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普通外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对于手术切口护理不合理的话,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的产生,而切口感染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认为,切口感染的出现有多方面因素引起,比如患者自身的疾病情况、手术室的管理和无菌情况、医院内患者感染的管理、手术切口是否合理缝合等等因素都对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则可能会引起患者手术切口处的瘙痒感、疤痕也会出现发炎现象,这切都会对患者手术后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延长患者术后康复进度,甚至导致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治疗的可能,加强患者的痛苦,也使得患者在治疗上浪费时间、金钱。现今,我院对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加强了围手术期的管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现就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内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1374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10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如下文所示:
简介:摘要高危儿大多数可以发育为正常儿童,部分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脑瘫)高危儿和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等特异性高危儿,以及发育指标延迟和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应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A)和Hammersmith婴幼儿神经系统检查(HINE)等神经发育评估量表进行定期随访筛查,早期发现,尽早干预,可大大提高预后。母亲-婴儿事务处理课程、反应性及语前环境教学和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应对和照护特殊需要婴儿方案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已成国际共识,即培训家长,让家长掌握新生儿和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亲子互动技巧、早期干预方法和婴儿护理等基本技能。医师定期与家长互动可不断提高家长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力。目标-强化运动-丰富环境刺激方法对脑瘫高危儿预后效果好,早期强化行为干预和孤独症婴幼儿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预后效果最佳。脐血干细胞移植对28周前极早产儿进行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开始。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改良NIH分级对于部分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探讨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更为方便、准确的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预测模型,以更好地指导中高危GIST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完整切除术、且术前未行靶向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按照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危险度分级为中度及高度复发风险的432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对评分模型预测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432例中高危GIST患者中,高危组332例,中危组100例。男性237例,女性195例;年龄(57.4±12.4)岁。其中纤维蛋白原(FIB)>3.5 g/L者211例(48.8%),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272.5者85例(19.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4.2者122例(28.2%),全身炎性反应指数(SIRI)>2.7者102例(23.6%),肿瘤长径>8 cm者198例(45.8%)及核分裂象计数>8/50高倍视野者108例(25.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B(HR=1.789,95% CI:1.058~3.027,P=0.030)、PLR(HR=1.862,95% CI:1.067~3.249,P=0.029)、SIRI(HR=1.790,95% CI:1.039~3.084,P=0.036)、肿瘤长径(HR=1.970,95% CI:1.105~2.925,P=0.017)及核分裂象(HR=2.187,95% CI:1.211~3.950,P=0.009)为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指标纳入危险评分模型,分别赋予58分、62分、58分、63分及78分的权重。其中总分≤78分判定为中复发风险(Ⅰ组),>78且≤136分为高复发风险(Ⅱ组)及>136分为极高复发风险(Ⅲ组)。ROC曲线显示,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C-index为0.724(95% CI:0.687~0.787),校准曲线及Ⅰ、Ⅱ、Ⅲ组人群Kaplan-Meier曲线均提示模型预测准确性良好。结论FIB、PLR、SIRI联合肿瘤长径和核分裂象计数建立的复发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在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录治疗的 50 例糖尿病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 25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了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采取了中医护理干预方法,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护理效果,血糖控制情况以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护理后,研究组的一个月空腹血糖指标( FBG )以及餐后 2h 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控制中,可以显著控制血糖指标,降低糖尿病发病机率,并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确定针对高危妊娠患者实施管理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针对我院在2018年4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选择200例存在高危妊娠情况的患者,开展研究工作,结合具体高危因素选择管理干预措施,分析最终获取的干预效果。结果:对高危妊娠患者实施管理干预后,临产前结束高危妊娠的患者有92例,高危因素受控之下妊娠患者有106例,转上级医院患者2例(其中终止妊娠1例)。 临产后阴道分娩136例,难产和择期手术患者有63例,选择了剖宫产术分娩,无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结论:根据本次研究可知,在应对高危妊娠患者时,可选择运用管理干预这种有效措施,控制高危因素发展,以此来最大程度地调整其妊娠情况,保障母儿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升出生人口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确定针对高危妊娠患者实施管理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针对我院在2018年4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选择200例存在高危妊娠情况的患者,开展研究工作,结合具体高危因素选择管理干预措施,分析最终获取的干预效果。结果:对高危妊娠患者实施管理干预后,临产前结束高危妊娠的患者有92例,高危因素受控之下妊娠患者有106例,转上级医院患者2例(其中终止妊娠1例)。 临产后阴道分娩136例,难产和择期手术患者有63例,选择了剖宫产术分娩,无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结论:根据本次研究可知,在应对高危妊娠患者时,可选择运用管理干预这种有效措施,控制高危因素发展,以此来最大程度地调整其妊娠情况,保障母儿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升出生人口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妊娠产前护理管理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82例高危妊娠产妇,双盲法纳入试验组和参照组(n=41)。参照组行常规产前护理,试验组行综合产前护理管理,比较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出现1例不良妊娠结局,参照组产妇产后出现6例不良妊娠结局,参照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数量相对较多(p<0.05)。参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是82.93%,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是97.56%,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产前护理管理,可预防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率,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超声质控指标探讨湖北省超声质控工作中面临的基本问题。方法依据2019年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湖北省12家省部级医院、61家地市级医院和151家县区级医院质控数据,通过比较各级医院超声医师基本情况、结构质量指标(平均每日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患比;超声科医师数与诊断仪器数比)、过程质量指标(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危急值通报例数)、结果质量指标(超声报告阳性率和超声诊断符合率)来反映湖北省224家不同隶属关系医院的超声质控现状。不同级别(省部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医院上述超声质控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再行两两间比较。结果本次抽样调查的2556名超声医师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平均数量、年龄、职称、学历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218,χ2=44.830、17.039、1208.716,P均<0.05);超声结构质量指标平均每日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患比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990、40.390、21.877、54.520和5.740,P均<0.05);而超声科医师数与诊断仪器数比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过程质量指标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危急值通报例数在各级医院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结果质量指标超声报告阳性率在地市级医院和县区级医院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P<0.05),而超声诊断符合率在各级医院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湖北省不同隶属关系医院在超声结构质量指标中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超声医师学历和年龄构成比,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超声过程和结果质量指标,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将对提高我省超声诊断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高危儿行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对早期诊断和干预的作用。方法: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选取脑瘫高危儿 80例,根据诊断方式分为 2组,经门诊发现的 40例为控制组,经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筛查的 40例为试验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两个组别治疗有效疗程、年龄及家属满意率。结果:两个组别治疗有效疗程、治疗年龄及家属满意率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 P<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脑瘫高危儿行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可及时发现和确诊,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开展脑康复治疗,且可缩短疗程,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眼底出血 (retinal hemorrhage,R H)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我院 295例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RetCaM对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根据新生儿出血程度分为 I、 II、 III度。记录新生儿出生时性别、体重、是否早产、是否窒息、是否胎儿宫内窘迫及母亲孕期、分娩时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影响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临床因素。 结果:检出新生儿眼底出血有62例,发生率为 21.02%。其中 I度出血 23例,占 37.10%; II度出血 13例,占 20.97%; III度出血 26例,占 41.94%。其中单眼眼底出血 28例,双眼眼底出血 34例 。经过单因素分析,妊娠高血压病、新生儿娩出窒息、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发生有相关性( P< 0.05)。 结论:影响新生儿眼底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妊娠高血压病、新生儿娩出窒息和低出生体重,若是足月儿有以上因素应该常规进行眼底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