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愚程昌谷温兴燕
(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清镇5514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390-01
背景:脑卒中,中医称中风,是指大脑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堵塞造成的大脑缺血、缺氧症状。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的病人多达200万,并且此病发病率高达120/10万,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因为中风而死亡的病人约有120万。据2012年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致死率排名第一,高达22.45%,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高达85%。在我国,因为自然人口增加以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脑卒中的发病数在未来20年内将会由目前的200余万上升到550余万,对社会和家庭经济及人力资源造成极大负担。早期溶栓、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才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中的脑组织,避免缺血脑细胞的坏死。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位于贵州省户籍总人口为516481人,GDP219亿的清镇市。在国内西南片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目的:现国内外已达成的共识:急性脑卒中的处理应遵循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与讨论关于建设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这种绿色通道的有效建立提供一个理论依据。建立快速的静脉溶栓通道为重中之重。本文旨在通过本院建立县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进行溶栓治疗实践做一综述。开通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是保证患者有效治疗、改善病情的重要措施之一。
项目实施面临的困难:(1)民主普遍对疾病认识不足,延误就诊时间,对医疗期望过高易导致医疗纠纷。(2)缺乏统一的EMS【EmergencyMedicalService急救医疗(服务)】指挥调配3、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主动性、效率低下。
应对的措施:
1.宣传。面向社会统一公布本院急救电话,采取多种方式(板报、传单、健康教育、座谈等)向社会各层次人员进行卒中发病、应急、预后知识普及。督促了患者及时就医,为良好的医患沟通打下基础。做好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有关宣传工作,也是建立该病绿色通道的必要途径,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这一病症的危害与严重性,并且做到如何预防与尽早治疗和一些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脑卒中带给患者的伤害。
2.培训。针对医师以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3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指南】进行卒中早期识别、溶栓适应症培训。针对护理进行卒中护理培训。针对辅助科室加强岗位职责培训。减少误诊及拖延治疗,提高效率,防止并发症发生。统一标准口径同患者及家属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3.质控。医院层面制定绿色通道流程整合医院资源,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专人追踪病人并做好及时记录与患者的病情反馈。相关的检查人员要做到及时纠正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错误及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在一些社区医疗站等设立一些缺血性脑卒中防止网点,方便患者做到尽早治疗。
4.配合。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需要患者与医院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医院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比如说,应该制订一个特殊通道流程,对相关科室进行组织与协调,对患者做到紧急影像检查,脑血管病专科要早期进行诊断等一系列环节,通过各个方面的配合,从而形成一种井然有序的诊断、抢救与治疗运行模式,由此一来,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条件。
结论:本院自从开展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以来本科收治新发缺血性卒中病人48例,通过绿色通道5例,在这5列中,由于患者及家属拒绝未溶栓的1例,拒绝静脉溶栓的4例:除1例因为年龄及基础疾病多效果欠佳,其余3例均达到了满意效果。综上,基层卫生医疗工作需要医务人员投入更多的热情及精力,就建立县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主要需要做好宣传、培训、质控工作。虽然简陋,但行之有效。随着我院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不断深入研究,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细致分析与研究,我院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绿色可行的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为广大患者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刊名:中华神经科杂志ISTICPKUJournal:CHINESEJOURNALOFNEUROLOGY年,卷(期):2010,43(2)
[2]2013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发布日期:2013-01-31制定者:美国心脏协会(AHA,AmericanHeartAssociation)美国卒中协会(ASA,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出处:Stroke.publishedonlineJanuary31,2013.
[3]急性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作者:赵性泉文章号:W0851962013-3-2816:22:40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卒中单元)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单爱军,李肖亮,杜波,钟贤良,梁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