌症48例,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减轻了伊立替康的毒副反应,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