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单相接地占配网故障的80%,而中性点接地方式决定了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流程,对供电可靠性有决定性影响。文章针对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架空线路网络与电缆网络,分析了这种接地方式运行特性、优缺点以及需要考虑的零序CT配置问题。
简介:目的:探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PlasmaSintering,SPS)这一目前国际上正在兴起的粉末烧结新技术的内在机制。方法:选用纯金属铜粉作为烧结原料,在分析烧结曲线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烧结实验,研究不同烧结阶段的显微组织、烧结体晶粒尺寸分布、致密度及上述参量的演变特征。结果:根据对烧结体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定量分析,提出了SPS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并发展了烧结体致密度变化的分析模型。结论: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揭示了制备高致密度、均匀、细晶材料的SPS技术优势的内在机制;分析模型可用于各种工艺条件下SPS致密化过程的定量预测。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种基于预测剂量的自调节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方法,以增强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方法利用3D U-Res-Net_B网络预测出三维剂量分布后,在直接子野优化的每次迭代中先基于上次迭代结果计算当前剂量,再联合预测剂量计算目标剂量,然后以此为目标进行优化。完成所有迭代或满足循环退出条件后,得到最终的治疗计划。在30例直肠癌病例上进行测试,验证算法的效果。结果临床计划治疗靶区的V100%均值和标准差为(95.03±0.91)%,自动计划为(94.67±1.96)%,接近临床值(P>0.05),而预测值为(92.90±2.13)%,与临床计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自动计划在小肠V35、膀胱V40、股骨头的V20 ~V40等多项指标上低于预测值和临床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18.0,P<0.05),在其他危及器官的指标上与临床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增强了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提高了其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相关情绪心理学的理论,对乳腺癌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进行调查研究。方法102名乳腺癌患者完成中文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量表)的研究,内容包含九种认知应对策略;结果CERQ全量表的α系数为0.900,9个分量表的α系数在0.754~0.965之间;全量表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193,9个分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435~0.873之间;全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00,9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722~0.960。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df为3.731,NFI为0.901,IFI为0.925,TLI为0.916,CFI为0.925,RMR为0.048,RMSEA为0.071。结论CERQ-C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查乳腺癌患者心理认知调节方式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防自调输液滴数控制器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患者做为对照组,300例患者做为临床使用组,比较2组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数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自行调节率26.33%,临床使用组竟无1例自行调节者。结论防自调输液滴数控制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微信个案管理对社区糖调节受损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11月在镇江市3个社区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糖调节受损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个案管理档案,实施微信个案管理并随访6个月,评估人组时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健康行为改变干预效果、代谢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随访时研究对象健康责任、营养、运动、人际问影响和自我实现等健康行为明显改善(P〈0.01或P〈0.05),压力应对与人组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质指数、腰臀比等代谢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与人组时相比改善明显(P〈0.01),而干预后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所回升(P〈0.05)。结论微信个案管理对社区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省力、省时、经济、有效的新型个案管理方式,对于糖尿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采用前后对照法,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生理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标等各项生理指标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各项生化指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患给予合理地饮食调节及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理生化指标,对逆转糖耐量异常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受检者在阅读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RSVP)与其他不同类型视标进行实时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测量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4—10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33例,年龄15~28(22.1±4.8)岁,等效球镜度(SE)为(-3.81±1.67)D。试验视标分为以下4类:RSVP、随机字符RSVP、马耳他视标和文本窗。每组视标试验时间为5 min,使用Grand Seiko WAM-5500红外验光仪进行实时的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的测量。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受检者阅读或者注视不同视标时调节参数的差异,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试验初期10 s内与5 min内平均调节反应值的差异。结果:5 min试验显示,与RSVP、随机字符RSVP和文本窗比较,马耳他视标调节反应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16;t=2.57,P=0.011;t=3.85,P<0.001);注视马耳他视标时,调节变异度大于阅读RSVP和文本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01;t=2.93,P=0.04)。调节微波动能量分析显示,与RSVP相比,注视马耳他视标时低频区能量明显增高(t=30.32,P<0.001);与RSVP相比,阅读文本窗时中频及高频区能量明显增高(t=32.41,P<0.001;t=38.26,P<0.001)。RSVP、随机字符RSVP及马耳他视标在最初10 s的调节反应均高于5 min内调节反应的均值(t=2.30,P=0.028;t=2.45,P=0.020;t=3.71,P=0.001)。结论:阅读或注视不同类型的视标时,人眼的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存在差异。阅读或注视持续一段时间后,调节反应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最初的测量结果无法完全代表持续阅读或者注视时的调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