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影响mRNA疫苗粒径粒径分布的因素。方法在不同离子强度缓冲液、pH值、稀释剂类型、稀释度和检测仪器条件下,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3批mRNA疫苗的粒径粒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稀释剂的离子强度增大时,疫苗的粒径随之增大,粒径分布不发生改变;稀释剂的pH值增加时,疫苗的粒径随之增大,当pH值达到弱碱性时,粒径分布出现明显变化;选择不同溶液作为稀释剂时,mRNA疫苗的粒径均不同,粒径分布无明显变化;疫苗稀释度≤100时,粒径粒径分布均无明显改变;不同仪器参数下疫苗的粒径粒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粒径分布略有不同。结论粒径粒径分布受稀释剂、稀释度和检测仪器等因素影响,在生产与质控中应予以关注。

  • 标签: 粒径 粒径分布 mRNA疫苗 动态光散射
  • 简介:  目的测定半夏块茎不同粒径总生物碱的含量,不同粒径总生物碱含量和产量以直径为2cm的块茎最高,本研究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半夏块茎不同粒径生物碱的含量

  • 标签: 不同粒径 半夏块茎 含量研究
  • 简介:摘要冰云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广的云类型之一,他们由多种不同的冰晶粒子组成,形成了丰富的宏观和微观物理性质,对全球能量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云内物理量的分布特征,对了解云在气候系统中作用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分别于2013年和2007年引进了Ka-BandZenithRadar(KAZR)云雷达和MicropulseLidar(MPL)激光雷达,在西北干旱区进行云的长期连续观测。本文利用云雷达和激光雷达资料,在云检测和冰云识别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套云微物理量的反演算法,并根据反演结果对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SACOL站上空云微观特性进行统计,初步分析了云中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的分布变化,分析了其年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在暖季的平均值要高于冷季,最大值均出现在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在过渡季节时,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的变化率加快。在日出之后,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在白天出现三个峰值,在夜间又逐渐减小并保持稳定。云内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云的中下部,与各个高度云的发生频率密切相关。

  • 标签: 云微物理特性,云冰水含量,云滴粒子有效粒径
  • 简介:[摘 要] 目的:钙制剂粒径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机体对钙的吸收,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钙药物制剂粒径数据的差异情况以探讨钙剂吸收的效果。方法:以14种钙制剂为研究对象进行粒径研究测试,由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检测,称取同等质量的样品,按照1:1比例充分溶于同体积的纯水中,通过仪器检测钙制剂悬浊液的粒径分布。结果:14种钙制剂按照D90粒径从大到小依次为:S-K 383.490 μm;TCBJ牛初乳加钙咀嚼片105.668 μm;LD碳酸钙D3颗粒52.299 μm;GEQ碳酸钙D3片(Ⅱ)46.82 μm;TCBJ VD+VK 43.767 μm;SWS 40.296 μm;LD碳酸钙D3片(Ⅱ)31.392 μm; 童时液体钙 30.702 μm;BOLD 22.470 μm;迪巧维D钙咀嚼片22.153 μm;迪巧儿童维D钙咀嚼片15.715 μm;迪巧维生素D维生素K咀嚼片14.917 μm;OSTL颗粒 6.578 μm;迪巧小儿碳酸钙D3颗粒3.514 μm,本实验结果显示14种钙制剂中迪巧小儿碳酸钙D3颗粒粒径最小。结论:钙制剂粒径的大小是影响生物体内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通过钙制剂粒径大小的比较,对补钙产品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今后优化钙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 标签: [] 骨质疏松 钙制剂 粒径 迪巧 补钙
  • 简介:摘要:纳米粒脂质体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重要载体,其粒径均一性对其生物学性能和应用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控制和优化脂质体的粒径均一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影响脂质体粒径均一性的主要因素,如制备方法、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及溶剂的选择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优化脂质体粒径均一性的有效策略。还评估了粒径均一性对脂质体药物释放性能及体内药效的影响。提出了未来优化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纳米粒脂质体 粒径均一性 优化研究 药物递送系统 制备工艺
  • 简介:摘要:新研制的蛇黄散疗效显著,配方制作合理、质量标准易于控制、价格亲民实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新蛇黄散不同粒径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希望为粒径控制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粒径大小对γ辐照中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中胶原结构的影响以及辐照保护剂的有效性。方法取同一供体的冻干皮质骨,依据Urist改良法制备不同粒径的(0.5~1.0 mm、1.2~2.8 mm、3.3~4.7 mm及5.7~7.0 mm)DBM样品,按照不同剂量分为:0 kGy、15 kGy、25 kGy及25 kGy(辐照保护剂),真空密封后储存于-80℃冰箱待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胶原表面形态,大体观察胶原表面结构损伤的程度;将样品按照0.2 g/ml生理盐水比例在50℃条件下72 h,利用浸提液颜色深度观察胶原被辐照损伤的程度;使用2,4-二硝基苯肼(吸光光度计法)测定样品中羰基含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钠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样品中胶原分子量的变化;利用差示热量扫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检测样品热变性温度以观察胶原热稳定性。结果样品浸提液颜色与γ辐照剂量相关度较高,未辐照样品浸提液颜色清亮,而在同粒径下随辐照剂量加大浸提液黄色逐渐加深,5.7~7.0 mm粒径组颜色相对较浅;25 kGy组相比于25 kGy+保护剂组浸提液颜色加深。扫描电镜观察到γ辐照导致胶原结构紊乱,纤维断裂,随着辐照剂量增大损伤区域增多,当粒径增大时,损伤区域有减少的趋势;相比于25 kGy组,25 kGy+保护剂组胶原结构性破坏减少。差示热量扫描法得出样品热交换曲线,随着粒径增大,热变性温度有增高的趋势,粒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F=189.4,P<0.001);同粒径间差异不明显。SDS-PAGE发现同粒径下γ辐照剂量愈大,胶原分子量愈小;同辐照条件下随粒径较小,高分子量胶原含量减少明显;225 kGy+保护剂组相比于25 kGy组,高分子量增多。羰基含量结果显示在同一粒径下,γ辐照使羰基含量增多,0.5~1.0 mm组(F=13.631,P=0.002),1.2~2.8 mm组(F=6.390,P=0.016),3.3~4.7 mm组(F=5.630,P=0.023),5.7~7.0 mm组(F=4.150,P=0.04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粒径间随着粒径增大羰基含量逐渐减小但差异统计学意义(F=0.560,P=0.650)。结论γ辐照与胶原的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随着γ辐照剂量的增加,胶原损伤程度逐渐增加;DBM的粒径大小影响着胶原对γ辐照的敏感度,随着粒径的减小,DBM颗粒更易被γ辐照损伤;辐照保护剂在辐照过程中对胶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骨基质 胶原 辐射 γ射线
  • 简介:【摘要】目的:就新蛇黄散粉末粒径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皮肤科接受新蛇黄散治疗的患者(180例),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60例,分别给予新蛇黄散(细粉)、新蛇黄散(最细粉)、新蛇黄散(极细粉)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皮损恢复情况、治疗效果等方面,C组均更为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蛇黄散 临床疗效 粉末粒径
  • 简介:文章以武汉青山海绵城市的建设项目为例,对项目建设中所用的透水混凝土进行试验,对骨料粒径对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骨料 粒径 透水 混凝土 力学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D-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1例经动脉载药微球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药微球粒径不同分为100~300μm(小粒径)组与300~500μm(大粒径)组,比较化学治疗栓塞术后1、3、6个月的肿瘤反应率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生存期有无差别。定量资料比较若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曲线图及柱状图采用GraphPad Prism 9.1软件绘制。结果小粒径组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1.25%、30.15%、42.45%,大粒径组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8.25%、15.79%、24.7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个月=0.012,P3个月=0.009,P6个月=0.008,P值均<0.05)。小粒径组术后1、3、6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8.19%、76.99%、70.75%,大粒径组术后1、3、6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1.02%、72.81%、53.60%,其中术后6个月小粒径组(客观缓解率=70.75%)显著高于大粒径组(客观缓解率=53.6%,P=0.012)。小粒径组术后1、3、6个月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5.14%、83.33%、74.53%,大粒径组术后1、3、6个月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24%、81.58%、64.95%,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小粒径组术后胆汁瘤发生率(6.20%)明显高于大粒径组(0.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栓塞后综合征、肝脓肿、骨髓抑制等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粒径组与大粒径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8个月、20.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结论小粒径组载药微球D-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大粒径组,但胆汁瘤发生率高;不同粒径的D-TACE对患者远期生存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化学治疗栓塞 肝细胞癌 粒径 介入治疗
  • 简介: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略)2.2 ,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

  • 标签: 不同粒径 叶素所致 垂体叶素
  • 简介: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略)2.2 ,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

  • 标签: 不同粒径 叶素所致 垂体叶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粒径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术前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于肝癌肝移植术前接受小粒径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24~70岁,中位年龄51.5岁。统计分析肿瘤大小与数目,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肿瘤反应情况,分析移植等待期间的淘汰率、降期成功率、病理结果以及短期肿瘤复发率。结果47例肝癌患者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46例,B级1例。单发肿瘤17例,多发肿瘤30例,肿瘤的最大直径为(30.8±11.7)mm。47例患者共接受50次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0%。完全缓解率为27.7%(13/47),部分缓解率为51.1%(24/47),疾病稳定率为17.0%(8/47),疾病进展率为4.2%(2/47)。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等待患者22例,淘汰率为0;超过米兰标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接受降期治疗25例,降期至符合UCSF标准的成功率为84.0%(21/25),降期至符合米兰标准的成功率为56.0%(14/25)。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有33例已经接受肝移植,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坏死率大于50%的比例为78.8%(26/33),肿瘤完全坏死的比例为39.4%(13/33)。无介入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肿瘤复发率为3.0%(1/33)。结论小粒径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术前应用安全有效,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坏死率。

  • 标签: 肝肿瘤 肝移植 载药微球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短期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某小学招募65名6~9岁小学生。随访3次,每次随访时测量受试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水平并收集颊黏膜样品;同时监测每次随访开始前3 d至随访结束这一时间段校园内的不同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PNC)及温度和湿度水平。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粒径PNC与儿童呼吸系统健康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滞后2 d的PNC0.25~0.40 μm (粒径为0.25~0.40 μm的PNC)每升高1个IQR个/cm3,FVC、FEV1及ACE分别下降60.15(95%CI:88.97,31.32)ml、34.26(95%CI:63.22,5.31)ml、6.00(95%CI:9.15,2.84),FeNO升高12.10%(95%CI:3.05%,21.95%)。不同粒径PNC升高相关的指标效应值存在粒径越小,相关的效应越大的趋势。结论颗粒物短期暴露与儿童肺功能、颊黏膜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及气道炎症反应升高有关;颗粒物粒径越小,其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可能就越大。

  • 标签: 颗粒物 儿童 定群研究 粒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