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五年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4562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五年平均剖宫产率为66.5%,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为前4位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剖宫产率上升其原因有科技进步的一面,也有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应加强孕期宣教和高危孕产妇监护,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减少剖宫产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弊端。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娩的125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从2002年至2005年剖宫产率由44.50%(514/1155)升至66.02%(746/1130),2008年(64.97%,1059/1630)至2010年(64.06%,1251/1953)剖宫产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剖宫产率总体呈升高趋势。阴道分娩助产率从2002年的3.29%(38/1155)下降至2010年的0.05%(1/19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10年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胎儿窘迫位于前3位。瘢痕子宫作为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3.57%(26/729)升高至2010年的6.95%(87/1251);多胎妊娠作为剖宫产指征从2006年的2.33%(17/729)升高至2010年的3.52%(44/1251)。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多种,其中社会因素、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和胎儿窘迫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剖宫产率的现状,以及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854例产妇各分娩方式(顺产、助产、有指征剖宫产及无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和常见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并比较近期母婴预后。结果(1)剖宫产率为48.65%,其中无医学指征者149例,(16.51%);顺产率(50.10%),阴道助产率1.29%。(2)职业劳动量小、文化教育水平高的人群剖宫产率高,共109例,占无医学指证剖宫产(73.154%)(p<0.01);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有医学指征剖宫产196例,>35岁以下者(p<0.01)。(3)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因素主要为头盆不称183例、胎儿窘迫256例、胎位异常(臀位或横位)78例、巨大儿83例、妊娠并发症115例、骨产道狭窄21例等。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由多种因素导致。对手术指征的把握依地区医疗水平、群众生活背景、产妇职业、年龄、围生期发病率的不同而不同。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并未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发病率。医护人员应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医患沟通以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高剖宫产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管辖社区婴儿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探讨影响婴儿乙肝免疫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查方法在我院计免门诊中抽查465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预防接种证(卡)的方法,了解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结果2007-2009年儿童乙肝疫苗总全程接种率为97.63%,HepB1及时接种率为93.33%,三年间两两比较HepB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接种率的比较均无差异;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新生儿HepB全程接种率、以及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HepB的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受户籍、分娩地点(即医院或家庭)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宜昌市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1日-2011年21月31日来我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及住院的老年人1200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采用本课题组自行研发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一些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并对其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描述采用一般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进行描述,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宜昌市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8.33%,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作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运动、吸烟、饮酒是患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论应将老年人纳入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管理,重点对其进行干预,劝导其戒烟、戒酒,少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2007-2011年间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maintenancetreatment,MMT)保持率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自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社区MMT数据库,以入组治疗时间作为进入队列时间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计算不同年份MMT保持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广西灵山县2007-2011年间共996人入组治疗,男性为主,占92.17%;平均年龄为(33.7±6.6)岁;待业/无业者居多,占38.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93.98%。最近1次尿检阳性者占70.98%;HIV阳性者401人,感染率为40.26%;MMT保持时间最短者不足1个月,最长60个月。截止观察期末,第1年到第5年的保持率分别为51.8%、50.8%、65.4%、76.6%和72.0%。累计退出治疗1256人次,主要原因为无故7d不治疗,占40.7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开始吸毒年龄最后1次尿检结果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与维持治疗保持时间长短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2006年以来灵山县MMT保持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反复进入和退出的人次较多,脱失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对MMT者的咨询、宣传和关怀等社会工作,并解决好偷吸毒品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探讨其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100g馒头残为筛选试验,结合75gOGTT确诊的方案,对1954名老年及老年前期(50岁以上)干部进行糖尿病普查。结果(1)1954人中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1.1%。糖耐量异常(IGT)总患病率为17.7%。糖尿病患病率在老年前期为6.7%,老年人群为13.4%。糖尿病和IGT人群中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均高于糖耐量正常人群。(2)以100g馒头餐血糖≥7.2mmol/L为筛选标准,糖尿病漏诊率低,仅约3.4%的IGT会漏诊。结论本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普查是糖尿病早诊断、早防治的必要措施,老年人对100g馒头餐的耐受性好,以≥7.2mmol/L为筛选标准,漏诊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测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质的质量指数(BMI),从而进一步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对患者的身高、测量患者提质量和肺功能进行体检。结果经检查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9.13%;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一般情况对患者体质的质量指数(BMI)影响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体质的质量指数在性别方面不存在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U=0.1042,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改善其营养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置管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8例PICC置管术后出现无菌性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44例。结果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63%和4.55%。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结论改良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病人置管及置管后的痛苦,减少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