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苏州市东港社区居民社区康复现状及需求。方法对苏州市东港社区10348户居民进行每户上门调查,选择纳入的康复对象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填好后收回并统计数据。结果10348户居民共纳入353位康复对象。大部分康复对象为为卒中和慢性骨关节疼痛,分别占32.3%和35.1%的比例。其中有37位康复对象无苏州医保。半年内接受过康复治疗的为71位,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未进行康复原因主要为不了解康复是什么治疗、不知道哪些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服务以及觉得自己不需要治疗。353人中30位愿意接受机构康复,111位首选社区康复,40位选择家庭康复,不了解康复而未回答的为59位。大部人认为应该将康复治疗项目更多地纳入医保并应该更多地普及康复知识。结论苏州市东港社区居民对康复了解少,康复需求高,目前的社区康复服务不能满足其康复需求,需加强康复宣传,普及社区及家庭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边防部队士兵肥胖发生情况,提出预防的措施。方法选取边防某部653名士兵,按照边防一线和二线随机分2组。进行测量身高(cm)和体重(kg)来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士兵的BMI与服役年限不成正比。结论边防部队士兵肥胖发病率高,值得均衡营养搭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该地区2011年发生医院伤害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职业种类与医院伤害类型分布情况,了解伤害流行特点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该医院2011年因伤害住院病人的病案填写调查问卷,统一编号输入计算机,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结果住院伤害患者最小五个月,最大79岁,平均年龄33.98岁;男女性别比2.64∶1;发生医院伤害的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04.00,P<0.001)。各伤害类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64.00,P<0.001),位于前五位的伤害类型是机动车车祸、意外跌倒/坠落、砸伤压伤、机器事故、非机动车车祸。20~29岁组和30~39岁组伤害例数最多。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00,P<0.001),其中农民、工人所占的比例较高。结论青壮年(农民、工人)尤其是男性为伤害防治的重点人群,20~29岁组和30~39岁组是预防伤害发生的重要年龄阶段。机动车车祸、意外跌倒/坠落、砸伤压伤、机器事故、非机动车车祸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对发生不同种类伤害的不同人群防治应进行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健康人群白细胞VCS(体积、传导率和光散射)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36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74名,女性186名)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VCS参数。结果研究发现白细胞的VCS参数值成正态分布,VCS参数与年龄和性别无关,而与白细胞总数相关。结论建立了健康人群白细胞VCS参数的参考范围,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和评价我院门诊用药的现状,为我院持续改进、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所用的处方来源于我院2012年7-9月份,每个月随机抽查一日的处方(正常工作日),统计基本药物的处方数、药品通用名、处方金额、抗菌药物、注射剂的百分率等,从中抽查不合格处方进行点评。结果本院门诊处方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3.02种。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100%,处方的平均金额为元124.2。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7%%;儿科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4%;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5%;儿科使用一联抗菌药物为98.6%;急诊科使用一联抗菌药物为92.6%;儿科使用二联抗菌药物为1.4%;急诊科使用二联抗菌药物为7.4%;总门诊处方(包括急诊、儿科)使用注射剂为使用率17.9%;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6.6%,不合理处方为3.4%。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动儿童辅食喂养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儿童保健医师在指导流动儿童家长正确的辅食喂养的工作中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研究方法,分析辅食喂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调查对象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儿童系统保健体检的0-12月龄流动儿童。调查方法采用广州市儿童系统保健体检项目及父母或抚养人问卷相结合方法。在对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评价采用Z评分法。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216名儿童,其中收到有效问卷181份。对调查对象进行Logistic相关性分析,按时添加蔬菜水果、蛋类、动物性食物与流动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呈负相关。每日添加1次以上蔬菜水果、蛋类、动物性食物对儿童的体格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谷类食物添加超过每日1次以上对儿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流动儿童辅食添加存在不及时问题,不良的辅食添加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对儿童身体方面的影响可表现为体重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哺乳及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0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主诉有喂养困难或睡眠不实、哭闹、排便紊乱等症状与喂养相关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婴幼儿喂养建议及美国儿科学会儿科护理教材作为喂养适宜的判定标准,采用医生与家长一对一访谈及统一调查问卷形式,详细询问家长就诊时哺乳和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结果基本符合婴幼儿适宜推荐哺乳次数者仅占10.9%(97/886);多于推荐次数占82.6%(732/886),有6.4%(57/886)哺乳少于推荐次数。〈4月龄、4~6月龄和〉6月龄超过适宜推荐次数分别占各自月龄组的40.4%(19/47)、53.0%(87/164)、92.7%(626/675),随月龄增加超过适宜推荐频次者增多(Х2=104.137,P〈O.001)。〉4月龄婴幼儿有夜间哺乳行为者达86.5%(726/839),其中2次者占39.9%(355/839),〉3次者占25.6%(214/839),夜间哺乳频次并没有随月龄增加而减少(Х2=28.869,P=O.017)。在〈4月龄婴儿中,有12.8%(6/47)已经开始添加乳类以外食物;4-,6月龄时添加者占67.7%(111/164);但6-9月龄、9~12月龄、12-36月龄尚未添加者分别占43.6%(144/330)、17.4%(32/184)、11.2%(18/161)。结论喂养问题婴幼儿哺乳频次和夜间哺乳偏多,乳类以外食物添加出现偏晚与偏早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南充市在校大学生对乳腺癌易患因素的认知情况,为女性乳房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分层选取1200例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在校大学生,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男性是否会患乳腺癌及丰胸产品、高龄产妇、精神抑郁、多次人流史、乳腺癌家族史、饮食习惯、已育未哺乳、肥胖、特殊月经等因素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三学生对于男性会患乳腺癌及长期精神抑郁患者易患乳腺癌的认知情况比大一和大二学生好(p<0.05);男女大学生对男生会患乳腺癌和多次人流易患乳腺癌的认知情况较好,男生对男性会患乳腺癌的认知高于女生,女生对多次人流易患乳腺癌的认知高于男生(p<0.05);医学生对乳腺癌易患因素的认知程度比非医学学生高(p<0.05);目前大学生获取乳腺癌易患因素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书刊报纸(42.33%),听别人说(41.83%),电视(38.67%)。结论加强大学生对乳腺癌易患因素知识的了解,通过学生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广大人群中普及乳腺癌及其易患因素相关知识,有利于乳腺癌的预防与女性乳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