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方法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近年来本院儿科门诊的护理风险因素,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和临床管理经验,提出儿科护理风险规避的方法措施,并设观察组;未设回访登记的为对照组。结果工作繁重、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水平不高、护患沟通不当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儿科护理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严格查对制度、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法全面提高本院儿科的护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1。结论造成儿科护理风险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应该在临床实践中重视相关因素的分析,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工作中出现静脉输液渗漏产生的原因,根据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对出现静脉输液渗漏后的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通过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和查阅相关护理杂志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结果静脉输液渗漏,常巡视,早发现,早处理,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专业技术,加强自身责任心。结论医院定期开展护理业务讲座和专业知识及专业技术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从各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从而有效预防静脉输液渗漏的现象。
简介:摘要CT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目前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中。CT增强扫描就是在血管内注入对比剂而进行的扫描技术,主要是经静脉快速注入含碘造影剂,使血中含碘量维持一定水平,增强器官和病灶的影像效果;可以发现平扫未发现的病灶,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膈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增加病灶的信息量,以便于对病灶定性分析甚至明确诊断。造影剂属于药物的一种,主要用于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用来显示血管、体腔的内部结构或状态。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含碘制剂较为多用。造影剂渗漏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等症状,严重降低了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及效果。为此本研究中分析了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和护理方法,旨在提高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降低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女性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Idiopathicuvealeffusionsyndrome,IUE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青年女性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IUES)的临床病案。结果3例IUES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并对这3例患者进行组织学检查巩膜增厚,巩膜组成纤维增粗,并且排列疏松紊乱。病案2右眼实施巩膜瓣下巩膜切除手术3周以后,其矫正视力至0.25,并且隆起的脉络膜以及视网膜均恢复至平伏状。结论IUES亦可发生在青年女性中,该病的发病原因与巩膜异常病变有关系,而巩膜瓣下巩膜切除手术是有效治疗IUES的一种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2012年2月到2015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的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比较常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部位静滴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咯血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按照随机方式将82例患者分为上肢静脉组与下肢静脉组,对两组采用不同的静脉滴注部位,总结不同部位静滴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方式。结果下肢静脉组在皮肤发白、发红、肿胀、疼痛、水疱等表现上,均优于下肢静脉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的进行观察,若发现患者出现静脉渗漏的问题,应该第一时间拔针,拔针前将外渗药液尽量的回抽,此外,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与家属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以及外渗后果,提高患者的意识,避免出现渗漏性损伤。
简介:摘要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效,既可消除或缓解疼痛症状,又能加固和强化椎体与防止进一步塌陷,但手术并发症仍需关注和探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回顾,概述了最常见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分类和产生原因;并结合国内外骨水泥渗漏的病例报导,分析了作者单位2008年至2014年开展的304例椎体成形术病例,从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与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穿刺及先进的术中影像监测、骨水泥的应用技术和改造注射材料等方面提出了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具体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充填体与离体牙间微渗漏的深度,评价不同去龋方式和美白方法对离体牙充填体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牙60颗,人工造龋后将其随机分为传统去龋组和伢典去龋组,每组30颗;分别使用传统去龋方法和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对各组30颗离体牙进行去龋操作并用玻璃离子材料进行充填;然后再将各组30颗牙分为2个亚组(临床装亚组,家庭装亚组),分别使用超越冷光美白剂临床装和家庭装对离体牙进行漂白。用染料渗入法对漂白后的离体牙充填体的微渗漏情况进行检测,测量其染料渗透深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伢典去龋组充填体的染料渗透深度均小于传统去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去龋组与伢典去龋组中家庭装亚组充填体的染料渗透深度均小于临床装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伢典去龋充填体的稳定性优于传统去龋;冷光美白剂家庭装漂白牙齿对充填体微渗漏的影响小于临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