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71-01摘要目的了解区域内机械制造业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方法对16家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及1023名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家企业按所属性质分类,国有企业样品合格率为最高(84.6%),私营企业样品合格率为最低(60.6%);按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合格率分别为58.0%、83.3%、60.7%,三者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25.031,<0.001);1023名职工健康体检异常率为8.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单位覆盖率只有30.8%。结论区域内机械制造业职业病防制工作应大力加强,提高所有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势在必行。

  • 标签: 职业卫生检测 健康监护 危害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机械制造业中职工职业病危害情况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某机械制造业员工200人进行入组分析,入组人员包括清砂操作工,电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员,涂漆岗位等,通过对尘肺、噪声聋、职业性慢性中毒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群的健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行的防护措施。结果某机械制造业企业员工中,肺部异常、听力损失以及血液异常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健康指标和要求,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大型机械制造业职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有粉尘、噪声、苯系物危害等,需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保护。

  • 标签: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 危害与防护 健康指标对比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对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对疾病的诊治意识不断提高,有急性病到医院看急诊,打“120”电话叫急救车的观念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寻常老百姓,加之近年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民群众就医、看病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这些就突显出急救、急诊医学的重要性。“救命、起死回生”这是临床医学的首要任务,给我们一线的临床医生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鉴于上述情况,我院自2008年来针对既往急诊流程不畅、急诊绿色通道不通,造成诸多医疗隐患的问题,着手分科细化,统一管理的模式,加之2012年来我院积极投入到“二甲医院”的创评工作,进一步推动我院急诊绿色通道规范,急诊队伍逐渐专业化,极大缓解了广大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障了有真正需要急诊病人的服务质量,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需探索思考。

  • 标签: 县医院急诊绿色通道 建设 存在问题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实施中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提出护理管理的具体内容。结果通过科学的护理管理,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临时处置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结论结合严重创伤急救实践,严格、科学、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也是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创伤急救 护理管理 实施效果
  • 简介:为了更迅速地反映我国临床输血及检验领域科研工作的新成果,本刊决定开设论文发表"绿色通道"。凡下列论文经作者申请后,可进入"绿色通道":1获国家或省部级基金资助的科研论文(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2有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论文(应需提供文献查阅报告);3博士研究生论文(需附导师的推荐函)。凡要求通过"绿色通道"发表的论文,在收到稿件2个月内经本刊编委会同意后予以发表。

  • 标签: 绿色通道 论文发表 基金资助 启事 科研成果论文 研究生论文
  • 简介:为了更迅速地反映我国临床输血及检验领域科研工作的新成果,本刊决定开设论文发表"绿色通道"。凡下列论文经作者申请后,可进入"绿色通道":1获国家或省部级基金资助的科研论文(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2有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论文(应需提供文献查阅报告);3博士研究生论文(需附导师的推荐函)。

  • 标签: 科研成果论文 省部级基金 基金论文 推荐函 文献查阅 证明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肝脾破裂患者救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治疗的60例肝脾破裂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救治,后者采用常规模式救治,对比两组的救治成功率。结果治疗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3.33%,参照组的救治成功率为73.3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在肝脾破裂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能够为抢救赢得更多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肝脾破裂 急诊绿色通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9月来我院急诊科68例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用急救绿色通道进行救治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以患者刚到急诊科的时间开始计算,在抢救室急救的时间平均为9.58min,到达心内科导管室的平均时间为14.23min,均在16分钟以内开始实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抢救成功率100%,无一死亡病例。结论利用院前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完善急救组织管理,提供高效快捷的急救护理,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 标签: 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缺血性脑梗死占脑卒中的70%以上,现有患者600多万,每年新发病150多万,是危害大众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经过30多年的临床研究,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急性缺血型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它最显著的治疗效果就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

  • 标签: 缺血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绿色通道 市医院 超早期治疗 大众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点病种在急诊绿色通道服务时限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有效控制重点病种在急诊的服务时限,达到急救绿色通道的无缝隙连接与全程质量控制,规避医疗风险。方法通过设计“重点病种绿色通道管理质控记录单”,采取三级质量控制模式对重点病种在绿色通道救治流程中,各个服务时限节点进行质量管理控制。结果缩短了重点病种病人在急诊的服务时限。结论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各个服务时限节点的质量管理控制,有效缩短了重点病种病人在急诊科的服务时限,加强了急诊科与临床各科室间的相互合作,提高了重点病种的急诊救治成功率,提升了急诊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重点病种 绿色通道 服务时限 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14年3月成立胸痛中心后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建立了绿色通道,从3月-9月半年期间共收治急诊患者25例,从人员安排,门球扩张时间的控制,急救处理流程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临床路径,制定相关的急救方案,保证通道的畅通,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患者的成功率。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急诊PCI 绿色通道 体会
  • 简介:摘要我院急诊科2011-2014年共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0例,开通绿色通道220例,采用预检分诊-抢救观察-住院为一体的急救体系及优化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急救流程,保证批量伤员在“黄金1小时”内得到救治,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现以大型群体伤为例,谈谈我院急诊科在批量伤员救护中的组织管理体会。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群体伤 组织管理
  • 简介: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迁移和分化情况。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BMSCs,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共30只大鼠。于造模1周后进行干预,随机选取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并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假移植组(生理盐水注射)和细胞移植组(BMSCs注射),每组8只。于移植前、移植后7d、14d、21d、28d、35d及42d进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locomotorratingscale)评分。HE染色、免疫荧光观察脊髓损伤的组织修复和BMSCs的迁移分化情况。结果从第14天始,细胞移植组大鼠的BBB评分较脊髓损伤组和假移植组大鼠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细胞移植组大鼠的脊髓结构相对完整,液化和囊泡区缩小,炎性细胞减少。免疫荧光显示BMSCs聚集于脊髓损伤处,且能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结论BMSCs能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和聚集,并分化为相应的神经细胞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 标签: 大鼠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前,医学影像学更新速度非常快,放射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新型医疗技术逐渐被引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伴随医学影像设备的逐步发展,MRI(核磁共振)、CT技术、DSA、DR等设备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像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分子影像学、放射学开展后,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技术 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