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组织包埋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激光血流成像技术在小鼠耳部跨区皮瓣研究中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共选取25只ICR小鼠,取其中10只,剪断鼠耳中间及外尾侧血管束,建立跨区耳瓣模型,观察建模3 d后耳瓣血供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健侧鼠耳的面积、组织层次厚度及血管分布情况。另取5只小鼠,建跨区耳瓣模型,方法同前。于建模后第3天,获取建模侧鼠耳并将其解剖分为前层皮肤、软骨及后层皮肤,取前层皮肤,采用全组织包埋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耳内的血管、神经及单核巨噬细胞进行染色,观测耳瓣中血管、神经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取剩余10只小鼠,在小鼠耳部中间血管体分叉以上水平剪穿鼠耳,建立延迟跨区耳瓣模型,采用激光血流成像仪观测小鼠耳部的血流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即刻、1 d、2 d、3 d、4 d时血管的血流灌注值。结果鼠耳面积约为1.3 cm2,厚度为(0.16±0.04) mm,由外尾侧血管束、中间及内头侧3个血管束供血,在剪断鼠耳中间及外尾侧血管束后可形成跨区皮瓣缺血模型。鼠耳前、后层皮肤及软骨的厚度分别为(88±5)μm、(41±3)μm及(29±2)μm;全组织包埋免疫荧光染色清晰地显示在建模后3 d,choke区域呈放射分布的小血管,直径为(50±6)μm,可见小血管之间扩张弯曲的毛细血管,小鼠耳部神经与动脉呈伴行关系,神经节段攀附至动脉表面,而与静脉并无明显伴行和攀附,扩张、弯曲的动脉内有明显数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成簇分布,而在动脉外侧仅呈游离散在分布。通过激光血流成像仪可观测到在延迟跨区耳瓣模型后,每个耳瓣内有(6±2)条横向走行的血管管径及血流量有明显增大,术后即刻、1 d、2d、3 d、4d时,横向走行血管的平均血流灌注值分别为(92±11)PU、(136±26)PU、(147±27)Pu及(176±27)PU。结论全组织包埋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血流成像技术可很好地观测小鼠跨区耳瓣的血管、神经、单核巨噬细胞及血流灌注情况,在小鼠跨区皮瓣血供的研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小鼠 外科皮瓣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贴试验是寻找并明确接触性变应原的金标准。随着接触性皮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认识的加深,以及贴试验规范化应用要求的提高,有关共识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本共识是在2015年版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尤其细化了临床适应证的选择,完善了结果判断和解释,增加了延迟检测及患者教育等,以进一步规范贴试验的临床应用并提升其价值。

  • 标签: 斑片试验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 变应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黏着激酶(FA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细胞的胞质中,能够传递来自细胞膜受体、整合素以及细胞间生长因子的信号,参与调控细胞生长与分化、黏附与迁移、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生物学过程。FAK在许多相互独立的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眼科也不例外,笔者就FAK的一般特性及其在常见眼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揭示这些疾病新的发病机制,为寻找更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黏着斑激酶 眼胚发育 白内障 青光眼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角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祛汤内服外敷的方法, 对于黄褐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所接收的 100 例黄褐斑疾病的患者, 采用随机的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所接受的是口服维生素 C、 维生素 E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的是祛汤, 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高达 48 例,对照组患者有效人数为 41 例,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讨论 通对于面部出现黄褐斑的患者来说,结合使用祛汤的内服外敷这一方法, 能够有效改善其疾病的状况,并且整体的治疗效果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祛斑汤” 内服外敷 黄褐斑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控制菌防治牙龈炎 100例疗效观察探述。方法:选择我院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牙龈炎患者 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50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菌斑控制,观察组 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菌斑控制,对 2组患者均采用洁治手术,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微生物组变化及临床各项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控制菌后,患者的微生物变化较为明显,后期的牙龈炎改善较佳,而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菌斑控制后,患者的微生物变化一般,后期的牙龈炎病情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结论:对牙龈炎患者进行菌斑控制可以改善病情,是防治牙龈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 ] 控制菌斑 防治牙龈炎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独使用谷胱甘肽美白淡面膜改善黄褐斑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入选32例黄褐斑患者,女31例,男1例,年龄28~50岁,平均37.5岁。每晚敷贴一片谷胱甘肽面膜15~20 min;4周、8周后,评估患者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指数)、医师整体评估(PGA)、患者自我评估、VISIA图像分析黑素值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等,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使用4周及8周后,MASI指数较基线分别下降3.66±2.59、7.00±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及8周时t值分别为7.99及8.78,均P<0.05)。平均PGA指数分别4.50分、3.33分;使用结束后,患者自我评估自觉满意者有28例,满意度87.50%;患者皮损处VISIA所测黑素值与自身对比,下降程度44.24±30.52、59.95±39.47,应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及8周时,t值分别8.19,8.59,均P<0.05)。应用面膜前DLQI≥16分患者21例,占65.63%,8周后DLQI≥16分减少为12例,占37.50%。使用过程中,仅1例出现一过性灼热现象,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谷胱甘肽美白淡面膜可改善黄褐斑,且安全无刺激。

  • 标签: 黄褐斑 还原型谷胱甘肽 面膜 皮肤美白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家畜阿卡病毒(akabane virus, AKAV)的流行情况。方法2015年4月在云南省芒市设立5只山羊和10头黄牛作为哨兵动物进行家畜虫媒病毒监测,5~10月份每周采集动物血液,标本经实验室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物进行病毒基因(RT-PCR)扩增、核苷酸序测定及分析。结果1只哨兵山羊血液样品接种BHK-21细胞48 h后产生明显细胞病变,取细胞培养物上清液脑内接种1日龄乳鼠,3 d后乳鼠开始发病死亡,经RT-PCR鉴定和S片段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分离毒株为AKAV(毒株编号16415)。16415毒株S片段基因全长856nt,编码N蛋白233aa和Ns蛋白91aa,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新分离16415毒株与国内外分离的AKAV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内,核苷酸同源性在83.8%~97.7%之间;进一步分析发现16415株与广西2013年从竹鼠脑内分离到的AKAV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9.6%;与日本AKAV OBE-1毒株相比,16415株、广西竹鼠分离毒株和德宏迷糊按蚊分离毒株在N蛋白上存在2个共同的差异位点,分别是N115位和N206位。结论在云南省芒市地区设置的哨兵山羊血液标本分离到AKAV,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 标签: 阿卡斑病毒 山羊 病毒分离 S基因
  • 简介:摘要局部黏着激酶(FAK)是一种细胞质内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多种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和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FAK可以转移到癌细胞的细胞核,调节炎症基因表达,释放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改变肿瘤微环境(TME),促进免疫逃避和免疫治疗抵抗,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FAK的研究与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 标签: 局部黏着斑激酶 肿瘤 局部黏着斑激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下肢丹毒患者使用 金黄外敷 +四妙内服治疗, 观察其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方式,研究组采用 金黄外敷 +四妙内服治疗, 各 33 例患者。 结果: ( 1 )研究组有效率为 31 (例) 93.93% ,对照组有效率为 24 (例) 72.72% 。( P<0.05 ),两组有差异。 ( 2 )研究组治疗后周径、疼痛、肿胀皮损积分为 0.89±0.57 、 0.91±0.25 、 0.83±0.22 、 0.95±0.22 ,对照组 治疗后周径、疼痛、肿胀皮损积分为 1.38±0.53 、 1.95±0.53 、 1.57±0.38 、 1.38±0.44 。( P<0.05 ),两组有差异。( 3 ) 研究组治疗后 CPR 、 WBC 、 N 检查指标为 10.44±2.83 、 6.13±1.54 、 46.27±6.84 ,对照组 治疗后 CPR 、 WBC 、 N 检查指标为 14.58±3.67 、 9.25±1.66 、 57.68±2.46 。( P<0.05 ),两组有差异。 结论 : 对下肢丹毒患者使用 金黄外敷 +四妙内服治疗, 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检查指标,该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金黄散 四妙散 小指单独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硬病(Morphea)又称为局限性硬皮病,本病病因未明,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儿童致残性全硬化性硬病(Disabling Pansclerotic Morphea of Childhood)是硬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可以导致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甚至骨骼的纤维化,从而致残,该疾病女性更常见。大多数患者的死亡是由于该病的并发症,如脓毒症、坏疽等。该疾病预后差,部分病例通过联合治疗及PVUA光疗等可好转,但该病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儿童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临床表现,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翘的不同煎服方法在临床运用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严格中医辩证,选取80例风热表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二组均以银翘为主加减治疗,观察组采用特殊的煎服方法给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煎服方法给药,治疗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银翘散,中医辨证,风热表症,《温病条辨》。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和研究运用中药药方柴胡疏肝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肝郁气滞性胃脘痛患者,采取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患者 45 例,西药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中药组使用 柴胡疏肝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胃脘痛症状缓解情况,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 结果: 在治疗之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经过柴胡疏肝治疗之后,中药组患者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胃痛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西药组患者也有所改善,但对比中药组患者其效果不佳,且西药组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 ( P < 0.05 )。 结论: 柴胡疏肝在治疗胃脘痛患者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中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面积推广 。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胃脘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接珠蛋白(JUP)体外对放疗抵抗子宫颈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对子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Me-180采用单次剂量1 Gy、每周3次的60Co放射线照射,诱导细胞耐放疗性,得到获得性放疗抵抗细胞株SiHaIR、HeLaIR、Me-180IR,以相应野生型细胞株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6组细胞中JU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SiHa组和SiHaIR组、HeLa组和HeLaIR组、Me-180组和Me-180IR组JU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4±0.06和0.48±0.02(t=12.327,P<0.01)、1.77±0.06和0.28±0.03(t=14.698,P<0.01)、2.28±0.06和0.78±0.01(t=7.367,P<0.01),JU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6±0.03和0.55±0.02(t=9.245,P<0.01)、2.13±0.02和0.23±0.01(t=15.643,P<0.01)、1.96±0.05和0.73±0.02(t=5.826,P<0.01)。划痕后培养12、24、48 h时,3组放疗抵抗细胞迁移率均较相应野生型细胞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JUP在放疗抵抗子宫颈癌细胞株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细胞株,且放疗抵抗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

  • 标签: 宫颈肿瘤 连接斑珠蛋白 辐射耐受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酪酸梭菌活菌与蒙脱石间隔使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迁延性腹泻 患儿 86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 43 例,对照组患儿 单用蒙脱石治疗,观察组给予酪酸梭茵活茵与蒙脱石间隔使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 的临床效果、 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全身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 观察 组患儿的治疗 总有效率为 9 5.35 % , 明显 高于对照组患儿的 76.7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观察 组患儿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全身症状消失时间 均 明显 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与蒙脱石间隔使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 疗效显著 ,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进行大力的 推广及 应用。

  • 标签: 小儿迁延性腹泻 酪酸梭菌活菌散 蒙脱石散 间隔使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中医内科临床中柴胡疏肝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 :选择 2018 年 4 月到 2019 年 5 月间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共有 110 人,其中分别包括 60 名消化性溃疡患者和 50 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组,并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后者则采用柴胡疏肝散来开展治疗。然后评估和统计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具体效果和复发情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采用柴胡疏肝散来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 96.36% ,其中治愈 23 人、显效 15 人、有效 14 人,无效 3 人; 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率为 78.19%,其中总有效人数 43人、治愈 14人、显效 11人、有效 18人、无效 3 人。同时,研究组复发率为 9.09%,对照组复发率为 25.45%,所以柴胡疏肝在治疗效果方面具备更大优势,且上述数据 P < 0.05 ,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结论 :在胃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柴胡疏肝具备非常好的效果和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医内科治疗水平以及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临床效果 中医内科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柴胡疏肝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中医内科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中选择 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 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柴胡疏肝。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 59例显效, 34例有效, 7例无效,对照组 28例显效, 53例有效, 19例无效,比较总有效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柴胡疏肝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 柴胡疏肝;中医;内科 引言 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属于理气方剂,适用于由于肝郁气滞所致的消化道疾病,且可用于治疗嗳气及腕腹胀满等胃肠道疾病。本文为了探讨柴胡疏肝在中医内科中的运用,选择 200例胃肠疾病患者且分成 2组进行比较。现在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氟含量与儿童氟牙和龋齿患病关系。方法2014-2019年,选择陕西省渭南市的大荔县和合阳县、咸阳市的礼泉县、榆林市的府谷县、宝鸡市的陈仓区、西安市的阎良区共计5个市的6个县(区)作为调查点,选择不同水氟含量的村作为调查村。每个调查村采集3份末梢水,检测水氟含量。对调查村所有在校8~12周岁儿童进行氟牙和龋齿检查,同时采集儿童即时尿样,检测尿氟含量。结果共检测水样48份,水氟含量范围为0.23~3.70 mg/L;调查8~12周岁儿童1 021名,检出氟牙患者372例,检出率为36.43%;检出龋齿患者198例,检出率为19.39%;检测儿童尿样868份,尿氟均值为1.47 mg/L。二次拟合曲线和相关关系方程显示,儿童龋齿检出率随着水氟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14.470,P < 0.05),水氟在1.2~< 2.0 mg/L时龋齿检出率最低。儿童氟牙检出率随着水氟的升高而升高(F=52.215,P < 0.05),水氟为1.0~< 1.2 mg/L时,儿童氟牙检出率为31.90%(37/116),基本达到国家控制线(30%)。结论水氟在1.0~< 1.2 mg/L时,既能降低龋齿检出率,又能控制氟牙的流行。

  • 标签: 饮用水 尿 龋齿 氟斑牙
  • 简介:摘要:目的: 在 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患者中,采用 金铃子合四逆加减治疗,并观察 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4 月我院接收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患者 140 例 ,随机分组进行研究,对照组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主要是运用 金铃子合四逆治疗。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月经血块、乳房肿块、痛经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有了很大程度地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情况显著( p<0.05 ),统计有意义。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发现,研究组的 治疗总有效率为 91.43% 高于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71.43% 。 结论: 金铃子合四逆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能够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金铃子散合四逆散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 简介:中文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