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偏瘫在临床上大多是由于突发脑血管疾病(亦称为“中风”、“脑卒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导致患者身体一侧的运动、感觉暂时性或永久性障碍的疾病。患者在发生偏瘫后不仅会使得其日常生活受限、生活质量降低,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性情绪和极端行为,造成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临床对于偏瘫患者的治疗多采取药物治疗、积极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以期待患者能够重建其神经运动功能,确保患者能够维持基本的下肢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减重步态干预在治疗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上建树颇丰,成为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明确减重步态干预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和意义,本研究从神经运动学机制方面对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研究以惯性传感器测量数据识别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用惯性传感器对正常对照者、PD患者及P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进行10m往返和双重任务往返行走的运动功能检测;采用改进的结合时域步态参数的频域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惯性传感器测试数据经改进的方法分析,显著提升了识别的敏感性(P〈0.05);针对实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9%;针对冻结步态片段的敏感性为84.7%。结论惯性传感器能对PD冻结步态精准检测,改良分析方法对其的识别更加有效。PD冻结步态的早期、精准识别,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仅采取康复训练,研究组加行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进行康复训练与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在针刺大脑平衡区长时间留针并同时结合智能平衡仪进行趣味平衡训练对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方法选取农垦总院康复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国内主流康复技术中西医结合等康复治疗手段,实验组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使用针刺大脑平衡区,并长时间留针,在留针过程中结合智能平衡仪训练。治疗后应用步行Hoffer量表与Holden量表进行步行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组Hoffer量表与Holden量表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实验组评分优于治疗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大脑平衡区长时间留针并同时结合智能平衡仪进行趣味平衡训练对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存在意义,可以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