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予以所选患者颅骨大骨瓣减压、额颞极切除内减压、颞肌贴敷并行硬脑膜成形术,记录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29%(25/28),3例患者死亡(10.71%);术后6个月,25例患者康复情况如下:Ⅴ级2例(8.0%)、Ⅳ级6例(24.00%)、Ⅲ级10例(40.00%)、Ⅱ级7例(28.00%)。结论:在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去大骨瓣减压和额颞极切除内减压并颞肌敷贴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且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好系统性的整理工作,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中患者具有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结果:在对患者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当中,占比最高的是高血压(33.33%),其次是糖尿病(20.00%),其他顺次为吸烟饮酒(18.33)、高血脂(16.67%)和脑卒中家族史(11.67%)。在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当中,临床体征占比最高的是头痛(33.33%),其次是偏身感觉障碍(30.00%)和偏瘫(21.67%),最后是意识障碍(15.00%)。结论:掌握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及症状体征,能够对预防该种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烧伤总面积<30%体表总面积(TBSA)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结局。方法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66例合并烧伤总面积<30%TBSA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地点、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合并烧伤总面积、气管切开情况、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情况、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生物培养结果、总住院天数、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呼吸道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住ICU天数、总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66例患者中男190例、女76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且<65岁(217例),常见的受伤地点是密闭空间,吸入性损伤最常见致伤因素是热空气,轻度和中度吸入性损伤较为常见,合并烧伤总面积为9.00%(3.25%,18.00%)TBSA。在111例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被送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接受了气管切开术。本组患者总住院天数为27(10,55)d,160例入住ICU患者住ICU天数为15.5(6.0,40.0)d,109例行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天数为6.0(1.3,11.5)d。11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过呼吸道感染,检出了548株共35种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机械通气情况和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总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β=-0.198、-0.224、0.021、0.127、0.164、-0.298、0.357、0.447,95%置信区间=-0.397~-0.001、-0.395~-0.053、0.015~0.028、0.009~0.263、0.008~0.319、-0.419~-0.176、0.242~0.471、0.340~0.555,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行机械通气、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总住院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146、0.383,95%置信区间=0.022~0.271、0.261~0.506,P<0.05或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未行气管切开术、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住ICU天数的影响因素(β=0.225、0.008、0.237、0.203、-0.408、-0.334、0.309、0.523,95%置信区间=0.053~0.502、0.006~0.010、-0.018~0.457、-0.022~0.428、-0.575~-0.241、-0.687~-0.018、0.132~0.486、0.369~0.678,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住ICU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40,95%置信区间=0.278~0.601,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地点、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烟雾、化学气体)、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未行气管切开术、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机械通气天数的影响因素(β=-0.300、0.545、0.163、0.005、0.487、0.799、-0.791、-0.736、0.300,95%置信区间=-0.565~-0.034、0.145~0.946、0.051~1.188、0.001~0.009、0.127~0.847、0.436~1.162、-1.075~-0.508、-1.243~-0.229、0.005~0.605,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入烟雾、重度吸入性损伤、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机械通气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210、0.495、0.263,95%置信区间=0.138~0.560、0.143~0.848、0.007~0.519,P<0.05或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伤地点、合并烧伤总面积(10%~19%TBSA、20%~29%TBSA)、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未行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情况是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比值比=1.079、0.815、1.400、1.331、1.803、1.958、0.990、0.320、3.094,95%置信区间=0.840~1.362、0.641~1.044、1.122~1.526、1.028~1.661、1.344~2.405、1.460~2.612、0.744~1.320、0.241~0.424、2.331~4.090,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机械通气是影响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4.300,95%置信区间=2.152~8.624,P<0.01)。结论合并<30%TBSA烧伤总面积的吸入性损伤人群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影响合并烧伤总面积<30%TBSA的吸入性损伤患者院内结局的因素包括吸入烟雾、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行机械通气、有呼吸道感染。此外,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降低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中有潜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灰白质表面面积改变的性别差异,并分析其与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61例MDD患者和匹配的61例健康对照(两组均为男性25例、女性36例)行3D T1WI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得全脑各区域的灰、白质表面面积图像,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并提取四组间灰、白质表面面积的性别差异脑区,行post-hoc检验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将男女性MDD性别差异脑区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性别差异主结果显示双侧额上回、颞中回及左侧额中回喙部、枕外侧回灰、白质表面面积均存在差异,且双侧颞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岛叶、右侧额叶三角部、眶额内侧回、梭状回、顶下小叶白质表面面积及左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喙部、中央前回、颞下回、梭状回、前缘扣带回、枕外侧回、顶下小叶灰质表面面积存在差异(P<0.01,Bonforroni校正)。进一步post-hoc两两比较发现以上脑区女性MDD组灰、白质表面面积均小于男性MDD组(P<0.01,Bonforroni校正)。相关分析显示男性MDD组右侧额中回喙部(r=-0.398,P=0.049)及梭状回(r=-0.440,P=0.028)灰质表面面积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左侧颞中回灰质表面面积与男性MDD病程呈负相关(r=-0.419,P=0.037)。结论MDD患者灰、白质表面面积均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差异脑区并不完全重叠,这些差异脑区可能与男女性MDD患者临床表现和发病率的差异有关。
简介:[摘要] 目 的:探讨精准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应用效果。 方 法 :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烧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精准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精准护理实施前后护士对患者“八知道”内容汇报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护理实施后护士对患者“八知道”内容汇报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精准护理,有利于护士及时掌握患者病情,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降低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思路,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9.10~2020.10的62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将6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在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为患者提供激素及利尿剂或者高渗脱水剂等进行有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为确保患者预后情况的良好性,观察组在必须要针对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运用长期急性的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并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脑梗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脑梗面积及神经功能状态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MRI上韧带撕裂位置对矢状面上骨挫伤最大面积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至6月收治的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前十字韧带撕裂在其远端到近端全长上的位置分为五型:Ⅰ型,>90%;Ⅱ型,75%~90%;Ⅲ型,25%~75%;Ⅳ型,10%~25%;Ⅴ型,<10%。比较五型患者的性别、体重、体质指数、股骨外侧髁切迹凹陷深度、内外侧半月板有无损伤。选取ePDWSPIRCLEAR序列矢状面图像,分别截取股骨、胫骨骨挫伤面积最大的层面。使用Image J 1.52t软件测量挫伤面积最大层面的最大骨挫伤面积。结果63例急性前十字韧带损伤中,Ⅰ型撕裂3例(4.8%)、Ⅱ型撕裂14例(22.2%)、Ⅲ型撕裂40例(63.5%)、Ⅳ型撕裂2例(3.2%)、Ⅴ型撕裂4例(6.3%)。其中Ⅰ型和Ⅳ型未发现股骨外侧髁及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Ⅱ型为0(0,64.12)mm2、Ⅲ型为182.34(86.58,334.38)mm2、Ⅴ型为38.64(0,193.3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665,P=0.000);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最大面积Ⅱ型为76.78(28.25,205.57)mm2、Ⅲ型为120.93(51.78,239.37)mm2、Ⅴ型为190.51(80.86,238.7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939,P=0.018)。内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6.6%(2/3)、35.7%(5/14)、37.5%(15/40)、100% (2/2)、2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13,P=0.353);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1/3)、35.7%(5/14)、77.5%(31/40)、50%(1/2)、2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1,P=0.022)。内侧半月板损伤组外侧胫骨平台最大骨挫伤面积为48.0(0,105.97)mm2,小于未损伤组的185.67(54.36,257.4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8,P=0.003);外侧半月板损伤组股骨外侧髁最大骨挫伤面积为162.19(63.03,301.33)mm2,大于未损伤组的0(0,103.3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54,P=0.001)。结论前十字韧带断裂最常发生在中段,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概率最大,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大;发生在最远端的断裂导致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的面积最大,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概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