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输血检验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段是2017.3-2019.6,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180例需输血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对照组(盐水凝集法)各90例,比较两组正反定型符合率、检验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高;反定型符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阴性76(42.22%)例,其中RhD阴性率6.57%,C阴性率18.42%,E阴性率72.36%,交叉配血不和率2.63%。结论:输血前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能提高依从性输血准确率,提高检验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输血检验的过程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在 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0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盐水法 ABO血型鉴定方式,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 ABO血型鉴定。测定两组患者血液检验一次性正确率,并分别对正定型和反定型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液经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得到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是
简介: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输血患者采用盐水凝集法进行输血检验,研究组输血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输血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输血患者的正定型(100%)、反定型准确率(9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正定型(86%)、反定型准确率(86%)(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准确性高,灵敏度及安全性较强,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结果易于观察,是一种理想的临床输血检验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 PICC 置管中堵管的处理方法以及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 40 例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在我院收治的使用 PICC 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针对两组堵管患者给予激活剂进行溶栓,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 + 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负面情绪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 SAS (焦虑)与 SDS (抑郁)评分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试验组的 SAS (焦虑)与 SDS (抑郁)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 PICC 置管堵管患者可给予激活剂进行溶栓,并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低落情绪,缓解患者内心压力。
简介:摘要:传统的 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 16G或 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 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送管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 2017年 6月—— 2018年 12月 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 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 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简介:摘要传统的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16G或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送管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硅胶管(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01/2015-10来我院就诊的47例47眼泪小管断裂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从上、下泪小点“U”形置入,在泪道中保留3mo。拔管后,观察泪道通畅率、是否伴有泪溢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泪小管吻合成功,新型硅胶管顺利植入。未发生硅胶管相关的并发症,如眼部刺激、泪小点外翻和撕裂、过早脱落等。治愈41例(87%),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部分治愈4例(9%),患眼轻微泪溢,但泪道冲洗通畅。失败2例(4%),患眼泪溢,泪道冲洗不畅。结论: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置入物,其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术者学习曲线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其中的210例进行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置管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双手送管,实验组患者采用单手送管,记录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数据,探究单手送管与双手送管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88.57%,对照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时,单手送管可以有效的提高首次送管的成功率,并延长留置管的留置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心静脉置管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92.00%(46/5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vs16.00%)(χ2=4.00,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但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置管方式相比,腋静脉穿刺置管,可有效降低穿刺意外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胃肠减压管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共纳入研究对象 24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接受胃肠减压管插管患者,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1.67%低于对照组 10.83%,有统计学差异, P< 0.05。两组护理前 Kolcaba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护理后,对照组 Kolcaba评分( 59.71±6.63)分明显低于观察组 Kolcaba评分( 76.49±7.14)分,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普外科胃肠减压管插管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其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新生儿留置胃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发生状况及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400例患儿中发生留置胃管意外脱管41例,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发生率为10.25%。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为医护人员因素34例,占82.93%,包括导管固定不当12例(29.27%),患儿约束不佳11例(26.83%),导管维护不当11例(26.83%);患儿因素7例,占17.07%,包括患儿哭闹,2例(4.88%),患儿呛咳2例(4.88%),患儿分泌物过多3例(7.32%)。结论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发生率较高,且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较多,可分为医护人员因素和患儿因素两大类,在实际护理中需加强对患儿的针对性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