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优越的地理交通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药材资源是樟树形成药市的依托,适宜的政治环境又提供了药市形成的基础。药王信仰、医药文化的盛行推动了药市的繁荣,商帮的形成、成熟的加工技艺则使得樟树药市不断壮大。而维持药市良性运转则需要药商诚信为本、灵活经营的经营理念。樟树药市具有其他药市所不及的地理交通优势,并以其独特精湛的加工炮制工艺吸引了各地药材来此加工炮制,弥补了当地药材种植不足的缺陷。经樟树加工炮制的药材品质精良,更有药王信仰作为文化依托,樟树药帮取信为本、制作为先、灵活经营的理念更是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都使得樟树药市不断发展,并得以立于不败之地。
简介:目的通过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鼠类监测,掌握内江市鼠类季节消长、不同鼠类生境分布情况;分析比较2种监测诱饵对不同鼠类的适口性,为控制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于2011-2014年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鼠类进行监测。2011-2013年以卤肉为监测诱饵,2014年以花生米为诱饵。结果内江市监测点累计捕获鼠406只,密度为0.12%;捕获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鼠密度在2月及6-9月间最高;褐家鼠和黄胸鼠主要分布于餐饮业,小家鼠和四川短尾鼩主要分布于农村自然村;卤肉诱饵对褐家鼠的适口性较好,花生米诱饵对四川短尾鼩的适口性较好。结论内江市可在每年的2月及6-9开展灭鼠工作,餐饮业可采用卤肉毒饵,农村自然村采用花生米做毒饵。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市居民对登革热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完善登革热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佛山市范围内拥有佛山市电信号码(固定电话、手机)、年龄在15~69岁且听力正常、能够正常沟通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方法获得信息。结果共拨通电话5156个,有效应答2125个,有效应答率为41.21%。80.66%(1714/2125)的调查对象听说过登革热,不同年龄、不同居住时间、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登革热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714名知晓登革热的调查对象中,知道登革热主要症状者占75.96%(1302/1714)。对消除积水、烧蚊香、装防蚊纱窗或挂蚊帐、水生植物定期换水等防蚊灭蚊方法知晓的分别占52.28%(896/1714)、25.15%(431/1714)、17.74%(304/1714)、13.42%(230/1714)。假如感染登革热后首选大医院就诊的占77.42%(1327/1714),首选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占17.39%(298/1714)。半年内接触到有关登革热宣传知识的1215人,占70.89%,其获取途径主要为电视、海报或宣传栏、宣传折页,分别占接触到宣传知识总人数的47.24%(574/1215)、37.45%(455/1215)、28.97%(352/1215)。结论佛山市居民对登革热防控知识知晓率不高,且存在年龄、居住时间、文化程度的差异,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应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同时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襄阳市2012年的疟疾流行现状和分布特征,为制定消除疟疾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襄阳市9个县、市、区2012年疟疾网络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年襄阳市累计报告疟疾病例15例,发病率为0.03/万,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67.39%。其中本地感染疟疾病例6例,且多为散发病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0.43%,流行范围缩小为1个县级市;输入性疟疾病例9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50%,有2个县、市报告,输入疟疾的种类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本地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7-9月,输入性病例无明显季节性;本地病例发病年龄为20-60岁,输入性病例为20-45岁青壮年;本地病例全部是农民,输入性病例均为男性外出务工人员。结论2012年襄阳市本地感染疟疾病例近一步下降,已达到较低状态,但传播并未完全阻断,加强疟疾病人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有效根除残存病灶点是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输入性疟疾的增多,已成为当今疟疾防控的重要任务。
简介:目的分析2013—2015年清远市梅毒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清远市2013—2015年梅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年清远市共报告梅毒病例8646例,年均发病率为75.56/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8个县(市、区),其中发病数位于前4位的地区分别为清城区(2133例)、英德市(2026例)、佛冈县(1436例)和清新区(1251例),合计占病例总数的79.18%。男性4688例,女性3958例,男性发病率(78.70/10万)高于女性(72.1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20-79岁年龄段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0.82%(7852/864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3764例,占43.53%),其次为家务及待业(3075例,占35.57%)。结论清远市2013—2015年梅毒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中、老年人群以及农民仍是梅毒防控的重点人群。
简介:目的了解黄山市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现状。方法对2015年9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治疗、透析龄3个月以上的154例MHD患者进行现况调查,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等分布情况,检测、记录、计算患者透析前肌酐、透析龄、血红蛋白、血清钙、血清磷水平、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结果154例患者中,男89例(57.79%),女65例(42.21%),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60岁者78例,〉60岁者76例;原发病前3位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4例(48.1%)、糖尿病肾病33例(21.4%)、高血压肾损害19例(12.3%);Hb〈110g/L者146例(94.81%),Hb≥110g/L者8例(5.19%);血钙2.1~2.37mmol/L者37例(24.01%);血磷1.13~1.78mmol/L者65例(42.21%);钙磷代谢紊乱(高钙、低钙、高磷、低磷)139例(90.26%),钙磷乘积〉4.52mmol2/L2者23例(14.94%);iPTH最低者仅2.213ng/L,最高者达3285.77ng/L,〈150ng/L者41例(26.6%),150~600ng/L者90例(58.4%),〉600ng/L者23例(14.9%)。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性较女性略多,发病年龄年轻化,慢性肾小球肾炎仍是终末期肾脏病的第1位病因;MHD患者Hb达标率极低,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比较多见。
简介:目的初步了解南京市2014年秋冬型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以南京市六合区和浦口区为监测点,根据恙虫病诊断标准对报告的恙虫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确诊,对确诊病例开展病例个案调查。结果共收集恙虫病病例44例,发病高峰期为11月(40例,占90.91%)。发病年龄集中在50-70岁,所占比例为56.82%(25/44),其中女性占63.64%(16/25),农民(占79.55%)为高发病人群,50.00%有田间作业暴露史,27.27%居住在村边,65.91%家庭内有鼠类活动。结论本地区秋冬型恙虫病发病高峰为11月份,且以女性农民为主,应做好该人群恙虫病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其对恙虫病的认识,同时做好防护工作以减少发病。
简介:目的调查锦州市主要病媒生物(蚊、蝇、鼠、蟑螂)季节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辽宁省2009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细则》开展重要病媒生物监测,成蚊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蝇类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蚊类有3种,淡色库蚊(52.5%)为优势种;蝇类有5种,丝光绿蝇(46.5%)和家蝇(28.4%)为优势种;鼠类有褐家鼠(67.7%)、小家鼠(13.0%)和黑线仓鼠(19.3%)3种。蟑螂均为德国小蠊。蚊类生境分布以牲畜棚和农户密度较高;蝇类以餐饮外环境密度较高;平均鼠密度以城郊结合部自然村密度最高;蟑螂主要分布于餐饮行业。蚊、蝇和蟑螂在8月、7月、6月各出现一个高峰期,鼠类在3月和10月先后出现2个高峰期。结论锦州地区媒介生物密度较高,在提倡综合生物防治策略的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哈尔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了解哈尔滨食品安全状况,为监管食品安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依据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标准采样检测,分析监测数据。结果本次共检测460例样品,共427份合格,其合格率高达92.83%,其中饮用水饮料食用冰合格率最低,占比为66.67%,其次为肉类和肉制品,占比为80.49%。此次哈尔滨市食品不同项目检测状况,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91.03%,理化指标合格率为94.51%,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χ2=0.9028,P=0.3420)。本次共检测249份标本中,合格率为94.38%,其超标元素主要为镉、铅两种指标。其荧光增白剂检测指标显示,其合格达100%。结论哈尔滨市食品安全趋势总体上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对肉制品、肉类、食用冰、饮用水、饮料等监管和监测进一步加强,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