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骨骨膜窦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报道SP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讨论。结果SP好发于婴幼儿和青年,常因头部皮下包块就诊,包块多见于中线附近。血管造影可见颅骨膜上或颅骨膜下的血管团通过许多粗细不等的板障静脉、导血管与颅内大静脉窦相沟通。镜下可见无肌层血管结构,少部分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结论当头皮下有可压缩性的软性肿物,大小随颅内压力变化而改变,触诊发现肿物下方有颅骨缺损,此时应考虑SP的诊断,并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证实。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美观问题及预防自然破裂或者创伤引起大出血和空气栓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疾病发生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为婴幼儿患儿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支气管炎患儿170例,全面收集患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各项数据,并吸取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病毒检测。结果170例患儿中,至少感染一种病毒者共97例,检出率为57.1%;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共68例,为最多,腺病毒(ADV)3例,流感病毒A(IFA)9例,流感病毒B(IFB)3例,副流感病毒I(PIVI)3例,副流感病毒II(PIVII)2例,副流感病毒III(PIVIII)9例;A组患儿(3-6月)总阳性率为83.6%,B组患儿(6个月-1岁)总阳性率为44.1%,C组患儿(1-2岁)总阳性率为31.4%,三组患儿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为毛细支气管炎主体病原体,其中3-6个月年龄段婴幼儿为发病高峰期,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简介:摘要从临床实践结果找出巴氏五级和TBS分级的内在关联,使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诊断技术被准确而广泛的使用,有效的提高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扩大在临床推广应用,更加利于我国大范围的宫颈癌查。收集临床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学的宫颈涂片,比较巴氏五级和TBS分类在不同年份、年龄以及临床上宫颈常见疾病阳性检出率。近年来,临床上面利用TBS分类的方法对于宫颈炎症阳性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巴氏五级分裂方法。根据近两年来的临床宫颈涂片观察,利用两种分类方法比较得出较可靠的实验数据,建议临床上面推广使用TBS分类方法,并且要不断细化和全面化,使得在临床上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时,对于病变细胞得到最大化的筛查,提高阳性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