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现全面开胸患者应用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87±2.41)d,低于对照组(24.61±4.01)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81±3.64)%,对比对照组(27.81±5.13)%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1±1.33)分,也优于对照组(87.21±2.48)分,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的知识普及,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在所有外科手术过程中,胸心外科手术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外科手术。然而,胸心外科手术后医生所需要做到的比较关键的一种事情处理,就是让患者进行有效的排痰。这是因为,有效的排痰可以促进肺复张,同时,在有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防止肺部出现感染病症。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在胸心术后,患者通常会气管分泌物增多,严重还会造成阻塞。另外,患者在术后不仅患处疼痛异常,另外,受疼痛影响,各方面都会大不如前,呼吸系统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在术后患者通常具有浑身无力的情况,导致患者在有痰的情况下用不上力气去咳痰。如果不能彻底的清除痰,就会导致污染肺部,严重者会造成大面积的肺部感染。从而导致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康复缓慢。本文针对众多开胸手术患者的实例研究进行探讨,对其数据进行具体彻底的分析从而采取合适高效的排痰的治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施此种方法能够进行有效排痰,从而使患者可以自主进行呼吸,利用肺部进行自主的氧气交换活动。进一步确保患者排痰干净,增大痊愈几率,降低患者病情严重或者患有肺部感染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30例采用常规重症呼吸衰竭护理方式的为A组,30例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高频振荡通气护理管理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A组的76.76%;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A组的2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中应用积极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尘肺患者施以排痰护理期间,分析体外振动排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尘肺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尘肺患者分组;对照组在实施排痰护理期间选择人工背部叩击排痰的方法;观察组在实施排痰护理期间选择体外振动排痰的方法;临床选择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问卷)方法以及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法针对两组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评价,对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第1天与第3天范围内,在排痰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增多幅度明显(P<0.05);在第5天与第6天范围内,在排痰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减少幅度明显(P<0.05)。观察组尘肺患者CAT评分以及QOL-BREF评分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凸显优势显著(P<0.05)。结论对于尘肺患者,在开展排痰护理工作期间,有效应用体外振动排痰法,对于尘肺疾病症状可以保证获得确切改善,最终保证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优化。
简介:目的探讨经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均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住院时间、脱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经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后,其脱机时间、出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经本次相应治疗及护理后发生不良反应几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数据对比P〈0.05。结论经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基础上,对患儿提供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后,有利于提高其病情康复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45例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并发症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20.0%),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24h后IO、PCO2、MAP值比对照组低,FiO2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患儿通气症状得到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经胸乳路径及胸壁路径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胸乳路径组和胸壁路径组,每组74例,分别行经胸乳路径以及胸壁路径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胸壁路径组比较,胸乳路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壁路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比较,经胸乳路径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对患者的创伤更小,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模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H值为(7.65±0.07),PaO2为(88±19)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0.08)、(39±11)mmHg;观察组PaCO2为(42±8)mmHg,氧合指数为(1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1)mmHg、(2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6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有1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45例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并发症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20.0%),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24h后IO、PCO2、MAP值比对照组低,FiO2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患儿通气症状得到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可推广。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Data)等数据库,收集关于HFOV与CMV比较治疗儿童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7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将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试验,共24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HFOV和CMV两种通气方式治疗在院内病死率或30d病死率、气压伤发生率、平均通气时间和氧合指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CMV,HFOV提高了PaO_2/FiO_2比值(治疗后24h、48h、72h分别提高了17%、24%、31%),改善了患儿氧合。结论与CMV相比,HFOV并没有降低ARDS患儿的病死率,但可显著改善氧合状态。最终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