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行为控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透析间期自我管理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患者50例,应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一般资料、透析相关知识及透析间期自我行为控制进行调查分析。记录一周透析间期的饮食记录,由专人收集后计算能量、水、盐摄入及体质量增长取均值后列入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根据K/DOQI指南,64%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90%患者水摄入过多,48%患者蛋白摄入不足,52%患者盐摄入过量,82%患者能量摄入低于标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年龄、文化程度、透析频率、血红蛋白及尿量呈负相关,与收缩压、饮水量成呈相关。体质量增长与性别相关,女性透析间期能量摄入量、水摄入量、体质量增长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行为控制不理想,透析间期血压及体质量增长与水盐摄入密切相关。水盐摄入过量造成的水钠潴留是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男性自我管理较女性差。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作为重点干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应积极提高患者透析间期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研究近视快速增长儿童的眼底黄斑区和视乳头区微细结构和血流灌注等临床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7~14岁快速增长(1年近视增长>1.00 D)的近视患儿40例(快速增长组),同时选取39例增长缓慢(1年近视增长≤0.50 D)的近视患儿作为对照(稳定增长组),分别测量其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通过LenStar测量眼轴,OCTA测量黄斑区和视乳头区血流参数和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2组间血流参数和RNFL厚度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眼轴、屈光度、视网膜厚度、血流密度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结果:快速增长组和稳定增长组眼轴分别为(24.7±0.9)mm和(24.5±0.8)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斑区3 mm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分区视网膜深层和浅层以及视乳头4.5 mm GH(Garway heath)分区的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比较,2组在各局部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视乳头旁平均RNFL厚度和视乳头鼻侧区域,快速增长组明显较缓慢增长组薄(P<0.05)。近视增长量和眼底血流参数不相关,但与视乳头鼻侧区域RNFL厚度呈负相关。结论:儿童近视快速增长未伴有眼底血流密度的异常,但可伴有视乳头旁鼻侧、鼻上方和鼻下方RNFL厚度变薄,眼底血流参数对近视发展速度的预估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潜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行膀胱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21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5次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及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识别出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4个潜类别:高创伤后成长组(29例)、低创伤后成长组(33例)、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69例)、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84例)。相对于低创伤后成长组,年长者、非肌层浸润性癌患者更易进入高创伤后成长组;非肌层浸润性癌、男性、在职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居住在农村的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发展轨迹类型制订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产儿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母乳喂养对体质量增长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出生的76例早产儿选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配方奶喂养,观察组给予母乳喂养联合初乳口腔免疫疗法,统计比较两组喂养状况、生长发育状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奶量达到120 ml/(kg·d)时间分别为(5.27±0.89) h、(16.91±3.15) d、(15.65±2.29) 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14±1.03) h、(23.06±3.43)d、(22.56±2.79)d(t=8.47、8.14、11.80,均P<0.05)。观察组头围增长速率、体质量增长速率分别为(0.96±0.11)cm/周、(11.66±1.19)g/周,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0.80±0.10)cm/周、(9.53±1.14)g/周(t=6.63、7.97,均P<0.05),而两组身长增长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31.58%(χ2=5.07,P<0.05)。结论早产儿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母乳喂养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状况与生长发育状况,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北京学龄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与血压变化的性别差异。方法基于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8年所有小学至高中体检资料,经匹配个人信息后形成70 769名学生的身高、血压重复测量的纵向数据,计算年龄别身高、血压及其增长速度,和以身高增速高峰年龄(PHA)为基点的血压增长速度,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增长速度的性别差异。结果男、女生身高、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10~11岁男生的身高低于女生,其他同年龄段男生身高、血压均高于女生;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身高和血压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年龄交互作用(P<0.001);北京市男生PHA为12岁,女生PHA为10岁,男生比女生晚2年。男、女生血压增长速度曲线均呈“双峰”状,男生血压最大增长速度年龄为13岁,女生为10岁,男生较女生晚3年。男生的身高、血压增长速度高峰均高于女生。在调整PHA后的血压增长速度曲线中,男生和女生均显示青春期血压增长与身高增长相一致,即血压增长速度在PHA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PHA达到高峰,之后又显著下降。结论青春期各年龄段男、女生身高与血压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差异,且血压增长速度变化与身高增长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预测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与近视度数增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的近视患者1 011例1 011眼,均取右眼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收集的所有患者相关参数用于训练机器学习算法模型,构建模型时输入的参数包括年龄、性别、中央角膜厚度(CCT)、平均角膜曲率(K-mean)、可见虹膜直径(HIVD)、晶状体屈光度和眼轴长度(AL),输出的参数为等效球镜度(SER)。采用5折交叉验证的方法把所有收集的数据随机分为5个组,其中4个组用于训练模型,1个组用于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整个过程重复5次。根据不同模型训练后的R值和R2值的大小评估各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采用预测准确性最好的模型讨论眼轴增长与SER增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基于5折交叉验证的6种机器学习运算方法的预测准确性R值和R2值比较表明,模型以立方支持向量机(Quadratic SVM)回归模型预测准确性最好,R值为0.99,R2值为0.98。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屈光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1,P<0.01)。经Bennett-Rabbetts公式计算表明,6岁近视群体较18岁近视群体的平均晶状体屈光力大。该机器学习的模型表明,AL增加1 mm所对应的SER变化并非恒定值,为0~-3.00 D,这主要取决于AL增加1 mm所需要的时间跨度,AL增加1 mm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其所对应的近视增长度数越小。当AL增加1 mm时间跨度为1年时,如6~7岁或12~13岁,AL增加1 mm所对应的SER分别增加-2.50 D和-2.33 D;当时间跨度为3年时,如6~9岁,所对应SER约增加-1.77 D。结论对于学龄期近视者而言,AL增加1 mm所需时间越长或年龄跨度越大,AL增加1 mm所对应的SER增加量越小。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较为准确地预测AL增加与近视度数增加之间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综合产科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体重增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进行产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进行产前综合产科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体重增长情况与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病人孕期体重增幅比对照组小,病人分娩结局改善,具体表现在顺产率比对照组高,胎儿出现窘迫概率、产后大出血概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综合产科护理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体重增长以及改善病人分娩结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长情况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160例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完整治疗并分娩的孕妇,其中正常糖耐量(NGT)组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组,每组8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年龄、分娩孕周、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分娩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结果与NGT组比较,GDM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高于NGT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前BMI、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孕妇孕前BMI过大、孕期BMI过快增长均会影响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导致巨大儿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对GDM孕妇进行孕前体质量和孕期BMI增长情况的监测和控制,进行必要的运动锻炼和饮食指导均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避免巨大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