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泡灌洗液真菌葡聚糖检查提高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诊断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其中临床诊断或是确诊为IPFI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肺炎组、非感染组,确诊的单纯肺炎52例患者作为单纯肺炎组;未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以及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咳嗽28例作为非感染组。对观察组(IPFI组)和单纯肺炎组患者在病变的部位进行灌洗,对非感染组患者在右肺中叶或是左肺舌叶进行灌洗。回收液的总量记录,进行病原学真菌葡聚糖检查试验,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二组的诊断价值。结果G试验水平试验观察组(IPFI组)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的检测值,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G试验水平观察组(IPFI)组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G试验灵敏度高于血浆G试验,提示对患者进行BALFG检查能够比血浆G检查对侵袭性肺部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诊断方面具有更及时准确及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抽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内科住院病房临床诊断的真菌性肺部感染患者资料。结果46例患者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36例,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癌合并肺结核1例,1型糖尿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1例,化脓性胸膜炎1例,原发性真菌性肺炎1例。胸片及CT检查肺部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征象28例,右上肺阴影3例,右下肺阴影5例,单结节影3例,双肺弥漫性结节阴影7例。全部病例均使用了氟康唑静脉用药,其中2例因效果不佳,改用了伊曲康唑。治愈10例,好转27例,9例患者因用药1周无效,自动出院。结论真菌性肺部感染常常在病人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下发病,常为继发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常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混淆。本组资料显示,血常规、肺部影像学征象,以及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均不易鉴别。多次痰涂片、培养有利于临床诊断,组织病理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积极抗真菌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亦是明确诊断的一个佐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使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46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采取的是大蒜肠溶片,实验组26例使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经过20天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肺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实验组88.46%,对照组65%。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方式,其病菌受到抑制,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升,临床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应用价值比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28只眼)角膜炎患者结合病史,首诊采用经济快捷、可反复操作的氢氧化钾湿片法检查,并同时做真菌培养及药敏。将临床确诊为FK的28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0.5%氟康唑点眼15min1次,口服伊曲康唑0.2/日。根据病情可隔日注射和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和给药方法。结果28只眼中,26只眼痊愈;2只眼3次注射后无效而联合手术治疗痊愈。结论FK的首诊湿片法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尽可能地提高初次诊断的正确率至关重要。清创、碘酊烧灼、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等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达到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