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新近研究表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表达上调。白藜芦醇对于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被认为与其可以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及滑膜炎症有关。目的:进一步分析白藜芦醇对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软骨细胞。根据加入物的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干预组(1mg/L)和白藜芦醇干预组(100μmol/L白藜芦醇+1mg/L脂多糖)。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荧光显微镜下显示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数占95%以上,证实所培养细胞为软骨细胞;②脂多糖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白藜芦醇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量较脂多糖组下降,但仍高于空白组;③结果表明,表明白藜芦醇可抑制小鼠软骨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连地区居民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方法依托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选取2011年8至12月期间参加调查的大连地区随访的社区居民,共计10 207人,在2014年7至12月期间进行随访。根据non-HDL-C、LDL-C值四分位将受试者分为Q1、Q2、Q3和Q4及q1、q2、q3和q4组,分析non-HDL-C、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之间的相关性。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37.3%、42.1%、44.4%和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5.361,P<0.00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40.9%、42.6%、42.9%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9.888,P<0.00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和吸烟情况进行的偏相关分析中,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与non-HDL-C、LDL-C仍呈正相关(r=0.092、r=0.046,P<0.05)。(3)以2014年新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为终点事件,对随访数据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on-HDL-C和LDL-C分别与年龄、吸烟情况进入方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n-H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48(1.181~1.318)、0.988(0.980~0.996)、1.616(1.285~2.033);L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36(1.159~1.319)、0.990(0.982~0.997)、1.627(1.293~2.046), 均P<0.05]。结论(1)随着non-HDL-C和LDL-C的升高,大连地区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2)大连地区居民non-HDL-C和LDL-C均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不同类型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水平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分别测定2020年3月至12月来本院体检的7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HTC组)、8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HTG组)、9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MHL组)和85名血脂正常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RLP-C水平,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等血脂指标,并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0.40±0.2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TG组和MHL组血清RLP-C水平分别为(0.44±0.25)mmol/L、(0.35±0.21)m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HTC组血清RLP-C水平(0.21±0.12)mmol/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HTG组(P<0.01)。高脂血症患者RLP-C水平与TG、VLDL-C呈显著正相关(r=0.85、0.65;均P<0.01),与TC、HDL-C、LDL-C、apoA-I、apoB和Lp(a)相关不显著(r=0.28、-0.23、0.20、-0.26、0.24、0.19;均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VLDL-C密切相关,HTG和MHL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显著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水平升高与冠心病(CHD)防治关系。方法采用液体试剂用清除法测定50例CHD患者及50例无CHD患者血清中D-LDL-C水平,同时还检测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CHD组的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D-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结论D-LDL-C是CHD发病的高危因素。它的定期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监测CHD必不可少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系统(简称自建系统)进行初步性能评价。方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10-A2文件1,使用自建系统和配套系统测定HDL-C,进行准确度、总不精密度及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实验评价,并用患者标本与配套系统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8.6%、99.3%、98.2%,平均为98.7%;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总不精密度CV值分别为1.79%、1.22%、0.80%;线性范围可达5mmol/L(相关系数r2=0.9995);与配套系统相比,Y=1.0319X-0.0003相关系数r=0.9854,测定结果显著相关(P<0.05)。当甘油三酯(TG)浓度≤10mmol/L,血红蛋白(Hb)浓度≤3g/L,维生素C(Vc)浓度≤1704μmol/L,胆红素(BIL)浓度≤342μmol/L时对本法无显著性干扰。结论自建系统各项分析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且检测成本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健康的动脉血管,管壁平滑,血流通畅。当血液含有过多胆固醇,它们开始在血管内壁积聚起来;初期血管内壁出现脂质沉积,令血管向外肿胀,此时,血脂异常这个“无声的杀手”已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悄悄地潜藏在人体内。随着脂肪沉积物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成分多数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依然坏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引发冠心病及其相关致死、致残风险的主要原因,它也因此被称为“坏”胆固醇。积极降低LDL-C能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